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农田和水域同为人类三大食物来源,我国的草地生产了全国19.5%的牛肉、35.1%的羊肉和13%的牛奶,在食物安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草业和奶业不分家。”这是业内皆知的一句话。这也交给所有草业从业者一个历史使命:国家要富强,经济在增长,养殖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部分也在成长,草业要与国际接轨做出大事业。“中国奶业未来能否增长取决于草业的发展。”秋实草业有限公司资政邓九强说。
在他看来,现在草产业发展的大瓶颈不是养牛也不是加工阶段,而是如何推动奶牛饲草料结构。 由蒙牛到现代牧业再到秋实草业,邓九强经历了从如何控制牛奶品质到如何发展养牛产业再到如何搭配奶牛饲料的创业过程,“实际上这三者之间是环环相扣的,并非独立的圆。”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近几年,牛奶问题不断出现,也让各界人士比较困惑。在邓九强看来,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奶牛饲养方式、原奶质量出了问题。“我们的养牛集中度不够,规模化不够,管理文化和理念也有差距。”
邓九强表示不单是喂养成本问题 从草业寻找奶业困局破解相比国外一些奶业发达国家,我国养牛事业发展相对比较晚,“这既是劣势也是优势,因为我们有机会把奶牛养殖做得更好。”他说。
然而,当规模化奶牛养殖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我们的牛吃什么?现在这个问题不是很乐观。”邓九强说,“奶牛养殖过程中粗饲料和精饲料的比例,同养牛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比较大。”
“粗精饲料的比例涉及的不单是饲喂成本问题,更重要的是奶牛有效的贡献率。”邓九强说,“奶牛精粗饲料结构是一个大课题,就目前来讲,中国粗饲料的结构有点儿失衡。”
在我国,奶牛的平均贡献率只有两胎半到三胎,这说明我们的奶牛已经不可能有自然增长,也就是说淘汰多少出生多少。为此我国成了每年在不停寻找奶牛来源的国家。邓九强指出,奶业规模化要发展不可能永远依赖于奶牛进口,这已经成为奶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邓九强表示不单是喂养成本问题 从草业寻找奶业困局破解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我们把奶牛的平均利用率提高到4~5胎,4胎意味着我们国家每年可以净增100万头奶牛;做到5胎,每年就可以增长150万到200万头奶牛。
“这个增长量远远多于我们进口的奶牛数量,也可以适应我们国家不断增长的人口及城市化发展,更多人的生活水平可以提高,满足更多人对牛奶的消费,实现国家的富强。”邓九强说。
提到当前乳业发展的情况,邓九强强调,乳品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产业一体化。“当前产业链不能有效联合是乳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上下游企业应该实行纵向整合,固化彼此之间的责任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