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
他勇于开拓、踏实奋进,他担当有责、追求品质;他看起来又因为常常面带微笑、善于聆听,而更像是亲切温和而充满活力的邻家大哥。他,就是万事达海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桂奇。短短的三年多时间里,他在阳江的土地上,逐步建起了自己的水产品加工企业王国,以年出口额超亿美元、纳税6100多万元,年增长率超过30%的业绩,成为业界的领跑者。
今年,梁桂奇带领着万事达,筹建世界南美白虾最完整的原种基因库及虾种培育中心,在国内同行率先实现对虾自动化流水生产,迈开了A股上市的步伐。面对洒满阳光的未来,梁桂奇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他说:我们万事达的理想,不仅是把阳江变成水产品加工集散地,而且要为阳江成长为有内涵、有远景的海洋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创业经历
立足资源优势敏锐捕捉市场商机
学成回家乡湛江开启二次创业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从事水产品加工近二十年。听说你一开始不是做这行的,而是在国外学艺术,当时是什么因素促使你转行?
梁桂奇(以下简称梁):最初我在加拿大学习艺术,毕业后进了一家水产公司实习,负责对中国国内市场的采购,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的创业资源,较为详细地了解到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上个世纪90年代,国内的水产品加工出口领域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只有一些国营企业在做,出口的品种单一,对质量的要求没有统一的标准。这让我发现了商机。回国后,就从水产品贸易转向了水产品加工。
记:在创业初期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
梁:回到家乡湛江后,我发现当时的最大难题就是,国内的水产养殖业还未规范化发展,没有足够的原材料。最初的创业就是小打小闹,随着养殖技术的提高,配套设施的完善以及国内外贸易环境的转好,国内水产品生产加工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我抓住这个机遇,2001年在湛江投资了第一个企业,做虾加工。
为什么选择虾呢?因为虾是一个很传统的食品,也是世界性的产品,在国外虾的销售额占了水产品消费总量的80%,有着庞大的刚性需求。保守地说,虾一年在全球的销售超过1000亿美元。目前国内的众多食品中,不安全的因素很多,海产品的质量安全相对来说是可以保证的。近几年来,中国内陆城市虾需求量增长快速,去年万事达在东三省试销时,就创下了6000万人民币的销售额。据统计,去年全国虾和加工品一年的销售值超过2000亿人民币,但人均消费量跟国外比还很低,发展空间和潜力非常大。
记:后来为何又从湛江转向阳江发展?
梁:当时湛江从事水产品销售企业较多,市场发展空间较小,土地成本也相对较高。想要把企业做大做强不是一件易事。对比湛江,阳江不仅虾资源丰富,土地价格和人力成本也相对较低,加工企业少,污染程度低,适合企业快速扩张的需求。与此同时,阳江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招商引资,给了我们到阳江创业的信心。
再者,阳江水产品加工和流通存在着瓶颈问题。也正因如此,其发展空间非常大。我们看好阳江的资源和这一产业的前景。2008年,我们在尖山工业区投入5000万元建起了第一家加工厂;2010年8月,我们在高新区的厂区建成投产。
产业起步
大胆收购全球最权威亲虾基因库
实现国内养殖行业的革命性突破
记:万事达近几年来发展势头很猛,你们出口这块在全国占据怎样的地位?
