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则消息同样涉及台湾经济,但却方向迥异:一则是麦当劳减少台湾营业据点,虽然台湾依旧是它全球布局重要的一环,但重心显然向中国移动;另一则是康师傅方便面回台设工厂生产,并打算在未来抢占二成市场。一来一去之间,显示出企业在整个全球化布局下,必须面对全球性的竞争,无论任何企业都必须以全球布局,面对未来的挑战。而跨国企业的资本流动、投资选择、市场定位等,自有其内在需要,远非政府可以限制抵挡。这恐怕是未来的大趋势了。
先说麦当劳吧。十几年前,麦当劳初来台设立据点之时,民众是如何以国际口味、跨国产品、美式消费风格而趋之若鹜。麦当劳的高价位还引起台湾妇女团体、生态团体的抗议。然而它终究取得市场的认同,而逐步开拓市场。曾几何时,一方面是台湾市场趋于饱和,另一方面是经济不景气造成民众的消费力下降,麦当劳成为高消费商品,生意不佳的店只能关门。
反之,中国大陆却开始了另一个轮回。由于经济改革之效,城市中产阶级崛起,在所谓「小资情调」的消费倾向下,麦当劳成为一种象征,象征着美式的消费型态、卡通式的欢乐、孩童的天堂,并且同样以高价位迅速抢占中国大城市的市场。放眼未来,中国的市场正在不断增长,麦当劳要占有商机,当然得在其它快餐连锁店攻占以前,率先卡位。
在海峡两岸经济一长一消的对比下,麦当劳的转变,毋宁是市场的必然。这就是跨国企业放眼全球,逐鹿全球的无情规律。
反观康师傅方便面,却是另一种模式。它在台湾时是一家小公司,一九八九年之前即赴大陆发展,但并不顺利,直到以台湾口味制造的 康师傅方便面出现,才迅速抢占还未有任何方便面生产的大陆市场。当时,排队拿现金等着买方便面的商家,还排满了工厂大门口。由此开始,顶新才由一个小企业转变为一个大集团,生产不同的产品。
然而这个集团最后还是想回到台湾投资。按照国际资本的规律,它应该抢占大陆其它市场,以不同产品继续卡位,才符合资本再生产、再积累的规律。但它终究是一个台资企业,终究还想回台湾家乡证明自己的实力。当然,回台投资不一定能保证成功,它面对的仍是抢占台湾市场利益的挑战,尤其在不景气的时代,投资风险更为增高。但这样的实例,却让人看到另一种现实:一个在大陆成功的企业,是有可能回台湾投资的。
这两个事例所显示的另一种现实是:全球化的年代里,企业的全球布局和资本移动,已非一个政府所能掌握。麦当劳为了利益与生存而布局中国,这并非台湾所可以影响;同理,顶新企业当年以一个中小企业投资中国大陆,也非政府所能阻挡。当年顶新企业如果没有投资中国,并且获得成功,今天恐怕也不会有康师傅方便面回台投资的事。所谓「戒急用忍」,到最后,只证明是一句空话。质言之,投资中国并不是只有「根留台湾」就可以解决。
明确的说,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没有一个跨国企业会有根留此处或彼处的问题。全球化(Globalization )的背后,也正是经营必须在地化(Localization )。了解全球化布局的企业都知道,没有「根留什么地方」的问题,只有「落地生根」的原则。如果不是掌握大陆市场,顶新不会成功。今天,顶新集团在台湾生产方便面,不管它在大陆如何成功,一样要在地化,以台湾口味为主。而麦当劳在台湾不景气的年代,也一样选择生产米饭快餐来因应,它在大陆的投资一样要在地化。
康师傅方便面与麦当劳印证了一个现实:全球性资本的流动无法阻挡,而经营与市场的在地化,也是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根留台湾」的真正意涵,不是限制企业的资本流动、投资行为,而是以更开放的两岸政策,让企业能更方便进出,让台湾成为企业愿意、并且适合「落地生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