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徽商商会秘书长吴伟的商会手记
“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徽州人在一千余年生活中,凝聚成极具地方特色的徽州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7月29日,“大连徽商商会”成立,沿袭着“贾儒相通”的文化精神和“以众帮众”的团队精神,徽商人用自己的实践谱写新一代徽商的创业故事。
商会是一个自发的、松散的社团民间组织,管理上要紧中有松,松中有紧。如何将松散型的商会变得有条不紊,秘书长起到了关键的协调带动作用。秘书长就是凝合剂、过滤器,在商会的发展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要在协调关系时做到不越位,不当传话筒,拿捏住商会的章程。
秘书长这个角色包含了理解、忍耐,同时也包含着委屈,有时候也会有些许无奈。尽管如此,内心一定要非常强大,要有一种坚持的力量,做到上不为会长传话,下不对会员报怨。秘书长做的工作也许不能让大家都满意,但也要尽力做到整体的融洽和谐。作为女秘书长要多一份直面的勇气,多一份坚韧的力量。会员们要求的就是我要努力的;会员们关心的就是我要关注的。
1983年,二十多岁的我怀揣着梦想来到了大连。在二十多年创业生涯中,我有幸结识了很多朋友,大连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是乡情牵我走进了商会。我在第一届大连徽商商会中任副秘书长及工会主席,第二届开始专职商会的秘书长。
在选择专职时,说句心里话,当时内心非常矛盾。要专职商会必须放弃自己如日中天的事业,但三年来和会员同甘共苦的经历也深深感染着我。和家人商量后,我最终从商场全身而退全身心投入商会工作中。
全职投入到商会后,所有的一切并不如想象中简单顺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很多意想不到困难,包括组建会员、组建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等等。工作当中经历太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流过泪,也有过后悔,但都一点点挺过来了。在商会最难、自己最无助的时刻我选择到山上静思几个小时,通过心灵的对话我找回了自己,感谢那次宁波普陀山南海观音的心灵沉淀,我突然感觉身上拥有了比男人还要坚强的力量,瞬间内心升腾起的阳光温暖了自己。
看到会员在商会里不断充实自己,通过活动使思想品德和境界进一步提升,经营理念也随之提高,我也是快乐的。这些年,在商会里通过学习、积累,不断把自己提升到新的高度,在实践中我努力寻找企业需求点,更好地服务会员企业,在宣传推广商会的同时更注重对徽商文化的传承。通过商会平台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是我的责任。
让徽商大旗在第二故乡大连高高飘扬,是我们在连安徽人共同的职责。商会前三年以乡情为重,成立之初会费收的很低,会员人数达到488人,不管是企业家、军人或者机关干部,只要你想入会,爱老乡、重乡情,就可以参加,如此一来发展了不少会员。
从第二届开始商会严把入会关,要达到几个条件才可以加入:必须是安徽人,必须是企业法人,要有资产评估,人品必须优良。在第一届奠定的基础上,第二届商会希望会员企业更有层次,能做到在商言商,也能在纳税、慈善方面做到位。本着稳扎稳打、宁缺勿滥的原则,如今,商会会员人数只剩下一百二十多人,他们都是在连安徽人中的精英。
商会从会员需求出发,帮助企业疏通关系。为了解决融资难题,商会经常和银行联合开座谈会,双方尽量协商出一些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建议和解决融资的办法。每个月6号是商会会员沙龙日,通过现场的交流和分享,商会为会员企业嫁接了人脉资源,会员企业也都积极参与,情绪很高。
在招商引资方面,商会把所有的招商信息通过网站平台通告给会员企业,同时还会派专人打电话和企业直接沟通,争取不浪费和错过任何资源,第一时间将信息传达给会员们。与此同时,大连徽商商会加强与家乡安徽的互动,为在连安徽人反哺家乡搭建平台。通过商会融资助力,企业借助商会平台抱团经营,同时也使得商会越做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