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青岛莱西的奶牛养殖户正为过山车般的奶价而苦恼。春节前是4.1元/公斤,随后每公斤逐月下降0.2~0.3元,目前单价是2.6元。然而饲料成本就已经是2.9元,还不包括电费、人工等其他开支。山东地区并不是个例,入不敷出的情况下,转产、卖牛、奶站关闭的现象开始蔓延。
若养殖户因入不敷出而转产、卖牛的情况持续下去,相信不远的将来会再次出现2013年下半年生鲜乳供不应求、奶价持续上涨的情况。
国内生鲜乳价格重复过山车,对企业、养殖户和整个产业发展都有一定利益损失,但是目前依旧未脱离这一怪圈。总体而言,国内生鲜乳价格过山车怪圈由两个因素形成:
一是国内奶牛养殖行业中,散养农户仍有一定比重。从规模经济角度而言,养殖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成本降低、收益增加,关键是对外抗风险程度增加。国内散养主要以家庭作坊的养殖方式,抵御市场价格变动风险能力弱,因此,在价格变动之际主动选择退出市场。国家及地区层面都已经意识到规模化养殖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推动奶牛养殖的规模化发展。
二是部分乳制品企业仅考虑短期利益,忽视与农户之间的长远合作。乳制品产业链条中,生鲜乳的新鲜性已经注定了上游养殖户的劣势地位,而下游乳制品企业凭借规模、品牌和市场优势再一次巩固自身的优势地位。部分乳制品企业以自我为中心,需要时高价收购而不需要时则降价收购,由此导致上游养殖户利益无法保障,成为了扰动国内生鲜乳价格波动的一个因子。
专业人士指出,若国内也建立起奶农与乳制品企业的利益共享机制,那么质量风险会下降,价格波动问题也会有所缓解。目前国内部分地区正在通过生鲜乳指导价来保障农户收益,但此措施多是政府起主导作用,能够发挥以及调动企业积极性是有限的。在重大食品事件之后,国内乳制品企业也意识到上游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措施,但是国内乳制品行业健康发展的道路上仍然需要乳制品企业做出更多。
牧草收购争夺战
马上就要入冬,奶牛饲料也"水涨船高".目前,内蒙古呼伦贝尔等地方都陷入牧草收购争夺战中,奶牛养殖户与奶企纷纷储备牧草。
不起眼的牧草缘何成为"香饽饽"?一部分原因是要准备牲畜过冬的"粮食",另一方面则是我国奶牛养殖量自2013年以后出现大幅增长致使牧草需求量增加。
而在牧草种植户大赚一笔的同时,奶牛养殖户则有点愁眉苦脸了。当前,鲜奶收购价格陷入了"断崖式"下跌,一些奶牛养殖户在面临奶牛饲料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非常急需提前收购牧草储备牧草降低饲料成本,以期抵御鲜奶价格下降造成的利润减少。否则冬天一来,牧草价格高,一旦遇到鲜奶收购价格过低,那么利润就会被层层盘剥。
据农业部畜牧业司监测的数据显示,在2014年2月第3周前生鲜奶价格高涨,2014年2月第3周后生鲜奶价格不断呈下降趋势,每周降幅大概在0.2%~0.5%.山东奶业协会秘书长张志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原奶拒收、压级、压价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地方的奶价最低已到1.5元/公斤,鲜奶居然比市面上的水便宜,价格严重违背价值,转产、卖牛、奶站关闭的现象开始蔓延".
2013年"奶荒"时,5.8元/公斤的原奶收购价还历历在目,2014年市场却出现了原奶过剩,奶牛养殖户们仿佛一下子从"天堂"跌入"地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究竟哪些因素成为鲜奶价格下降的原因?
进口奶源增加影响国内价格
追问奶价下跌,业内人士直指进口奶源大量涌入。国外奶粉及鲜奶进口量的急剧增加,导致原料奶价格不断下滑。
进口乳制品的数量增长,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国外乳制品在我国的畅销。消费者对国产奶不信任是中国乳制品行业最大的硬伤,随着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对生活配置提升的动力更强,会更倾向于消费国外高质奶产品。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进口乳制品折合原料奶约1316万吨,已经占到全国产销量的27%.而液态奶进口量还在翻倍增长。
2014年上半年,我国奶粉进口64.8万吨,同比增长41%;上半年我国进口鲜奶同比增长35%.
