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全几十亿的销售,主要集中在零售,通过商超进入家庭,现在三全又多了一条腿---通过餐饮业来实现增长。”日前,三全食品董事长陈南对和讯网表示。
消费升级催生2万亿食代红利
事实上,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消费不断升级,餐饮服务逐步向品牌化、规范化、品质化经营转变,早餐市场也蕴藏着巨大增长潜力。
根据英国市场咨询机构英敏特(Mitel)2016年的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有超过70%的中国消费者选择在外购买和食用早餐,中国消费者早餐食品消费将从2015年的1.334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的1.948万亿元人民币。
尽管如此,早餐行业依然存在行业经营“微利”、口味的一致性差、供应链效率低的局面,如何让食品生产企业、餐饮企业和消费者都能共享产业发展的红利?
陈南认为,推进早餐标准化和预制化是提升早餐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产业融合发展,让生产企业拓展了家庭消费市场以外的新的增长极,这将是生产企业供给侧改革具体的实证体现。
从餐饮企业来讲,标准化和预制化会减少人工费用(房租成本、设备成本、人工是主要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工人早上班),减少原材料食材的浪费(从食堂制作的角度),提高餐厅出品的一致性(人为因素影响),将大大提升餐饮运营端的效益和效率。
从消费者来讲,大型的预制品食品企业的品牌背书使消费者可以更放心地使用早餐产品,客观上使食品安全和质量追溯得到有效保障。
总之,陈南认为,早餐标准化和预制化是供给侧改革和产业升级的必然路径,是一个多赢的方向。
三全未来业务构成
谈及三全未来业务构成,陈南表示,会先把一个速冻米面制品做透,从这个产品线上深度去发展。
“深度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过去几十亿的销售,主要集中在零售,主要是通过商超进入家庭。现在中国城镇化和家庭小型化之后,人群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场景发生变化,家庭市场仍然存在,但它的外市增加了,比较明显的一个例子,小家庭的厨房使用率在下降。”陈南称,三全要做一些直接的客户,要提供给餐饮业,由餐饮业再进行二次加工后卖给消费者,这是一个间接的渠道。
这也是在推动食品工业和餐饮业融合,陈南认为,融合的基础是必须有“标准化”,三全选择先易后难,早餐正好契合了三全过去的主业,“我们找到了食品工业和餐饮业间的契合点”。
在陈南看来,过去的餐饮业是单打独斗,这几年开始呈现一些产业集约的苗头,大的社会餐饮们开始连锁,团餐也集中发展,行业的集中度开始高了。
他表示,过去没有人把食品工业和餐饮业组织到一起来说,过去是各唱各的,每个人的解决方案都不一样,餐饮业的解决方案是建中央厨房,三全是要做“共享中央厨房”,共同发展,多赢局面,这是社会资源的节约。“产业融合能往前推进,能做的好,消费者是个最大的间接受益者,食品成本降低的情况下品质也有保障。”
另外,三全选择团餐的思路是,它采购量更大,市场更集中,比零零星星的去找社会餐饮更容易。“团餐有1万亿的市场份额,其中15%是早餐市场,这个市场的容量有1500亿。先发展好团餐市场,再谋划其他市场。”陈南表示。
不过,陈南也坦言,切入早餐团餐对其整个研发和生产体系是一个新的挑战,“产品的类型是不同的,因为它的消费场景不一样,产品最后的呈现形式也要有变化。”
三全营收新增长点
三全食品2016年度财报显示,公司16年实现营业收入47.8亿元,同比增长12.83%;实现归母净利润3947万元,同比增长13.09%,净利率0.83%;扣非后净利润1680万元,同比增长204.83%。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3亿元,为归母净利润8.54倍,同比增长546.54%。其中Q4收入12.9亿元增长14.55%,Q4归母净利润-2871万元,较15年Q4减亏274万元。
另外,三全食品最新的一季报显示,实现营业收入16.88亿元,净利润2655万元,三全食品预计,2017年的经营计划是营业收入约55亿,成本费用控制在53.8亿以内。
谈及未来的营收增长点预期,陈南表示,传统的业务增长去年超过百分之十,目前在餐饮业需求井喷的时期,新的业务能维持100%—200%的增长幅度。
陈南表示,在没有系统性的去做的情况下,去年餐饮收入超过四个亿,基本上都是零售产品转化过来的,非专门为餐饮业开发,如今主推团餐领域更有信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不少传统企业在进行互联网+的转型与升级。
"三全战略上的两条腿走路---零售和业务,力推的早餐的标准化和预制化就是供给侧改革的实证案例。”陈南称,三全积极参与所有的互联网新技术,并与互联网平台(饿了么、美团等)进行深度合作,另外,三全也在开发智能化设备,以减少劳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