饮料是现在很多的人都非常喜欢喝的,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在春节期间饮料也是销售的高峰期,因为现在有更多的人已经把饮料当成白开水喝了。有那么多的消费者喜欢喝饮料,饮料行业为什么还会下滑呢?什么原因造成的?
近年来,关于饮料行业已到增长瓶颈的说法屡被业内人士提及。根据统计局数据,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软饮料销售量约为1.3亿吨,同比增长仅4%.2014年,这一数据增长率为13%.而在2001-2011年,全国软饮料销售量的年平均增长率曾超过20%.
2015年中国饮料行业进入了降速增长的“新常态”发展阶段。2010年以前中国饮料行业年增长率增速超过20%,2011年之后年均15%,去年仅11.72%,2015年1-8月仅有4.72%.尼尔森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饮料行业销售量的增长相对减缓,同比下降2.8%,较2014年第二季度同比上升3.4%,有明显衰退。中国饮料行业增长放缓,整体腰斩。
2015年随着经济的疲软,即便面对的是巨量的市场需求,中国饮料行业还是迎来了瓶颈期。增长乏力已经成为行业的共性,小企业哀鸿遍野,大企业遇到的问题更为突出。
很多饮料行业人士认为,行业业绩下滑是经济大环境低迷和消费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导致。更有甚者,把中国饮料整体行业下滑原因归结为2015年“天气不热”,成为笑谈。
其实,行业业绩下滑的首要原因是企业产品不能满足日趋变化的消费趋势。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对信息的获取更加方便、丰富,消费者越来越“智慧”,对健康、天然等理念更加关注。14年来,碳酸饮料一直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天下,两大巨头的营销战,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随着消费观念的变化,“两乐”在饮料市场整体份额不断下降。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碳酸饮料被市场贴上不健康标签,市场份额一直在下滑,特别是可口可乐的碳酸类产品占其总业务的比重过大,导致其业绩出现下滑。
互联网的发展,迫使行业重新洗牌。改革开放初期,一批企业家靠着胆大心细,成了的商业帝国。但当产业进入饱和,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况下,企业与企业之间拼的是品牌营销与管理实力。我国的企业从一穷二白起家,不像西方有着百年的沉淀,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经济已经突飞猛进,互联网也随即快速切入中国市场,它带来的商业变革与信息革命更是惊人。中国企业在短期的崛起中,欠缺的更多是管理的沉淀、营销的沉淀,一夜之间面对国际经济竞争环境,实在是招架不住,多数夭折很正常。我们的对手不再是门口的张三李四,也许是世界500强的品牌,国际巨头的产品,迫使我们一夜之间从小米加步枪,换成原子弹、核武器。多数食品厂家、经销商都是白手起家,哪经得起这等对抗。只能紧随其后、跟风模仿,一个个品类被巨头占据,一家家品牌被外资收购。整体腰斩,更多是行业的重新洗牌。
然而,中国的历史文化及商业智慧是无穷的,2015年的海之言、小茗同学、王老吉等饮料,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天气,却一直在逆势增长。经济一片低迷,为什么它们能够成为弄潮的佼佼者,这是值得众多企业反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