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被命名为“中国乳都”,得益于近几年乳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乳都”之双翼伊利、蒙牛的迅速崛起和发展壮大。在“中国乳都”命名之际,我们就“乳都”的未来发展等问题采访了伊利集团执行董事、总裁助理胡利平。
记者:伊利集团的发展速度和实力有目共睹,面对当前乳品行业激烈的竞争,伊利将如何调整战略,以保持中国乳业领头羊的地位?
胡利平:伊利集团是从一个只有几十万元资产的小企业成长为拥有50亿资产的上市公司的。伊利的发展其实也是中国乳业发展的缩影。伊利的发展之快得益于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抢占市场先机。1999年,公司调整产品结构,改变主攻方向,引进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液体奶生产线。短短几年内,国内纯奶的市场需求快速膨胀,而在许多同类企业刚刚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涉足这一领域时,伊利早已抢先占有了商机。2002年伊利液体奶产销量15亿包,产销量在全国居首位,伊利将这样的领先地位保持至今。今年,公司将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升酸奶、奶酪等产品的市场份额,提升公司的获利能力,扩大二三级市场的占有率。
记者:奶源基地是目前国内乳品企业竞争的焦点,被认为是乳品企业占领市场的基础,伊利今后将如何稳固并拓展自己的奶源基地?
胡利平:奶源基地是乳业生产的第一车间,多年来,伊利始终视奶源基地建设为重中之重,力争从源头上保证产品的品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伊利集团在国内乳品行业首创了“分散饲养、集中挤奶、优质优价、全面服务”的奶源基地建设管理模式,被中国乳品协会作为成功经验在全国行业内推广。根据公司战略发展规划,2004年公司大力推进“个体牧场+养殖小区+牧场园区+现代化奶站”的奶牛饲养模式,实现了奶牛饲养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经营模式转变。今后,公司将通过整合各地奶源资源、提高奶农的饲养管理水平、提高奶牛单产等途径保证企业的奶源供应。目前,公司的原奶事业部已开辟了三大奶源基地:以呼包两市为重点的110国道沿线为基础的草原奶源带,日收奶量接近2000吨;以黑龙江的杜蒙、肇东为基础的东北滨洲线奶源带,日收奶量1100吨;以环渤海三角地北京、天津、唐山为基础的京津唐奶源带,日收奶量近1000吨。加上其他地区收奶量,目前伊利集团的日收奶量5000多吨,创历史最好水平。截至2004年底,伊利集团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可控奶牛65万头,基础母牛约50万头,拥有现代化奶站1580多座,公司计划到2005年底,使可控奶牛头数达到100万头。
记者:伊利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广大奶农的支持。伊利今后将怎样稳固和奶农的利益联系机制?
胡利平:伊利集团一直重视奶源基地建设,重视和奶农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多年来,伊利集团累计为奶源基地建设投入资金近10亿元,累计为奶户发放奶款100多亿元,带动了上百万农牧民走上致富之路。2005年,为了支持地方政府扶持和带动养牛业的发展,伊利集团响应政府号召,为政府设立的奶牛风险基金一次就投入1500万元,同时还在2005年年初,在产品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将每公斤原料奶收购价提高3分钱,仅此一项,伊利在今年全年的生产经营中就要比上年多向奶农支出3000多万元的奶款。对此,广大奶农无不欢喜异常。今后,伊利还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奶农。
记者:伊利集团目前是中国乳品行业的第一,今后,伊利将怎样缩小与世界乳品企业巨头的距离,打入世界市场?
胡利平:目前,伊利集团正在努力做大做强,液态奶事业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并被获准进入香港市场,这是首家被获准大规模进入香港市场的国内乳品企业,也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内地乳品企业最大规模的外扩行动。同时,伊利还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及蒙古、柬埔寨、印度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商业伙伴达成了合作意向,着手全面启动海外市场。伊利的目标是力争进入世界乳业20强。今年7月投产的液态奶新工业园,全部引进世界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全面投产后将使伊利液态奶的产能扩大近一倍,三年内建成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新工业园的建设将为伊利进入世界乳业20强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