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的蚕豆熟了。
一车又一车成熟的蚕豆拉往阮世忠的宁夏厚生记食品公司。数着手中的一叠叠钱,农民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这小小的蚕豆,在阮世忠手中,神奇地变成了“致富豆”,带动了六盘山地区的一万多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2000年秋天,阮世忠来到宁夏六盘山区。一路过来,公路边上摆着小筐卖蚕豆的农民引起了他的注意。阮世忠下了车,和路边的农民攀谈了起来。
“大爷,你这豆多少钱一斤啊?”
“六毛钱。”
“一年能有多少豆子啊?”
“我种得不多,但这村家家户户都在种这个豆子,许多村都有。”
……
从小在苦水中泡大的阮世忠深知农民生活的艰辛。1983年,才17岁的阮世忠就随着“支援大西北”的队伍来到宁夏银川,他蹬过人力三轮车,在饭馆里帮过工、当过厨师……也开办过小饭馆、小商店、小蜡烛厂。初来宁夏之时,干冷刺骨的寒风夹杂着漫天飞舞的尘沙,让他很不适应这里的生活,但他还是咬牙坚持下来。到1996年时,阮世忠已积累了第一桶金,他创办了宁夏盛世贸易发展有限公司,以副食品批发为主,先后担当了全国20多家名优特新食品在宁夏的销售总代理,并以二级、三级市场为中心,形成了自己的营销网络,销售区域覆盖宁夏全区,并辐射到了陕西、内蒙古和甘肃等地区,年销售额很快就达到了2000多万元,成了银川市商业零售业的一匹“黑马”。这次来到六盘山区,他是考察当地的销售网络而来的。
一番攀谈后,阮世忠心里有了一个想法:早听说六盘山区里的蚕豆很有名,但现在看来,农民靠这个发家致富的还不多,如果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形成蚕豆深加工的食品特色产业,那不但是一个商机,而且可以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一举两得。
回到银川后,阮世忠经过前期的市场调研,创办了宁夏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农副产品的收购、加工和销售。他采取了“农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和六盘山区的农民合作,发展订单农业,收购农户生产的蚕豆。
第二年春天,阮世忠再次来到六盘山区。他为农民带去了优良的蚕豆品种,还为他们带去了种植技术。六盘山区的农户互相转告:“厚生记”的收购价比零售价还要高一毛,而且不打白条,不压级!
这消息如同春风吹遍了六盘山区。当年,许多农户就扩大了蚕豆的种植面积。为了方便农户,阮世忠还在固原地区设立了长驻收购点,从种植、合同签订、定价、收购各个环节方便农户,维护他们的利益。这样一来,蚕豆这个特色产业很快发展起来,仅六盘山下的隆德县,蚕豆种植面积到2005年发展到6万多亩,2007年发展到了10万亩,收购价也从当初的1.4元/公斤涨到了2.7元/公斤。
有了基地支持,“厚生记”迅速发展起来。2002年4月,贺兰县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在县城和银川市区之间的德胜村开发建设了一个新型工业园区――德胜工业园区。阮世忠又瞄准了这个机会,成了进驻这个园区最早的一家农业龙头企业。企业一期生产线投资1200万元,占地20余亩。在公司研发人员的精心开发下,生产加工的“厚生记”牌乡村豆系列产品达到了13大类20多种口味40多个规格,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营销网点。
2002年,“厚生记”获得了2002年全国质量月讲诚信、重质量、创名牌十佳企业;2004年,被银川市政府评为“粮食加工骨干企业”,“厚生记”商标同时也被自治区工商局评为宁夏著名商标;2005年,被银川市授予“优秀创品牌企业”称号。
更为难得的是,阮世忠不仅带动了六盘山区农民致富,他还特地吸收当地的失地农民、下岗职工和待业青年就业。王小莲是贺兰县农民,如今,她已是“厚生记”的老员工,月工资稳定在1400元以上,还当上了生产车间的班长。
蚕豆产业开发成功后,阮世忠又请来食品加工师傅,开发贺兰县特色蔬菜:乡螺菜的收购价从当年的1.5元/公斤上涨到现在的3.7元/公斤,带动了当地特色蔬菜的种植。2006年,阮世忠又在上海投资创办了上海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使宁夏的特色食品走向全国。
商战经典案例
随着经济的发展,来到银川经商的全国各地商家和客户越来越多。这些南来北往的朋友来银川做生意时,普通反映当地的吃住不方便。这使得阮世忠萌发了投资建宾馆的想法。
1999年5月,阮世忠在银川老城最为繁华的商业区中心地带――鼓楼西侧的工农巷建起了一座星级接待能力的宾馆:银川百胜宾馆。这为外地的客商,特别是南方客商提供了一个休息、交流和洽谈业务的场所。同时,阮世忠还为宾馆争取到了两个火车站售票点中的其中一个,吸引了大量外来客户。
人生感言
活到老学到老。企业家要不断学习,才能站在市场的最前端。只有学习,才能学会创新,才能领先潮流。
家乡寄语
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特色的资源,台州的企业家应该充分挖掘各地的优势产业,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发展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