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我们更多的着眼点是考虑怎么样解决户口问题,怎么样解决住房问题,怎么样解决房地产投资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的问题,这些对不对?某种角度上说是对的。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现阶段怎么样培育适应现代生产力的农民的生存方式。也就是说,他们不单单要有地方住,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权利,更重要的是,谁能养好猪,谁来种好地,而养猪和种地得到的收益不比在城里工作差。
这个问题的解决必定伴随农业规模的扩大和科技水平的提升。农业规模与土地制度有关,也与农村畜牧业的规模有关。现在大家都说猪长得太快了,鸡长得太快了,确实长得太快,因为长得不快,跟不上城市的需求,长得不快赚不了钱,赚不了钱,农民的日子就特别难过。
解决这个问题要与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我们要让农民在农村务农有收益,同时他又要能在这些地方住得下来,由此产生的道路、水电气、住房等问题需要一并解决,我觉得根本点还是在生产方式的转变。
现在农村到了大变革时期,更多的人从农民变成非农人口,他们有可能还住在农村,也有可能节假日回去住,但他们不完全是农民了,真正的农民一定是规模化的。现在国家提出“家庭农场”,因此农业规模必须要扩大,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它的扩大是成倍甚至成十倍的增长。我们国家在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要把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村生产力的增长和居住结合起来考虑。我觉得这才是真正需要下大工夫的,而这个权重可能超过了要建多少房、解决多少户口。
如今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到城里去了,农村的生产方式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现在的问题是,新型城镇化以后,将会有更多的人进城,那么今后全国人民吃什么,谁来提供猪肉,谁来提供粮食,谁来提供蔬菜?
另外,大城市周边的农民通过城市化的改造获得了很多赔款,有些变得很富有,而西部的农民以及偏远地区的农民可能享受不了这个红利,这又是一个剪刀差。本来他们的收入就低,再加上剪刀差,所以我觉得给予这些西部偏远地区的农民更多的关注可能会好一些,他们可能想都没想过通过买房子放那儿增值赚钱,或者买房子租出去收租金来提高收入,因此只能从发展生产上,从扩大规模上,通过变革来增加他们的收益。(本文根据刘永好在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的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