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羊汤,有的人喝完只会感慨:这碗汤不错!或者骂娘:真TM难喝!而有的人出于职业敏感,能喝出许多道道。
这不,国内广告界大牛小马宋一碗羊汤下肚后,就从餐厅经营层面,认真写下了11条建议。小马宋曾任北京奥美互动助理创意总监,如今除了做自己的公司,还是罗辑思维的创意顾问。
他的这篇关于羊杂汤店的经营诊断,涉及餐厅起名、Logo设计、客户体验等多方面,值得每一位餐饮同行思考借鉴。
成功是熬出来
由于孩子身体不舒服,在家照顾孩子,中午没来得及吃饭,于是下午两点跑出去在西直门外高粱桥斜街的武圣羊杂割钻河中心店吃了一碗羊杂汤。
这不是一篇黑文,只是从个人角度提几个感受和建议:
1、我不太喜欢“羊杂割”这个品类名,虽然我知道它是山西的一种小吃,但走出山西,很少有人这么叫,这个名词很陌生。试想,如果一个人喝完羊汤后觉得不错,他推荐的时候说起来顺口吗?因为武圣羊杂割是个挺拗口的名字。不如就叫武圣羊杂汤更好。
2、武圣这个名字也还不错,但如果让我取名,我可能会叫关公或者关老爷、关二爷羊杂,关公或者关二爷比武圣这个说法要普遍更上口,认知度更高。不过未必可以注册,仅仅是个人看法。另外,武圣关公和羊杂的传说和故事,绝大部分人还是不知道的。
3、武圣羊杂割的LOGO是这样的——
服务员就从那个盒子里拿了一个给我,看起来既不卫生也不整洁。
这个有啥问题呢?问题是这个logo长得不太像关公,如果要做一个关公的LOGO,最好就用最常用的姿势和形象,那才是人更容易记住的,比如下面这个。
当然如果要醒目一些,可以做一个创意,就是我说的陌生的熟悉感,比如你可以用关公正常的姿势骑在一只羊身上,那效果就出来了。
4、点餐的前台,让人有点不舒服。不舒服在哪里呢?因为你们家卖的烧饼就堆放在一个大塑料盒子里,我点完烧饼,服务员就从那个盒子里拿了一个给我,看起来既不卫生也不整洁。
5、或许是我去的的时间点不对,但烧饼不是现烤的,或者即使不现烤,也可以略微烤下再上,这样客户体验会更好。堂食的感受,烧饼一凉就不好吃了,这非常影响用户体验。可以参考西少爷的堂食肉夹馍,外面的烧饼永远保持酥脆状态。
6、虽然山西羊杂割是传统配方,但我认为羊杂割的整个产品系列里缺了一点蔬菜,哪怕是在汤里加一些胡萝卜或者冬瓜(或者可单加)。我认为会接纳更多关注蔬菜和肉搭配的食客,增加消费频次。至于会不会破坏味道,这属于产品研发层面了,但也可以推出几样带蔬菜的小菜。
7、9月4日,我喝羊汤的当天,北京天气还是很热,这个天气喝羊汤其实不是那么舒服。尽管中医中有所谓冬病夏补一说,但大部分人是不会接受的。大家普遍认为喝羊汤最好的季节是秋冬,那春夏之季销量会受影响,建议考虑推出跟羊杂相关的凉菜、凉面作为夏季菜单的备选。
营销大牛又给了它11个建议!
8、如果坚持要在夏季主打羊汤,那就要考虑就餐环境问题。我去吃的餐厅里空调开得不够,所以这个环境里喝羊汤体验不好,影响客户口碑。最好能把空调开足,人才有喝羊汤的快感。
9、广告口号“成功是熬出来”,没有任何意义。应该具体说明羊汤的熬制工艺,比如店内海报中说的“每天熬骨两百斤”。
10、既然跟关公搭上了关系,可以做一些跟关公有关的店内体验。比如在店里放一把青龙偃月刀,只要能举起来的,可以免单或者送一碗羊汤。当然,你可以把刀做到大部分人都举不起来。
11、其实武圣做得还不错,只是还有提升空间。如果感觉不可救药,我也就不会提建议了,比如某某和某某(说出来伤人,就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