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我面前的吴国强,已经54岁了。如果没有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决然下海,他应该还会按部就班地呆在常州市政府的机关里,过着朝九晚五悠哉游哉的安逸生活。这个伴随着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中年人,与共和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他的人生也在起落浮沉之中。
1972年,高中毕业的吴国强与199名年轻人一起,以学徒工的身份进入青海一家国有企业,他迅速在学徒中脱颖而出,进入科室工作。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25岁的吴国强重新拾起课本参加高考。师专毕业后,他又进入当地一所中学做起政治老师。
上个世纪80年代对于中国的文学界,是一个值得怀念的年代。崇尚理想主义的吴国强像当时的很多年轻人一样,执着地做着一个不愿醒的作家梦。教学之余,笔耕不辍,偶有小说、诗歌发表于青海省专业文学刊物《青海湖》。此时,适逢青海省广播电台缺一个文字高手,在圈内已经小有名气的吴国强成了电台领导看好的不二人选。西宁市政府此时也对他青眼有加,最终吴国强走进西宁市政府大门,成了一名捧着金饭碗的公务员。
1985年,吴国强倦鸟归林,拖妻携子回到常州老家,在《常州日报》从事文摘编辑工作。一到常州他就后悔了,“没有房子,一家三口挤在郊区一处平房里,夏天天热,蚊子又多,准备打道回去的心都有了”,吴国强笑着说。
吴国强还来不及判断自己的抉择是否正确,因为一家三口吃穿住用的生存问题显得更为迫切,这成了吴国强回到常州之后,不断“折腾”的不竭动力。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吴国强从手边的本职工作开始他的寻梦之旅。当时全国只有寥寥几家报纸有正规的文摘版面,吴国强负责的文摘版面,虽只一版,又身处常州一隅,但在他精心打磨之下,在业内也声名鹊起。由于能力不俗,吴国强如愿以偿调到新闻部从事自己梦寐以求的新闻采写工作。
这段新闻经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眼界大开,建立了一定的人脉关系,对商业经营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每一段经历都是我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万事万物,因果相承,没有那几年的锻炼,也就没有后来的发展。”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一股机关下海之风袭卷全国。在常州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工作的吴国强也按捺不住创业的激情,投身到这股浪潮之中。商业传奇大戏由此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