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洽会展馆里,我们有幸采访到黑龙江北大荒米娃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化文,他说,“如果没有‘齐大’郭老师的帮助,我们这个玉米汁项目可能还停留在纸上、挂在墙上,更不用说投产、销售了。”
的确,从配方研制、设备选购、生产线安装、跟班试生产,到展会现场推介产品、听取反馈,齐齐哈尔大学生命学院食品系的郭成宇老师为“米娃”项目的成长提供了全程服务和指导。“项目计划投资1个亿,一年时间完成投资5000万,2条生产线一次试车成功,生产成本比同类产品低30%,打入北京、天津市场,哈洽会上又与五个省市签订近千万元的销售合同。”张化文说,“这次我真是尝到和高校合作的甜头了。”
米娃项目的成功产业化,是我省推进高教强省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典型案例。
2008年,省政府出台了《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被称为我省高教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作为此项规划的牵头推进部门,省教育厅组织厅机关及全省高校开展了建设高教强省大讨论活动;制定18个子计划,细化高教强省建设任务;引进“开放、流动、联合、竞争”运行机制,建立了高校大型设备共享平台,解决优质科技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医学、中医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和东部煤电化等科技创新平台也应运而生……
“建设高教强省,这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各市地党委政府热烈响应、十分重视,高校积极性空前高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不再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现在是校地互动、校企合作发展环境最好的时期。”省教育厅厅长张永洲说,“我省建设八大经济区为高校服务区域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大学、地方政府和企业只有紧密合作,才能共克时艰,保增长、促发展。”
让科教资源与地方融合发展,是我省建设高教强省的一大特色。省教育厅、科技厅与哈尔滨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了南岗区域发展论坛,推动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三区联动。哈尔滨市主要领导多次带领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大学调研、现场办公,为科技园建设、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土地置换等提供服务。大庆市政府及各委办局负责同志利用双休日休息时间,登门寻求帮助与合作,省教育厅当场提供政策解读,组织高校开展项目对接。
高校不再关门办学,而是时刻关注产业发展。如此,好消息也就接踵而至——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牵头,联合哈尔滨锅炉厂、齐重数控装备公司、齐二机床集团、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设备公司等组建省装备制造技术创新研发工程平台,着力攻关制造装备、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成套装备、能源与节能装备等7项关键技术,并将创建10个与我省企业合作的技术改造项目和原创性高科技产业化项目,预计每年可取得近100亿元的经济效益。
黑龙江科技学院针对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启动了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计划。哈尔滨理工大学与北京六合集团合作建立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揭牌。东北农业大学派出33名科技副职到农村生产一线,14个科技支农服务队常年驻村。黑龙江大学“L-乳酸菌系列保健品项目”正在进行系列产品开发。
哈尔滨师范大学现代文化产业园志在打造龙江创意产业孵化器。哈尔滨商业大学与道里区共建食品科学服务园,已列入哈市政府重点项目……19所高校选出20项可在企业转化、产生规模效益的科研成果推向社会,启动校企合作研发项目20项。完善26个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专兼职科研人员500多人,与省内40多家企业建立起长期紧密的科技合作联系。
如今,随着高教强省规划的深入实施,各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正在由自发转为自觉。不信你看,就连一向被认为离经济主战场较远的哈尔滨体育学院都行动起来,他们结合自身优势,正在着手整合建设冰雪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和体育产业园。对此,张永洲赞赏有加,“抓住机遇,突出特色,‘小学校’也能做好服务地方发展大文章。”
众人拾柴火焰高。就在记者写稿时,先后接到了两个令人振奋的电话。一个来自绥化说:“米娃食品公司与齐齐哈尔大学将各投入100万元,建设食品工程研发中心和中试车间。”一个来自省教育厅说:“我们也将给予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