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关键字

阳春乳业与红色老区的同频共振

  2017/3/8

车在沂蒙老区的山路上蜿蜒穿行,扑面而来的是满眼绿黄的玉米地,远处山坡绿丛间不时有白色的羊群闪现。从昌乐的奶山羊村,到规划化奶山羊养殖基地,再到诸城的阳春家庭生态牧场,沂蒙老区一家一户的精准扶贫模式让人眼前一亮,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越来越多的老区百姓走上致富路。

这是一个“投资小、见效快、可持续、可复制”的精准扶贫模式。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让“扶贫”具有了完全的市场化属性;金融企业的参与破解了农民“无钱可投”的窘境。而这一模式的“可持续”和“可复制”又让我们看到了让更多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可能。

昌乐县鄌郚镇北冯家沟村75岁的徐志良说什么都不会想到,被贴了大半辈子“贫困户”标签的他竟然成了村里“挣钱最多的老人”。改变发生在2013年,这年四月,山东阳春羊奶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春乳业”)的奶山羊养殖合作社发展到了他们村。

“投资小,厂家保证回收羊奶,投资当年就能见到效益”,厂家的承诺让徐志良最终下了养羊的决心。“我现在养着9只产奶羊,羊奶企业3块钱一斤回收。一年下来,毛收入3万多块,刨除三分之一的成本,还剩两万多。”徐志良告诉记者,在村里的老人里边,他绝对是挣钱最多的。

徐志良的话得到了同村奶山羊养殖户“总联系人”赵茂伍的佐证。“我们村这些养羊的,徐志良数一号,我数二号,茂仁数三号,……”58岁的赵茂伍告诉记者,在村里这帮“老家伙”里,徐志良羊伺候得最好,产奶也最多,自然钱也就挣得最多。

现在的徐志良和曾经的徐志良已不可同日而语:曾经,几亩山岭薄地,徐志良老人伺候了大半辈子,可家里仍和贫穷划不清界线。因为穷,儿子找不上媳妇,只得给人家做了上门女婿……为了证明自己的日子现在过好了,采访当日,徐志良非让记者去他家看看。这是一处老房子,北屋、南屋、偏房,明显有新修缮过的痕迹,9只羊或站或趴,在院子里懒洋洋地晒着太阳。

“看见没有,这南屋是去年才加盖的,月台也是去年新起的,屋里的地面也修成了水泥地面,没修水泥地面的时候,家里老鼠成灾,这屋里我放着六个老鼠夹子,……得亏了人家阳春养羊这个事,要不……”言至此,老人眼里的泪花清晰可见,摸了一把眼角,老人的声音有些哽咽。

村里的奶山羊养殖户“总联系人”赵茂伍告诉记者,像徐志良和他这样的阳春奶山羊养殖户,在他们村已经有30多户,而且看到他们“先富起来了”,很多农户正在申请加入养羊的行列。

“养羊这个事,老弱病残都能干,而且当年就能见着回头钱。一亩山地,忙活上一年,还不如养上一只奶山羊,我们这些庄户人,这回可算找到了一条脱贫的门路了。”说这话时,赵茂伍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村现在家家户户养羊,羊奶和羊羔企业都回收,算下来,一只羊一年纯收入差不多2000块,我们村现在养了2500多只羊,一年就能给村民带来近五百万元的收入,比种地强百倍。”作为昌乐县鄌郚镇孟家峪村的党支部书记,王世喜习惯用数字讲道理。

王世喜是奶山羊养殖项目的积极推动者,在他看来,这个项目投资小、见效快、可持续、可复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正是基于此,他才下定了决心要搞成这个项目,并且寄希望于通过这个项目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在孟家峪村,养羊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行动”。村支书王世喜是“领头羊”,养了100多只。他告诉记者,他们村总共有80多户,现在“家家户户养羊”,百八十只不多,十只八只不少,他们村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奶山羊养殖村。

"我们这里四面环山,都是山岭薄地,种地基本靠天吃饭,唯一的就是不缺草,而草又是奶山羊最好的饲料,这就大大降低了我们的饲养成本。”王世喜告诉记者,虽然现在是冬季,可天好的时候,村里的坡地上,到处都是赶着羊群放羊的人。

村里还规划了占地120多亩的奶山羊养殖区,鼓励有条件的村民建设标准化羊棚集中、规模饲养奶山羊。对于个人投资有困难的养殖户,阳春乳业还联合银行给他们提供贴息。

正是有了贴息,丁杰才在村里规划的奶山羊养殖区建起了羊棚。丁杰属于村里的年轻一代,一直在城里打工,奶山羊养殖项目让他看到了回村创业的希望,他毅然回到了家乡,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我建了一个羊棚,现在养着60多只产奶羊,一年纯收入十多万块钱,比出去打工强多了,在农村,咱怎么也算得上是‘小康’了。”丁杰告诉记者,他的羊棚还是太小,他计划再盖一排,争取两三年内,奶山羊存栏量达到150只到200只的规模。