梁:目前我们公司的生产规模在国内同行业位居前列,出口额已达到全国第一。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拥有的两项技术在全球的水产加工行业都处于领先地位。一是对虾技术自动化流水生产线。我们原来需要1.2万名工人,运用了这一生产线后,等于减少了6000到8000个劳动力,不仅减少了生产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今年4月上旬,我们收购了全球最大的亲虾基因库,这是国内水产养殖业的革命性突破。中国目前没有虾基因,养殖的虾都是从国外进口回来的。如果有一天,国外不再提供虾种苗,国内的水产品行业将面临灭顶之灾。万事达拥有了这个技术产权后,今年底拟投资2到4亿元资金,把阳江变成世界最先进的对虾种业基地。
记:这个亲虾基因库能被万事达收购,相信你们费了很大的功夫,能不能讲讲其中的故事。
梁:这个项目的签约仪式,省长朱小丹也参加了。它不仅仅是企业的行为,更是一个国家级的项目,是中国水产养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部署。省海洋渔业局总工程师冯吉南认为,万事达与夏威夷海洋研究所强强联合,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南美白对虾优良品系,有利于全省对虾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是一次革命性的突破。
这个项目原来所在的机构由美国政府和联合国出资建立,是全世界海洋生物研究的权威机构,最初是非商业性机构,但在美国运作成本很高,由于经费的问题,该机构开始寻求商业合作。当时四川一家上市公司已经和他们取得了先一步的联系,但因为转让价格没有谈妥,他们的收购计划就搁置了。
其实我们三年前就已经和市海洋渔业局的技术人员在跟踪这个项目。这次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们迅速联系了项目转让的机构,提出了更好的条件,希望由我们来收购这项技术,并保证了研究所的收购、承接科研人员、下步的扩大投入等后续工作。可以说,我们是在拿一个地方的资源在跟他们谈判,以寻求长远的发展。诚意加上现有的实力,最终让我们获得了这项技术。
记:你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代价去争取这项技术呢?
梁:自动化流水生产线实现后,3到5年内,我们公司的年加工能力能达到8-10万吨,如果我们能够尽早解决虾苗问题,就解决了企业发展的一个大瓶颈。
目前引进了这项世界级的技术,为万事达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开端,也为阳江打造海洋大市创下了有利条件。当然,我不敢保证一定会成功,但就算是亏掉,我们也愿意去尝试,因为这是企业长足发展必须要经历的。
坚持理念
产品质量为先让世界放心 宣传阳江制造谋求双赢
记:您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挂着三思方起步,百折不回头、让世界放心的牌匾,您觉得做食品加工企业最应该坚持的理念是什么?
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和国外企业打交道,质量认证是打开销路的敲门砖。通过一道高规格的认证企业就上一个层次,争夺订单的底气就增加几分。为让外国客户能更直观地亲身参与监控公司加工流程,我们投入1000多万元搭建视频监控平台和数字信息化网络。
公司还对出口的每个产品都建立了质量检测跟踪机制。具体到产品由哪个养殖场生产,哪个车间加工,出口到哪个国家哪个市场,都有记录可查。在定点时间内,外国客户能够通过万事达的网络监控平台视察工厂内真实的加工场景,就如同你做食品,连给人家看的勇气都没有的话,那谁敢吃你的东西?
公司还投入1500多万元用于检测、研发,建立化验室,一些检测指标比国外专业机构还严格。除此之外,每年公司还要多次接受国内外有关部门和机构的检测,其中包括行业公认要求最苛刻的全球食品安全标准欧盟认证。
记:为什么万事达在每个产品外包装都打上了阳江制造的英文字样?
梁:万事达以生产速冻虾产品为主,产值高,加工能力强。即使目前我公司出口已创汇过亿美元,但也只是消耗了阳江对虾养殖总量的十分之一,80%以上都销往外地。优质的养殖环境,让阳江的鱼虾资源有着不可低估的优势。
我们在每个产品外包装打上了阳江制造的英文字样,就是为了突出阳江的产业优势。通过产品到国内外去宣传阳江,同时也是在宣传我们自己,是一件双赢的事。希望有更多的水产品加工企业来阳江投资办厂,一道把阳江的虾产品销往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转型方略
不断创新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多元发展立志做世界型企业
记:做了这么长时间的加工出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个行业的优劣势有没有发生一些变化?
梁: 上个世纪90年代,丰富的人力资源是我们所拥有的最明显的优势。那时厂里招400人,前来报名的有2000多人,把厂的铁门都挤倒了,现在招一个工人还要倒贴500元中介费。早在尖山设厂时,工人每个月的平均费用1000多元,现在达到4000元,还愁招不到人。人力资源成本的不断增加,加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压力,不利于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因此,推进产业的优化升级成为我们企业的第一要务。
做世界型企业,受市场影响会更大,不进则退。这也迫使我们不得不探索新途径,通过从单一生产经营向创新型转变,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从根本上提高劳动效率和提升产品质量。这不仅有利于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有利于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按照目前情况,转型升级的途径一是自动化,二是控制源头技术。比别人先走一步,就会为企业赢得五到十年的发展空间。
做纯粹水产品加工,随着市场的逐步扩大,有走到头的感觉,不知道明年企业该如何去发展。回过头看近两年的转型升级,我觉得自己做了正确选择。
记:有没有想过多元化的尝试?
