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改变都从自己开始。这是光友的企业文化,这是光友的创新理念,这是光友的进取精神,这是光友的发展秘诀。
说到改变,我们先看看光友的食品安全意识的改变吧。这个在红薯粉丝领域驰骋十余载的行业龙头,始终把提高和保障食品安全当成履行社会责任的神圣使命。
走进光友,面对邹光友,促谈他们的三次划时代 革命--发明精白红薯粉丝、发明方便粉丝、首创无明矾粉丝,处处都体现出光友对食品安全的重视。
首先重温一下第一次革命--精白红薯粉丝的发明。
1992年,邹光友弃官从商,立志将黑乎乎的红薯粉丝变成精白红薯粉丝。但说到实现这个梦想,邹光友的初衷、勇气和挫折不得不提。
邹光友生在农村,从小就吃红薯,9岁时就患了胃病,当时大夫说,不吃红薯,胃病慢慢就会好。从这时起,他就想着红薯能不能进行加工,去除这些有害身体健康的物质成分?他在农大上学时,业余时间也在研究这个问题。大学毕业后,他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念头:红薯害了我,我要改进它。
还是1992年,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了造福更多的百姓,邹光友决定下海.当时他的朋友、部下、同事个个都难以理解,有人问:邹区长,你是不是犯了什么错误?有人帮着他找新单位,并说:中国这么多红薯,谁能干出来?有人给他总结了三个不划算:一丢了官帽,二白费了文凭,三是十年工龄瞎了。有人见他卖粉丝,看见了就躲。
但邹光友没有在意这些,没有气馁,他认定:一切改变都从自己开始。
邹光友,用自己500元积蓄,又借了朋友的5000元来买红薯,就这样走上创业之路。
是他通过控制氧化,清除毒染、杂质,将黑乎乎的红薯粉丝演变成了淀粉本色--白色红薯粉丝。精白红薯粉丝刚刚问世,消费者不认识,以为是假货。
功夫不负有心人。邹光友利用三天时间学会了骑三轮车,第四天开始,他便在满大街高声叫卖,当时绵阳下着小雪,结果还是卖掉了2卡车,当时白粉丝比黑粉丝价高,这一次就挣了5000元。
常言道:创业容易守业难。1997年,为提升传统食品安全水平,一些过去摆放在地摊、散装的食品为规避运输污染和加工污染,逐渐跨入方便食品行列,作为粉丝行业,红薯粉丝行业,路在何方?谁将捷足先登?
毫无疑问,这正是光友的第二次革命--全国第一家发明并大批量生产方便粉丝,正因为此,邹光友也被誉为中国方便粉丝之父.
这两次革命可以说开创了行业先河,但光友的第三次革命--首创无明矾粉丝,这标志着我国薯业产品安全的全面提升,在整个食品行业掀起了保障食品安全的高潮,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举措,为提升传统食品安全水平提供了启示。
保障食品安全是履行社会责任,这项社会责任,不仅是监督部门的事,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站在企业持续发展的角度,保障食品安全也是各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
如今,光友已成为向全国20多个省区市薯区培训薯类加工技术人才4000余人,提供薯类加工设备3000多台,联系着全国60多万家薯区农户,建立薯类加工示范点900多个,为薯区新增产值3亿余元,创利税8000多万元,已有19个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的行业龙头企业。
作为我国传统食品的粉丝,加工历史已有300多年,被消费者所青睐,已成为了农产品加工方面的一大产业。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明矾含有大量铝离子,长期食用,会导致人的思维和智力下降,记忆力减退,中青年早衰,老年痴呆。而红薯制作粉丝添加明矾是一种常识,就是说,只要吃上粉丝,就等于吃了一定成分的明矾。虽然量少,没有直接引起明显的身体不适,但天长日久、潜移默化的作用是肯定的。
据专家估计,我国至少有四成以上的人食用过各类不同的粉丝产品。许多厂商为解决粉丝浑汤、断条的问题采取加入明矾进行生产加工。对消费者健康的危害不言而喻。
作为年产万吨粉丝企业--光友公司,如果按传统粉丝生产工艺须添加0.5%左右的明矾在粉丝中,一年就可以加入明矾50吨。
从2000年开始,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先后投资300万元,100多人次,经过3年的科学研究实验,在国内首创无明矾粉丝,同时达到了工业化、商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