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再加上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现在有很多的企业都面临着转型的风险,其实企业在转型时非常容易的,要么专业化,要么平台化。
企业在确定战略定位时,要么低成本,要么差异化,两者必取其一。最不好的战略就是指既不是低成本,又不是差异化,我们将这种战略统称为夹心饼干战略,这种战略最不具备战略优势。
过去的三十年,中国企业从低成本出发,在全球攻城略地,逐渐成为制造业大国,遵循的就是低成本逻辑。当然,作为低成本的企业,在完成基本的资本积累之后,可以从低成本逐渐过渡到差异化。譬如华为,在早期就是低成本的践行者,通过大量资本的积累和研发投入,当下已经站在差异化的顶端。
但是,互联网重置了商业坐标,在现今互联网时空里,坐标已经被重置为专业化与平台化。要么专业化,要么平台化,那么夹在中间的,既非专业化,又非平台化的公司,将面临巨大的困难。
所谓平台化的公司,往往是通过某件产品产生庞大的流量,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根据客户需求,为客户增加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这种平台策略,就是很好地利用了巨数效应。
平台化的企业一方面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另一方面却没有能力完全由自己完成这种服务。所以平台化的企业,一定是通过整合全球的资源来达成个性化的服务。
未来所有的行业都会出现平台化的公司,这是互联网时代的逻辑。平台化的公司要完成服务,必须进行资源整合,那么,什么样的资源才有资格被整合呢?就是那些非常专业化的公司,专注于某一个领域,把产品或者某一细分的服务做到极致。在这样的专业化中,所有的平台,都会将其作为优先整合的对象。未来的市场上,这样的专业化公司同样具有巨大的竞争力。
如果以互联网时代新的商业坐标来看目前中国企业,会发现很多中国传统企业,几乎都出现了夹在中间的情形:
一方面,传统企业并非平台化的公司,因为传统企业没有办法利用巨数效应;另一方面,大多数公司做不到真正的专业化,正好处于夹在中间的状态。
在互联网时代,这是非常危险的状态,而且是不能持续的。对传统企业的转型来说,就面临着要么往专业化走,要么往平台化走的选择。
对于当前规模较大的企业而言,如果本身拥有强大的资源基础、销售通路、品牌、或者制造能力等,就可以进行整合,并且对资源进行数字化,作出开放协议,开放自己的平台,让更多的专业化公司利用平台做生意,这是平台化的一种路径,也是大企业的转型选择。
对于那些资源、实力、市场规模不是很大的公司来说,不要盲目跟风做平台化,应该在自己的细分领域,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来达成领域内的领先地位,成为所有平台的优先选择。这样的定位对中小企业最有意义,而盲目跟风做平台可能对小企业造成巨大风险。
因此,基于互联网新的商业坐标,大企业通过模式创新做平台,小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做专业化,这两个路径对传统企业的转型指引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两条路径都是容易走的。对于企业而言,通过开放自己的资源,建立全新的“开放、共享、共创、共赢”商业模式和商业生态圈,事实上存在很多心智模式层面的障碍。
传统大企业不愿意开放自己的资源,不愿意与其他企业共享利益,这样一来,大企业可能会是手握好牌,却最终被另外的平台化公司逼死。所以,大企业往往不是死于竞争,而是死于自己的狭隘。
小企业同样面临转型的障碍。过去小企业习惯了山寨和模仿,突然要企业在某一个领域深耕、细作、颠覆、创新,对传统小企业来讲有巨大的困难。大多数中小企业过去都没有技术研发的积累,突然之间要去做技术创新,实际上非常困难。对于小企业来讲,最重要的不是从原始创新出发,而是通过整合创新或者引进已有的成熟技术,不断地升级改造产品,逐渐打造优势。
传统企业现在都面临转型期的焦虑与纠结。从根本上来讲,是互联网重置了商业坐标,而我们手里拿着的仍然是上一个时代的地图,利用工业文明时代的地图,是无法在互联网时代找到定位的,因此所有企业都陷入了困惑。如果看清楚了互联网的商业坐标,并快速找到自己的位置,真抓实干,一定会成就大批的平台化企业和专业化公司。
但是,我认为互联网留给企业转型的时间不会太长,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就是企业转型的最佳时机,要么转型成平台化的企业,要么转变为专业化的公司。那些没有办法实现转型的企业,会逐渐地被市场淘汰!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淘汰一批夹在中间的企业,几乎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