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就开始创业的翁坤昌不甘心一直为别人打工,想自己有一天要做老板,自己给自己打工,这样可以赚更多的钱。就是这个梦想,支持着他不断谋求发展机会。
17岁那年,翁坤昌碰到一个做面包的朋友,了解到做面包每个月赚到的钱,相当于他一年的工资。翁坤昌怦然心动,毅然辞去在塑料厂的工作,拜师学艺,跟着朋友学做面包,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掌握了做面包的基本技术,也了解了开面包店所需要的条件,随后找到一位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鼓动其一起合伙开店。
两人拿着4000多元来到湛江,选择在湛江第七中学里面开了一个面包店。一个烤炉、50个烤盘、1000公斤的面粉和几百公斤糖,这就是当时所有的启动资金。由于选址得当,加上薄利多销,面包店的生意相当好,这更加坚定了翁坤昌创业的信心。
正当翁坤昌信心百倍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打击差点令他们关门。一天晚上,面包店的周转资金被盗,损失了2000元,这个刚刚起步的小面包店突然陷入了困境。没有周转资金,就意味着无法进货,无法继续干下去。翁坤昌没有气馁,没有资金周转,他就每次做多少面包就买多少面粉和糖,第二天再用回收的钱多买一些原料。这样坚持了一个月,情况才有所好转,也让他们重新拾回了信心。
二次创业 专注西饼
在翁坤昌眼里,合伙做生意企业终归还不完全是自己的,于是他将面包店转给朋友一个人做,自己到广西贵港市重新开了一间面包店。由于是自己的生意,翁坤昌比以前更加用心和努力,工作之余,不断学习,买了许多关于做点心、生日蛋糕和月饼的书籍,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独自创业,工作特别辛苦,翁坤昌每天要工作很长时间,“站着都能够睡得着,幸好生意不错。”几年下来,翁坤昌除了为家里盖了一栋房子外还有5万元资金,于是,翁坤昌回到小榄重新开了一间西饼店。
尽管生意不错,但翁坤昌发现小榄的饼店很多,但做原材料加工的不多,于是萌发了办莲蓉厂的念头。1994年,借着一个偶然的机会,翁坤昌认识了一位有实力的莲蓉师傅,两人一拍即合,共同成立“康元食品厂”,开始新的创业旅程。
“冒牌货”到名牌产品的蜕变
康元食品厂建在翁坤昌家里一个不到100平方米的房间,纯粹是一个家庭作坊。但是第一笔生意价值5万元,这已经相当于他西饼店一年的销售额。建厂这一年他赚了6万。
当年中秋节后,翁坤昌用“康元”做商标制作中山特产杏仁饼和菊花肉,市场很好,产品供不应求。没想到的是,正当他准备继续发展这种产品时,工商局找上门来要查封厂房,原来是“康元”的商标已经被深圳一家食品公司注册了,翁坤昌的产品成为“冒牌”货,被罚了几万元,不得已将厂名改为康华食品。
通过这次事件,翁坤昌知道了产品的商标也要注册,也让他开始学会该如何保护自己,但“康华”的商标也被别人抢先注册了,他只好另起炉灶,1997年将产品注册为“日威”,延续至今。
随着产品名气越来越大,被侵权的机会也增加了,为了使产品得到进一步的保护,翁坤昌还专门上北京找到国家专利局的专家,了解更详细的专利法知识。并专门找人对不同规格、型号的产品进行了新的设计,包括产品的商标、外包装、平面设计等内容,做到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专利申请,仅2005年他申请的专利就高达数十个。
1998年翁坤昌将工厂搬到4000平方米的新厂房,员工20多人,主要的产品是蛋卷,偶尔帮人加工一些月饼。当时在翁坤昌的计划里并没有月饼这个项目,有一次去福建联系蛋卷销路的时候,有人问他能否做月饼,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可以,有销路就可以做!”从此他和月饼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月饼已经成为公司的主打产品。
注重诚信 保证产品质量
作为企业的决策人,翁坤昌面对竞争激烈的食品市场,提出了“抓质量,创品牌”的口号,并制定了从总经理到一线员工的管理责任制,使产品质量与公司全体员工的报酬直接挂钩,进而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创优意识和竞争意识。公司成立后的第二年,翁坤昌就着手生产自己品牌的月饼,当年销售额就达700多万元。
“产品要让消费者满意、放心”,为了使产品质量更上一层楼,翁坤昌亲自跑遍了大江南北,对全国各地的原料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考察中,他发现洞庭湖的许多水域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了莲子的质量,而在湖南汨罗一带的山区有更加纯正、环保的湘莲,虽然其价格比一般莲子贵30%,但翁坤昌还是觉得值。不仅如此,他还在莲子的产地建立自己的加工基地,利用一套独特的加工方法保留莲子的品味。
虽然已获得首个中国绿色月饼食品称号,但在翁坤昌的心目中,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今年他计划在全国每个省会城市开1-2个“日威名点”专卖店,以各式曲奇、中西糕点和地方特产为主,销售额要突破1.5亿。今后还要继续扩张,将专卖店的数量增加到2000家以上,总销售额达8亿元,以保持“绿色”标杆企业的地位,永远立于行业不败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