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不断崛起,旧的零售逐渐成为“边缘”话题,特别是近两年原本备受关注的夫妻店,失去了话题的关注,成为新零售的陪衬,沦为零售业的边缘者。一起来看一看这些被“边缘化”小店的一角。
便利店生存现状!!
本着走进市场,走进终端的想法,小编开始了探店之旅,也真实的看到便利店的生存现状!整体来说,夫妻店生存状况虽然说不上多好,但是也绝对没有宣传的那么差。但是问题还是存在的:
第一、密度。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密集,传说中500米超过8家便利店的状况也只存在于人口密集的居民区,在以办公为主的区域之内便利店并没有想象中的多。大多数夫妻店和便利店选址更在意人流和固定的人群。
第二、竞争对手。除了宣传猛烈的新零售,便利店、夫妻店的竞争对手不仅限于此。街道上到处可见的烟酒店和生鲜店铺,也分走了一部分饮料和零食的客户。在一定程度上与便利店形成竞争,造成了一定范围内便利店数量难以突破。
第三、品类。大部分便利店的产品相似,并没有新产品的出现,已久停留在大品牌产品上的销售,对新产品的接受度并没有那么高。
第四、陈列。大多数依靠经销商业务员,很少会主动陈列。货架多数偏破旧,环境昏暗,陈列并没有突出特色。
第五、工作。稍显懈怠,更多的生活气氛,大多数时间无所事事。闲暇时间也并不会对店面进行整理,没有太大的积极性。
第六、学习。很少有主动的学习型,已久停留在最初的经营,在气氛营造、整体化升级等基本没有太大的概念。
从整体来看,这些小店的经营依旧处在最初的阶段,在各个方面并没有过多的投入。店面的经营更多依赖于经验,产品大多数类似,属于大品牌产品,小品牌产品很少尝试。对新零售方面,大多数店主都处于观望状态,并没有迫切加入或改变的概念。对新零售而言,夫妻店仍然是迈不过的一道坎,想要改变很艰难。
但是这样的夫妻店,真的像想象中的那么艰难吗?
并没有!!
小店的生存之道!!
虽然是野路子,但是老板的精明和务实,让小店有着自己的生存之道。不同区域店面之间的产品差距,显示着他们对区域内消费者的了解。
除了厂家的社区和办公区域内的便利店外,小编走访了医院等特殊区域的便利店,发现这些老板远超常人的精明。
第一、产品。医院区域内产品大多数以礼品为主,多为整箱销售。但是礼品也各有不同,不同医院之间产品有细微的差距。除了大品牌之外,一些商超、流通等不常见的产品更多,也更受欢迎。比如初元等更适合病人恢复,中老年群体的产品销量甚至远超一些大品牌的产品。
第二、品类。这些医院附近的店面,大多数已经抛弃了常见的饮用水和零食,仅仅保留了小部分,甚至有些店面已经完全不要。更多的空间放在礼品盒恢复品上,获得更多的利润。
第三、利润。在产品、品类、品牌的选择上,更显出了他们的精明。大品牌反而不多见,以一些常见但知名度有限的产品为主。从产品和品牌上,将自己的利润最大化。
除了医院之外,其他区域小店店主也有着各自的生存之道。除了产品之外,老板对进货的时间,进货的节奏也都有着自己的把握。更在意经销商的优惠期,甚至对此如数家珍,了解极深,往往会把自己的利润做到最大。甚至可以精确到几块几毛,把进货价控制好。
慢,但一直在改变!!
对于新零售,大多数老板持观望状态,但是也在一点点调整,不过对此他们更谨慎,也更小心。
作为弱势一方,整个局势都在改变,但是更大可能会成为改变的牺牲品,所以大多数的老板并不敢盲目做出决定。
大多数老板的经营概念更在于自身:
改变,可以有,但是不会急速改变,可能慢一点,但是也在前进;
利润,谁让他赚钱,就更倾向于谁,客情是一定,但是小本经营利润是根本;
经营,可能落后,但是并不会落伍,陈旧的店面不是矫情,而是每一分开支的无奈;
新品,永远是小心谨慎,不说赚多少钱,首先要能卖出去;
……
总结
700万夫妻店,一直在零售的最前沿,也是最亲近消费群体的,在零售行业他们并没有边缘化。每一个零售形式,都有各自的生存之道,这些小店的生存之道虽然落后,但却有着自己的智慧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