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核心竞争力
国宝桥米集团的前身是京山县粮食局所属的京山县精米厂。国家实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京山县精米厂更名为京山国宝桥米总公司。2000年,上市公司京山轻机集团跨行业并购京山国宝桥米总公司,成立京山轻机集团国宝桥米有限公司,2006年变更为湖北国宝桥米有限公司。
2006年10月28日,伴随着隆隆的机器声,位于荆门市京山县投资1.38亿元的湖北国宝桥米工业园正式投产,同时,稻米年生产能力达36万吨的湖北国宝桥米集团宣告成立,湖北“一袋米”工程就此正式拉开序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国宝桥米集团董事长孙友元认识到,要做大做强集团核心企业,敢于带领湖北大米企业在风起云涌的大米市场中“亮剑”,必须提高企业自身生产工艺的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为此,国宝桥米集团抓住湖北省实施“一袋米”工程的机遇,以创建全国大米行业一流企业为目标,2006年在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征土地180亩,邀请国家粮食局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按一流标准规划和设计,新建了国宝桥米精深加工园区。
同时,国宝桥米集团在先进生产设备上花钱毫不吝啬,引进了全套日本佐竹公司制造的当今最先进的精制大米生产线,配置有新式的大米直板瀑布式色选系统、过滤水雾喷抛光系统、流程控制感应系统及全电脑控制的薰蒸和通风系统,率先在全国同行业实现机械化烘干、仓储、堆码,自动化和无尘化生产,一跃成为全国同行业的佼佼者。
在进口加工设备同时,国宝桥米还引进了检验检测设备,配置有实验粒选机、砻谷机、大米食味计、大米白度仪等日本全套先进的检验仪器,并且从原料采购到入库、到生产加工、到成品入库,全部实现了过程控制体系程序化,从各个环节确保了国宝桥米的品质。一个颇具说服力的事实是,国宝集团多年来一直与百威(武汉)国际啤酒公司保持着合作,从最初的2000吨/年到现在的3万吨/年,已经成为百威啤酒在国内最大的大米供应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质量的有力保证,是国宝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国宝集团总经理桂中华说。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上,国宝桥米不断加强职工全员技能水平和素质的提高,采取“请老师进来,送员工出去”的办法,开展不同工种、不同需求的岗位技能培训,每年员工的培训率达90%以上;建立企业创新和技改基金,鼓励进行工艺技术、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等群众小改小革,制定了奖励措施,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委派高管层、专业人士参加学术报告、论坛会议,了解掌握行业最新信息,实现企业与外部的对接。同时,定期组织中层干部参加SOP管理,质量、食品安全、工艺技术等管理培训和学习,促进管理人员水平升级。
有了高素质的人才作为依托,变革与创新就成为国宝桥米跨越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不竭源泉。多年来,国宝桥米鼓励多方位、多角度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文化创新,先后与多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相继完成了“大米低温加工技术”、“稻谷低温保鲜技术”等技术攻关。尤其是“稻谷不落地收割、散运及烘干技术”,使稻谷从田间到产品实现了全过程不落地。这一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有利于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和经济负担,减少产后损失,避免公路晒粮等方式对稻谷造成污染,得到了国内粮食专家的一致肯定,被湖北省科技厅认定为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并获中国粮油科技进步三等奖。
整合壮大规模
作为湖北省“一袋米”工程的核心企业,整合全省粮食资源,弘扬桥米文化,逐步提升湖北粮食的竞争力,是国宝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正如上文所说,政府的支持只能起到助推的作用,要想“不辱使命”,还必须增强自己的实力,提升自己的名气。
多年来,国宝桥米集团通过不断提升桥米系列产品档次,精心培植“国宝”桥米品牌,使“国宝桥米”通过了有机食品、A级、AA级绿色食品认证,并最早荣获国家产品质量免检产品。2002年,“国宝”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指定为“放心大米”.2004年,以国宝桥米为代表申报的“京山桥米”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中国地理保护产品”.2006年“国宝”被国家商务部评为“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被农业部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2007年“国宝”牌大米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9年又晋身为“中国驰名商标”.日益提升的品牌影响力,为国宝桥米集团在市场上的大规模整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整合不仅是一种技术,还是一种艺术。为了整合全省粮食资源,做强桥米产业,国宝桥米集团从利益机制入手,以产权为纽带,拿出政策、品牌、原料、市场、技术5大核心优势与集团子公司共享,增强核心企业凝聚能力,整合县内乃至周边县市的粮食加工资源。同时,采取统一原料供应、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管理模式、统一产品品牌、统一市场营销的管理模式,以紧密型、半紧密型、松散型联营等合作方式组成了湖北国宝桥米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