另有业内人士称,新西兰国际奶粉价格从今年1月份的42000元一吨跌到10月份的21000元一吨,大量物美价廉的进口奶粉给国内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中商产业研究院食品行业分析师周明军表示,鲜奶价格下跌的具体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今年全球的奶业增产,有的国家甚至达到3%-5%的增量。二是国际市场受到去年恒天然事件的影响,更加注重鲜奶的质量。三是因为去年"奶荒"导致乳企加大奶源投入力度,出现奶源过剩。
从周明军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今年奶价的下跌是多重因素的结果。当然,无论如何,进口鲜奶的增加这一因素不容忽视。
鲜奶生产效率待提高
奶价的下跌看似偶然的现象背后,其实有着很大的必然性。
面对奶价的下跌,其实进口奶粉只是一个导火索,不能把奶价的下跌问题完全归结到外因。鲜奶价格的下跌从另一个层面也反映出我国鲜奶生产环节效率不高,竞争力不强,这些也是不争的事实。
据统计,2014年8月份,国际鲜奶价格降至39.2美元/100公斤,折合2.41元/公斤;8月份我国生鲜乳价格3.9元/公斤,高于国际价格63.9%,考虑到品质上的差异,我国牧场奶收购价格比国际奶价差距更加悬殊。
周明军说,奶价的下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鲜奶产业链不够健全,缺乏独立性,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不合理。鲜奶价格下降是市场的必然现象。一直以来相关部门对国内乳业出现的问题缺乏一种体制上、格局上的管控。
正如张志民所言,外因只是原奶价格下跌的条件,这个条件之所以能够发生作用,和中国乳业自身的发展现状密不可分。
张志民说,目前中国乳业面临着非常明显且不容忽视的三方面问题。其一,产业基础的脆弱性。之所以短期遭受进口奶粉的冲击,主要是因为国内奶业发展时间短,产业链不够健全,极易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其二,民族产业缺乏独立性。从奶牛、饲料到设备,都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缺乏独立性,离开国外好像办不了事情。其三,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乳制品行业如果是多元化的系统化的格局,这种情况可能会有所缓解。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乳业暴露出的种种实质问题,不得不促使我们深思。现存于乳企内部的问题何时才能得到改变,我国的乳企何时才能强大和规范。另外,奶价是否经过一段时间恢复正常,这也是很多人关心的重要问题。
鲜奶整体市场的价格只取决于供需变化,消费者选用进口奶还是国产奶取决于奶企的竞争能力。相信通过这次鲜奶价格下降事件之后,政府层面会出台规范市场、调整产业布局政策,乳企会更加注重鲜奶的质量,奶牛散养户也会相应减少鲜奶产量,价格会慢慢回升,鲜奶市场将逐渐趋于正常。
其实,政府出面规范市场秩序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乳企的未来发展完全依赖政府也是不可能的。要想摆脱现状,乳企自身的改变才是根本。
国内乳业仍需炼内功
从2008年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在某种意义上,让消费者对于国产乳制品的质量安全还有着诸多不信任。如何改变乳制品的形象,使中国乳企更加健康、规范地发展,中国奶企市场要发展壮大走向国际,就必须摆脱低品质形象,提高生产效率。
尽管经过近年来的整改,中国乳业确实取得了一定成绩,如集约化水平得到了提升,从生产到销售环节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甚至可以和国际接轨,有的甚至更先进,但是目前中国乳企的消费信誉依然没有完全恢复。
要使我国奶业市场得到良性和健康的发展,有专家指出,首先从政策层面上,国家应减少国外奶粉的进口,合理化调整鲜奶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增强独立性。其次,从乳品生产上,企业应在重视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化发展。最后,从奶源上,散养户应该提高生产条件,避免手工挤奶中的二次污染问题。
无论如何,改变乳企现状,"自身修炼"是关键。这种修炼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改进技术、引进人才方面,还需要中国乳企拥有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公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