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餐饮国企老总儿子
一个台湾面包冠军
原麦山丘创始人叶家志,出身餐饮世家,其父是国营餐企老总。20岁就出来闯荡社会,曾在洗浴、酒吧、广告等行业摸爬打滚。
28岁,他突然想明白原来自己最喜欢的是美食行业,想一生都与其打交道,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做面包烘焙。
那年,他马不停蹄到处考察,路程中遇到2个志同道合的台湾合伙人,并透过关系结识了台湾四大天王面包赛冠军—“林育玮”。
林育玮29岁获冠军,是烘焙界的风云人物。叶家志相信有他的加入和背书,必定如虎添翼!
林育玮从台湾来到北京后,最初的8个月都以当前北京市场上流行的“日式软面团”作为研发方向。
此面包在制作时加入了不少蛋黄、糖和奶油,虽然入口软糯香甜,热量却近乎甜点。
直到研发200个新品后,叶家志觉得很不对劲,便推翻了之前的所有方案。他觉得:如果和别人走一样的路线,便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和记忆点!
林育玮改良以粗粮为原料的硬欧,在根据北京空气湿度、水等原材料的特点,最终研发了更适合在北京制作和食用的面包。
为了找到更好的原料,研发出更好吃的面包,整个研发团队在法国呆了3个月,每天都吃几十个不同口味面包,最终成功研发出了“软欧包”!
选址与装潢设计
从细节上方便消费者
面包方向确定好之后,叶家志筹备着开店的时候,首先他考虑的就是人流量,这直接关系到面包销量的好坏。
其次要考虑的就是,这个选址是否有足够的画布,去展示“原麦山丘”的专属品牌形象。
比如中关村门店、君太店,都做了极其特色的品牌展示:长短不一、原木色和金属黄铜色的擀面杖元素,悬挂在天花板下方,还有做成鱼的形状被装饰在做旧的暗红色砖墙上的面包,都是店铺的视觉焦点所在。
为给顾客最好的购物体验,叶家志要求每个门店正中央都放置一个低矮的大玻璃陈列柜,橘黄色暖灯聚焦射在刚出炉的面包上,显得光泽诱人,不时刺激着顾客购买欲望。
再看看柜台、货架、地上的老木板,都是柔和的原木色、带着天然纹理,显示了“原麦山丘”这种健康自然的文化属性。
不仅如此,在细节上原麦山丘处处考虑消费者感受,比如柜子的摆放位置、角度,面包要如何陈列,店员随时注意着地上、柜子旁、缝隙里有无面包屑,随时擦拭和清扫。
每季开新品品鉴会
增强与粉丝互动
门店开业前都会做一天的免费试吃活动,并且那天还不提供购买服务。店里供应各式面包、柠檬水、餐巾纸等,从早上10点开始吃,一直到当天面包吃完为止。
这种活动,不仅引起了周边居民的注意,并且还在微博和朋友圈营造话题进行病毒式营销。
原麦山丘也不放过店门口拍着的长长队伍,让店员小姐姐递上暖心的小卡片,再次引起朋友圈疯狂打Call。
此后每一季都推出新品面包,推出新品时研发部要先做出10多款面包,在内部经历7次测试,反复调整、修改、淘汰,最终选出6款面包。
这还没完,原麦山邀请评论人、美食专家、媒体人、真爱顾客来参加新品品鉴会,从 6 款面包中投票最终选出 3 款新品。
最终的3款新品仍是没有名字的,所以要在新品上市前10天,在微信、微博推送消息,请粉丝给其取名,如果幸运被采用了,就可获得一次出境游。这让粉丝兴致勃勃,原麦商丘一天收到了数千条留言。
原麦山丘有一句很有趣的文案就是出自于粉丝:“你开在我前男友家楼下,可我还是经常去买”。女生竟然冒着与前男友相见的尴尬,都会去买原麦山丘的面包,可见原麦面包不仅好吃,还能治愈情伤。
每季一次的滚雪球式粉丝营销,使得原麦山丘粉丝数量越来越多,且一周光顾3次原麦的顾客高达20%。
原麦山丘还获得大众点评上北京 10 万家餐厅最佳餐厅第 1 名和面包品类第 1 名,长达一年!
研究消费者喜好
建立单店数据模型
原麦山丘做得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它还建立了单店消费数据模型,用理性来分析消费者喜好和购买行为。
通过对每个客户的消费属性和消费记录分析,原麦山丘发现很多新客户第一次都是通过微信、微博知道的原麦山丘,再被门店形象吸引进来的。老客户则简单明了,直接在微信公众号下单,且复购率远超30%!
原麦山丘很注重用户满意度,系统每次通过用户购买后会记下很多建议,包括对产品、店面服务的,不管是抱怨还是鼓励,甚至有一个“黑吃客”群体,专门给原麦提意见,还有大众点评的建议……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最终会沉淀成一个结构化的数据,变成不同指标分配给研发部门去优化产品、门店员工去优化服务体验,运营团队去优化网点布局等。
对于餐饮行业来说,好吃永远是第一位的,再结合好的营销手段和经营理念,原麦山丘的成功也是可以复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