梁:阳江一直倡导建设海洋大市,但这么大的市场,居然没有交易平台和海洋生物产业核心技术的研发基地。万事达除了要在阳江立足、把水产品卖出去外,也在为阳江填补这个空缺。比如建设世界级的种业基地,拥有粤西最好的批发交易市场。整个行业的科技含量也会随之提升,与物流、保税共同形成一个海洋大市的产业格局。
这样的思路,决定了万事达的多元化发展之路。我们公司目前有三大拓展方向:种苗、加工、市场物流和保税。保税仓的建设,是整个产业链的延伸与完善。这也就相当于一个中转站,用卖出去的产品换回国外的产品,做国内的生意。一进一出保持平衡,将外汇风险的这种劣势转变为优势。
前不久我们取得了一个位于江城区的重点项目,筹建保税仓。建成之后,这将是粤西最大的保税仓和水产品交易市场。这个项目,在去年年底被列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省级重点项目。
我们公司除大力发展传统的加工业外,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上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我们的目标是,不仅仅把阳江海洋产品生产交易总量推上一个新台阶,还致力于把它打造成为一个有内涵、有远景的海洋大市。
筹谋上市
目前正处于上市前的辅导期
记:很多做企业的都觉得今年的压力比全球金融风暴时还要大,万事达在2008年能够化危为机,今年又是如何应对这种压力呢?
梁:2008年金融风暴时,我们是靠渠道和资源、区域优势挺过去的。今年处于这种环境下,我倒是觉得是万事达能够迅速发展的一个最好时机,因为我们拥有新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
来阳江发展这几年,公司年产值每年都实现了50%左右的增长。在对虾技术自动化生产线投产后,我们可以在五年内实现300%的增长。去年我们公司出口总额为1.3亿美金,内销接近1.2亿人民币。自动化技术的持续发展,加上虾基因库的建设,我们的目标是在五年之内跻身世界对虾加工行业前三名。
记:万事达是我市今年唯一一家通过上市申请的公司。目前你们为上市做了哪些准备?
梁:目前正处于上市前的辅导期。辅导完了之后就接受省里面的验收、汇报材料。上市考验的是企业的规范化,基本上所有的细节都要重新调整,比国内现有的企业生产加工流程要规范得多。比如现在审核公司资产的代理机构就是全球第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上市之后还要定期公布报表,向股东交代。
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引进专业人才方面,您有什么见解?又是怎么做的呢?
梁:管企业、管研发都是要靠学识。没有人才,仅靠老板,企业是不能长久的。公司成立后,我先后从国内外重点大学引进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系统开发等的人才。后来,还从国外聘请了两位厨师,针对国外客户需求发展生产。
在收购了全球最大的亲虾基因库后,为了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人才储备,我们下一步准备到国内高校,挑选30名大学生,6月份和9月份分两批免费送员工到美国受训进修。
记:在国内市场的拓展方面,万事达有没有什么计划?
梁:我们在国内主攻批发和为中高端客户提供原材料。我觉得,只要把自己的内功练好,把企业的基础打牢,出去才可以战无不胜。我们已经在国内外都注册了自己的商标,虽然现在主要利润来自加工出口,但明年会有大的转变。因为国内的市场份额增长快,估计两年后国内国外市场的比例会基本持平。
记:你可说在阳江生根了,对阳江水产品加工出口行业前景有何看法?
梁:海洋渔业是阳江的优势产业之一,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三到五年内这一产业将会取得明显的突破。万事达将会发挥开荒牛和领头羊的作用,布点建设更多的加工厂,同时加强与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把海洋渔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