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依靠科学规划布局,实现了主导产业有序发展。
按照市委、市政府城乡一体化和“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我们在农业产业的空间布局上,积极推进层次分明的梯度发展,重点打造近郊都市农业、中郊优势农业、远郊生态农业三大产业经济圈,并在扶持政策上,力求重点突出、择优支持。一是百里优质稻走廊实现提产提质。以大众垸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重点,我市粮食核心区建设进一步巩固发展,粮食生产面积连续六年实现恢复性增长,单产和优质率进一步提高。全市6个万亩示范片示范总面积达到6.63万亩,两季亩产均超过1000公斤,其中长沙县路口和果园示范点达1144公斤。全市优质稻面积417.7万亩,同比增加24万亩,水稻优质率达80%.金霞米业“沁香1号”高档生态香米被评为湖南省一等优质稻新品种,售价达每公斤48元。二是百里茶叶走廊进一步扩面创牌。各地对茶叶生产非常重视和支持,如浏阳淳口对新扩良种茶园给予每亩100元的奖励,有效调动了茶叶生产积极性。主要茶叶生产厂家都进一步扩面生产,其中宁乡沩山新扩良种茶园2000亩,金井茶厂新建有机茶基地400亩。沩山湘茗茶叶公司、浏阳淳峰茶叶公司、望城格塘仙游茶厂等企业共投资3000多万元进行了技术改造,为确保全市茶叶产业增产增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茶叶品牌建设成效显着,金井毛尖、沩山毛尖、湘丰毛尖等茶叶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全面提高。三是百里蔬菜走廊加快上档升级。围绕发展优质、精品蔬菜生产,重点抓好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着力提高设施栽培水平。全市突出抓好20个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落实标准化生产面积3.6万亩。黄兴镇5000亩高标准叶类菜基地、隆平高科千亩蔬菜基地、国进合作社10万m2食用菌科技园、浏阳沙龙长发合作社千亩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天野2000亩有机蔬菜基地等从规模上、设施建设上都有新的发展。四是百里水果走廊不断扩展。依托盐津铺子、中崛果业等龙头企业带动,一批小水果基地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优势。浏阳大围山依托山地与旅游资源优势,重点打造了沿浏东公路两侧的时鲜水果“两园一带”.长沙县以田茂现代农庄和曙光酒业为龙头,启动白沙时鲜水果产业带建设,葡萄、布朗李、杨梅等基地面积已达到2780亩。宁乡关山村、望城光明村初步形成了小水果产业优势。
(二)依靠农业产业化开发,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我们坚持把加快农业产业化开发作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两个转变”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方面,积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在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等政策的鼓励下,各类生产合作社和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2009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921家,同比增加430家。新建的37个农机服务合作社,通过开展跨区机收和集团承包,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浏阳市龙港农机合作社在种粮大户刘国斌的带领下,生产效益实现翻倍增长。植保专业化防治迅速发展,全市共成立专业化防治组织60个,专业化防治队伍323个,从业人数4874人。其中以宁乡兆丰植保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宁乡模式”成效显着,全县统一植保面积达40余万亩,成为了全省植保专业化防治先进典型。另一方面,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带基地发展。鼓励龙头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投资建立农业生产基地,通过订单生产、产销直供等方式,与农民形成紧密的生产合作和利益联接,有效提高了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水平。特别是粮食生产龙头企业行动快、力度大、效果好,万家春、金山、金霞、卫红、亮之星、盛湘等45家大型粮食加工企业核心示范基地总面积达124万亩,为我市粮食生产深度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依靠科技推广与创新,促进了农业增长方式的加速转变。
随着科教兴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增收作用日益显着。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9000元大关,同比增长18%,其中农业科技的贡献功不可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业机械迅速普及,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业机械已走入农村千家万户,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特别是机耕、收获等关键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全市水稻机耕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9.9%和91.72%.同时,蔬菜、茶叶、水果、油菜等主导产业的机械化装备水平迅速提高,喷、滴灌设施及相关机械化生产技术加速推广,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二是农业实用技术广泛应用,节本增效作用非常显着。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383.7万亩,可节约化肥2781吨,节本增收1.47亿元;推广频振式杀虫灯及性诱剂生物防控面积10万亩,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83.7万亩次,可节本增收4375万元;乡村清洁工程建设顺利推进,9个示范村282户建设任务全面完工,光明村、关山村成为全省的示范样板;超级稻生产示范、无根软盘抛秧、无土栽培等高产增效的农业技术迅速推广。三是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加大,科学种田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共举办了541期优质稻、无公害蔬菜、果树、烤烟等栽培技术培训班,并开展了6次送科技、送农资下乡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万余份,培训农民14.22万人次。特别是“阳光工程”培训的深入开展,有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09年全市共培训“阳光工程”学员17500人,转移就业率达到95%以上,学员直接收入达2.2亿元。
(四)依靠多方配合支持,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支持。我们多次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部、省主管部门汇报,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和项目的倾斜。2009年,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省乡镇企业局、省农机局在项目上对长沙给予了重点支持,四县(市)目前都有国家级项目在实施。市政府农业产业扶持资金达到5400万元,同比增加1700万元。二是努力寻求涉农部门的配合协作。通过多方衔接协调,积极争取水利、科技、公路等专项资金向农业生产领域整合。全年市本级共下达农业科技计划项目241个,争取项目经费4070万元。十个市直部门参与冬季农业办点示范,有力地推动了冬种生产。在“两帮两促”活动中,有28个农业项目纳入重点范畴,既得到了资金扶持,又帮助解决了许多发展中的困难,这批项目目前都已顺利完成。我局作为牵头组长单位,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扬。三是着力转变机关工作作风。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突出抓好党风廉政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强化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责任目标任务的分解和考核工作,局机关和各县(市)区农业系统的同志,既抓全面管理和服务,又深入到村、到基地办点示范,形成了团结干事、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