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站在外围看,光明乳业[-0.12% 资金 研报]过往两年里的变革也不可谓不激烈。但谈及这些时,主导这一切的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却显得云淡风轻,甚至有些眉飞色舞。
真的有这么轻松吗?在我们的追问下,坐在对面的郭本恒略微沉思,语气少见地低沉:“给你们看的是唱歌的时候,练声的苦,你们看不到。”
“练声”有多苦?郭本恒不愿与外人道。一个原因是“改革的压力主要都在他一个人身上”,而老是把“男儿当自强”挂在嘴边的郭本恒,似乎也更愿意“打碎牙齿和血吞”.在一位光明离任高管的印象里,郭的一个显着特征,就是绝大多数时间都保持着笑眯眯的表情,而且也很少见他和谁有什么冲突,或者流露过什么负面情绪。这也让郭本恒在当总裁之前,有了一个“和事佬”的绰号。
不过,当了总裁的“和事佬”,除了笑眯眯的表情外,无论如何都谈不上温和。
2006年时,王佳芬还为光明乳业的“老人政治”头疼,管理层大多是五十岁的人,不放权也怕干事,王从外面挖的经理人,但最终呼啦啦都走了;三年后的今天,郭本恒内阁的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
“标准竖在那里,达标的留下,否则就走人”,郭本恒说,在他的字典里没有“中间道路”,接受降职留用的在他看来也多是“窝囊废”.对于自己有些冷酷的人事政策,郭本恒用了一个词儿形容:简单。
郭不止一次强调称:“我最推崇的就是简单,简单就是最深刻的复杂”.
其实郭的这句话,前半截是讲给别人听的,后半截则是他的自言自语。
因为,要让其他人感受到自己的政策、规则很简单,郭本恒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一定很不简单。要知道,郭本恒这个外地人、新总裁,身处的光明乳业,是一家有悠久历史、正在经历激烈变革的上海本地国有控股企业。
而且,与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三位一体”的前任王佳芬不同,郭本恒的名片上,除了博士、教授、博导的“花头”之外,实打实的头衔只有“总裁”一个。面对来自外界和董事会的质疑、发难时,王佳芬当年除了职权还有沪上奶业元老的资历,郭本恒呢?
郭本恒朝思暮想的便是业绩。当年光明的董事会看管理层“哪里都不顺眼、哪里都是毛病”,只要开会,管理层就会被董事会“从头质疑到尾”,“站起来就坐不下去”,郭认为,症结都在业绩不好上。“只要经营好了,达到了目标,董事会谁都不会管你”,郭本恒说,而这也和他作为职业经理人日后的身价息息相关。
要为自己“革除积弊、实现业绩”的目标护航,郭本恒需要掌握的是一项极古老、极复杂的技能:权谋--郭的说法是“策略”.而郭本恒也确是善于此道,他善谈兵也乐于谈兵,从孙子兵法到国共战争,以及被称为“权谋大百科”的《三国》,郭都能信手拈来,印证自己的企业治理思路,他也不止一次地自喻为“刘备”:天下三分有其一,虽然相对弱小,但图王霸业、有攻击性,而且还有温良敦厚的好名声。
“让别人感觉你好像没动什么人,但到了年底一看,其实你动了很多人,他们感觉你好像不太狠,但实际上你很狠。这,才是厉害的地方。”郭本恒说,如果把矛盾都集中到一块看,谁都会觉得光明乳业有大问题,但他隔一两个月、两三个月搞掉一个问题,别人就可能没什么感觉,阻力也会小很多。
而那些郭本恒绞尽脑汁也改变不了的,则多来自光明乳业自身。譬如国资背景下的种种制约,光明乳业曾在2004年时介入利润率颇高的冰激凌业务,经营颇有起色时,便被划拨到了梅林股份旗下,如今国内的乳业三甲中仅有光明乳业没有冰淇淋业务,而蒙牛、伊利从该业务中的年收入则近20亿;2007年时,光明乳业另一块利润颇丰的资产--可的便利也被划拨归了农工商集团;也正是由于体制问题,光明乳业内部股权激励迟迟没能成为现实,对此,郭本恒称自己也很“无奈”.
让郭感到无奈的,还有光明历史的包袱,摆在郭本恒面前的光明乳业,已经不是一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的白纸”了。
“那地方本来就不该这么画,但现在人已经画上了,山也已经有了”,郭本恒语气低落,“在这些方面我是做了许多事的,但能做的就是人怎么画得漂亮点,山也怎么给修饰下吧。”(李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