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leadership)是管理(management)的重要部分,但领导似乎又可以从管理中独立出来。管理学的创始人法约尔在谈到管理与领导的区别时说,领导就是寻求从企业拥有的所有资源中获得尽可能大的利益,引导企业达到它的目标,就是保证技术职能、商业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和管理职能的顺利完成。显然在法约尔看来,领导无论在层次还是在意境上都高于管理。如果不能从理论上有效地澄清“领导与管理的区别”这一问题,那么管理学就可以替代领导学。而事实上领导学与管理学却有着严格的区分。因此,有必要澄清一下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经常出差的人入住酒店时会发现,酒店洗脸盆的水龙头的水量都特别大,早上接水刷牙的时候,水龙头的水量又大又急,但关上水龙头之后,漱口杯却经常装不到半杯水。其实,有许多方法可以把水杯装满,比如把水龙头关小一点,让水慢慢流,直到装满水杯;或者是把洗脸盆塞住,将脸盆放满水,然后用杯子舀满一杯水。
这与管理同理:假设这个杯子就是你的属下,要装进杯子里的水就是你赋予属下的任务。当你交付的任务又多又急时,属下往往没有办法百分之百接受这个任务,或许是能力的原因,或许是心里抗拒的原因,所以时常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
那么,如何运用技巧让杯子装满水,就如同运用科学化的方法,让员工能够接得下这个任务,并且全力去达成,这就是“管理”。反过来想,人不是杯子,人是可以改变的。如果可以透过主管的影响来改变属下,让杯子变成个大脸盆,那么不论水龙头的水多急多大,脸盆都可以装满水,而且装的比杯子还多得多,这就是“领导”。
官僚文化与帮派文化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企业经营中,是“管理”更重要,还是“领导”更重要?我认为管理和领导都同样的重要,不可偏废。乍听之下这个回答似乎很取巧,回避了问题的核心。那么我举两个极端的例子,来说明何以“不可偏废”。
如果一个企业或部门只强调管理,而不重视领导,那么这个企业或部门就会形成一种“官僚文化”。一切按照制度规章或标准作业程序来处理,欠缺应有的弹性,就很容易形成一种“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组织文化,属下也大都变成“推事”,而不是“任事”。
反之,如果一个企业或是部门,只强调个人领导而不重视制度化管理,那么这个企业或部门就会形成随领导者好恶的“帮派文化”。
帮派文化,主要有四种现象:第一个现象是“造神运动”。官僚文化讲体制,帮派文化讲人治。帮派文化的组织体制不必健全,简而言之就是听老大的,因为老大说了算,所以必须树立完全的领导权威,造神运动应运而生,各种语录亦于此诞生。
第二个现象是对属下的考核以对主管的忠诚度为主,能力和绩效在其次。只要忠于主管,就算能力差点、绩效差点都无所谓。在面临选择交付重要任务的人选时,就可以看出来,主管最终是信任谁。
第三个现象是争权夺利形成内斗。在帮派里面,靠的是拳头大打群架,谁掌握的人多、谁掌握的资源多,谁就是老大,因此争权夺利和内斗的现象特别明显。
第四个现象是逢迎拍马。这一方面表现了你的忠诚度,二方面可以争取到许多“咬耳朵”的机会,用以争取领导的支持,并可适时给予竞争对手背后插刀的一击。因此在这种文化氛围里面,特别盛行逢迎拍马。
义气与“度”
在公司里面做事不能凭“义气”。义气这两个字,是一种“领导的工具”,而不是“管理的工具”。我们学习礼义廉耻的意义:礼就是规规矩矩的态度,义是正正当当的行为,亷是清清白白的辨别,耻是切切实实的觉悟。反观当时对义气的解释是这样的:如果你为朋友做你职责上本就应该做的事情,这个不叫义气;如果你为了朋友两肋插刀,做了你职责上不应该做的事情,这才叫做义气。这个和我了解的“义是正正当当的行为”,完全是两码事。因此,,在公务上,绝对不能讲义气;在职责上,应该遵循公司的规章制度。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应该讲管理?什么时候应该讲领导?领导和管理之间怎么拿捏?
领导与管理的最大区别体现为:领导是一种变革的力量,而管理则是一种程序化的控制工作。开创天下靠领导,治理天下靠管理;但是这其中二者的分量该如何权衡?这个就要靠主管的智慧了。比如说,天底下所有的政党本质上都是帮派组织,所有的政府运作都是官僚体制,但是政党也要做好管理,政府也需要做好领导。对新创的企业而言,也是一样的情况。在创业之初,领导的分量要多得多,制度管理的需要会少一点,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管理的成分就要多一点,领导的成分就相对少一点。
三点不动一点动
大企业要创新,这是生死交关的大事。但是大企业的创新要像攀岩一样,“三点不动一点动”。
这该如何解释呢?三点不动,才能持续积累核心竞争力和维持运营能力,三点不动主要靠“管理”。而大企业的创新阻力大,必须要靠最高的主管亲自推动,因此一点动靠的是“领导”。如果一个企业,四点都不动,那么就永远没有办法攀登到最高点;如果一个企业的最高主管,想法每天变来变去,让属下无所适从,那么就像攀岩时四点全动,就会摔得粉身碎骨。
一个成功企业的经营者,最高的智慧就是在领导和管理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就是一个“度”。许多领导者能得天下,但未必懂治天下,更多管理者会循制治理、却又欠缺开疆辟土的本领。随着所处产业的竞争环境、本身发展阶段,管理者必须检讨本身企业文化,审视自己心中的一把尺,拿捏“管理”与“领导”之间的“度”在何处。
管理和领导,虽定义不同,但显然有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涉及到对需做事情作出决定,建立一个能完成某项计划的人际关系网络,并尽力保证任务得以完成。然而,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却不能掩盖两者之间的差异性。
首先,管理的计划与预算过程趋向于注重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范围,强调微观方面,着重风险的排除以及合理性;而领导过程中经营方向的拟定,着重于更长的时间范围,注重宏观方面,敢冒一定风险的战略以及人的价值观念。
其次,具有管理行为的企业组织其人员配备趋向于注重专业化,挑选或培训合适的人担任各项工作,要求服从安排;而联合群众的领导行为则注重于整体性,使整个群体朝着正确方向前进,并且投入进去,实现所确定的目标。
再次,管理行为的控制和解决问题常常侧重于抑制、控制和预见性;而领导的激励和鼓舞侧重于授权、扩展,并不时创造出惊喜来激发群众的积极性。
最后,领导与管理的根本区别体现为它们各自的功用不同,领导能带来有用的变革,而管理则是为了维持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