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铺市,以商贸公司的实操案例为蓝本,重在生动化、形象化地表现出铺市的具体步骤和关键事项。
旺季商时常在思考如何优化产品结构,在区域市场打造出更具发展潜力的新产品。 但新品上市有喜有忧,喜的是有新品就有增加新销量的可能性;忧的是新品进卖场已经不那么容易。但是,新品总归代表着新的机会,销商肯定要想办法去攻坚。 那么,如何让新品顺利进场呢?
新品进场切不可急功近利
经销商带着新品进卖场谈判虽然不是“门难进”、“脸难看”,但“事难办”却是事实。若想把新品摆进卖场的终端货架上,先要过“三关”:采购员、采购经理、新品会,可以说这三大环节掌控着新品进场的“生杀大权”。
某品牌烘焙蛋糕是目前烘焙品类中的明星产品,销量稳居前三甲,其公司乘胜追击推出同品牌的薯片系列产品,意图在休闲食品品类中开疆拓土。但该品牌薯片在进场过程中,遇到了卖场合同受阻的问题。
在卖场内部,烘焙和休闲膨化分属于不同的两个分类,由两名采购各自管理。卖场意图把薯片新品并入烘焙蛋糕的合同中一起谈判,享受烘焙蛋糕的合同条件(即后台扣点10%),但经销商不能承受这个已经很高的后台条件。同时企业马上要全线投放广告,要求新品尽快进场,导致经销商两头难。
面对这一情况,不少经销商都会不同程度地犯急功近利的错误。为了快速让新品进场,做出超出预期的退让,结果与卖场签下了苛刻条件的合同,给后期的业务带来很大的隐患。“新品先进去再说,以后的再慢慢来”这种想法最好不要有。初始的忍耐是一时的,可是一旦没有坚持,答应对方不合理的条件,对自身而言就是长期的折磨。
六招拆解新品进场合同难题
拿着新品匆匆忙忙去见采购签合同,势必灰头灰脸地被打回。但是,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所谓有准备,一是要有信心之备,二是要有资质之备,三是要有能力之备。要想新品顺利在谈判桌上通过,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1.单独签一份新合同
即蛋糕是蛋糕的合同,薯片再单独另签一份新合同。这样的话,一个全新的分类对应的是全新的合同条件,不存在条件的复制和比对。新合同就是新条件,经销商可把握的空间就会很大。从卖场内部的操作规则来说,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何况现在大部分卖场中,蛋糕和薯片确实是由两个不同的采购在分别管理。事实上很多经销商也是这样在做的,遇到卖场的过分要求,辨别是非、坚持立场。
2.放开地采,区域各自谈各自签
如果能从商超总系统签,当然更好。但如果反复沟通依然没有结论,那经销商不妨考虑放开地采,各区域各自谈各自签。总系统谈不破,那就尝试各个击破。这样部分有优势的网点进度就会很快,合同条件也会很不错。
此时,经销商可以在短期内把样板先做起来,只要区域卖场进了,而且很多区域都进了,总系统的姿态自然就低了。因为商超系统总部采购和分区采购内部是有竞争关系的,这样一来总部采购就会主动回头找经销商谈判。当然,就算分区签约新品,总系统也会进行把控,条件太高肯定签不了,经销商一定要在合理范围内先取得部分区域的支持和认可。
3.同意后台10%,但要更多的条件
万一商超渠道方坚持合同后台 10%的条件,经销商可以考虑在原有的10%合同中所包含的条件基础上,要求更多的免费支持,比如多要几个免费的年堆、专架陈列、促销员等等。这样经销商就可以把后期要花的费用直接从10%的点扣里出,也算是间接降低了合同条件。
4.把进价提高,压缩前台毛利
当然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前台毛利偏低,卖场操作空间小了,就会找经销商麻烦。针对新品价格体系的问题,我们建议经销商最好保持与市场供应价格水平相一致,起码在同一家系统的进价要保持一致。如果进价差异大了,后面的价格纠纷是非常麻烦的,严重的甚至会把新品做死。
5.分解难度,逐步拓展
新品能够短时间内全线进场当然是好事,但如果某些卖场因为条件苛刻暂时进不了,其实经销商也不用那么着急。因为只要在部分卖场卖起来了,广告打出来了,活动做起来了,热闹的氛围出来了,就有了样板,就有了基础,市场会帮我们说话。其他卖场自然会感到压力,到时候经销商不去找他,他们都会来找我们的。
事情分步走更合乎现实,所以先做能掌控的卖场,先进好进的卖场。那些疑难的卖场放到后一步,只要产品好、卖得好,全线进场是很快的事情。
6.虚实相交,逐利而为
近几年,零售渠道的格局发生了瞬息万变的革新。经销商大可不必像从前那样被一种主流渠道或业态左右,新的机会在不断出现。现在线上渠道如此发达,经销商也可以用电商来驱动实体店的进度。用新业态来驱动顽固的老卖场也是不错的主意,放开思路,机会总是能找到的。
新品是经销商销量增长的新动力,是冲业绩的新弹药,怎么做销售那是新品进场后的任务。前提条件是,新品要顺利进场。从本质上来讲,经销商和商超渠道之间的冲突是可以最大化予以规避并化解的,尤其当供应商和终端商彼此都认识到互为利益伙伴时,问题就显得更为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