王世喜告诉记者,像丁杰这样原来在城里打工如今回乡通过奶山羊养殖项目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现在有个时髦的话叫‘记得住乡愁’,年轻人回来了,村里也有了活力,农村的将来还得靠他们!”王世喜感慨道。

在距离奶山羊养殖区几十米远的地方,是一座现代化的挤奶厅。“这是阳春乳业投资建的,一到了挤奶的时候,村里的人就把羊群赶到挤奶厅统一挤奶,既方便了群众,还保证了奶的质量和安全。”王世喜告诉记者。

通过养羊,孟家峪不仅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还成了远近闻名的“奶山羊村”,从这角色转换中,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阳春乳业打造的这一扶贫模式之所以精准有效,立竿见影,关键在于它实现了企业需求和贫困地区资源的有效对接,是一种完全市场化的产业扶贫。

山东阳春羊奶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董玉坤坦言,自己不是在做慈善,他是在奶源建设中找到了公司发展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的契合点。

潍坊西南山区属于沂蒙革命老区,这里有山,有草,有劳动力,甚至很多地方还有传统养殖基础,特别适合发展奶山羊养殖业。可山里的老百姓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更缺龙头企业的带动,仍在守着那几亩薄地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年轻人则投入到了进城打工的大军,看不到未来。

阳春乳业正是在这“有”和“缺”之间,找到了企业和山区共同发展的利益结合点。没有资金,阳春乳业联合银行提供贴息;没有技术,阳春乳业统一提供;怕羊奶没有销路,阳春乳业签约回收;……阳春乳业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养殖户+银行”的五位一体模式,让沂蒙山区数万名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

阳春乳业打造的安丘市柘山镇“10万只奶山羊养殖基地”位于沂蒙山区,占地1000余亩,现代化羊棚、高标准挤奶厅、水电,一应俱全。在这里,一年内纯收入二三十万元的养殖户并不鲜见。更为重要的是,以“10万只奶山羊养殖基地”为圆心形成的养殖辐射区,以家庭为单位,养上十只二十只奶山羊年收入三四万元的农户比比皆是。

董玉坤告诉记者,这样的养殖基地和养殖模式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目前,阳春乳业已经建成规模养殖基地21个,奶山羊合作社57个,奶山羊村260个,产奶奶山羊存栏量达40余万只,带动数万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梦想。

“我觉得我们这个模式的意义在于,我们探索出了一条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道路,搭建起了一个激扬梦想的创业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山区农民、农村走出去的大学毕业生和复转军人,都成了创业的主角。我们坚信,他们一定会成为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生力军。”董玉坤说。

“阳春模式”为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董玉坤给出的答案是“市场”:羊奶是一个“蓝海产业”,是中国乳业的一座“金矿”,市场需求才是产业扶贫的“源头活水”。

《本草纲目》记载:“羊奶甘温无毒、补寒冷虚乏、润心肺、治消渴、疗虚痨、益精气、补肺肾气和小肠气”。羊奶营养丰富,还兼具多种治疗功效,是最接近人奶的乳品。这种“好”为阳春羊奶的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奶山羊养殖业注入了“源头活水”。

“我们可以想一下,中国的乳业市场太大了,只要喝牛奶的人有一小部分人改喝羊奶,这就是一个大得不得了的市场。如果‘一只羊的产业链’做好了,以100万只产奶羊计算,这将是一个超过100亿的大市场。”董玉坤告诉记者,有市场需求托底,阳春乳业的扶贫模式才底气十足。

“没有发达的畜牧业,就没有发达的农业。在农村大力发展奶山羊养殖业,不仅转变了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了一条带动农民特别是沂蒙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捷径。”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一位负责人如是评价“阳春模式”。

2013年11月18日,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下属的红色财富(北京)基金投资有限公司正式同阳春乳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一只羊’托起老区致富梦”的阳春模式。

2014年,在阳春乳业安丘市柘山镇“10万只奶山羊养殖基地”召开的一场座谈会上,国务院扶贫办一位官员谈到,精准扶贫的经典案例需要符合四个特点:一是投资小,二是见效快,三是可复制,四是可持续。他认为,阳春乳业探索的扶贫模式与此四个特点高度吻合,是一个精准扶贫的经典案例。

“下一步,这一‘投入小、见效快、可复制、可持续’的精准扶贫模式将复制到更多需要脱贫致富的老区县,这必将加快老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对该项目感兴趣 免费咨询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联系微信:
  • 回访时间:
  • 代理区域:

隐私权相关政策

更多名牌资讯

点击或长按关注

上一篇:阳春羊奶深耕奶源建设 夯实企业发展根基 下一篇:阳春羊奶登上新闻联播

阳春相关资讯

阳春相关产品

招商企业

行业资讯

好妞妞食品饮料招商网

好妞妞,招商牛! 找产品、招代理,有我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