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穷根 奔富路
阳春乳业产业扶贫调整了山村发展结构,让穷户有兜底能人可冒尖。
安丘市柘山镇有座虎眉山,山下有座奶山羊标准养殖基地,基地一期建舍养羊上万只。这里的奶山羊,为山东阳春羊奶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春乳业)提供奶源,其中大批“者”将被挑选出来,送入附近山区的村村户户。
阳春乳业这样的基地,在昌乐、临朐、沂水、平度……都有。从2011年起,这些基地就像星星火种,撒入弱村穷户。据阳春乳业牧业发展负责人石光增介绍,如今公司21个基地,培育出57个奶山羊合作社,联起260个奶山羊村;近6000养殖户中的贫困户有了脱贫底气,能人年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
在阳春乳业董事长董玉坤看来,阳春乳业的“产业扶贫”模式实现了企业与弱村穷户的双赢。在短短几年内,企业的存栏奶山羊达160多万只,产奶山羊超40万只。
穷户,能人,集体:方法因人不同
“400亩地,300口人,靠种花生、玉米一年挣不了几个钱,年轻人都走了。”7月14日,昌乐县鄌郚镇孟家峪村村支书王世喜说起4年前村里的穷:集体空壳,人均收入能有两三千元就不错了。转机始于2012年。当年6月,阳春乳业的200只奶山羊进了村。批领羊的30多位村民,成了合作社的批社员。“30多个人,50岁以上的占95%。”王世喜说。羊一养起来,王世喜觉得有了奔头。奶山羊5个月怀胎,一胎多羔;一只奶山羊每天产奶3公斤以上,周期有8个月左右。“阳春乳业按3块多钱一斤收奶,养羊户当年就能见效益。”
村里分羊时,72岁的王世明领了4只。王世明老两口无儿无女,种地为生,如今,养羊4年下来,除了奶款,光羊羔就卖了30多只。“养羊一年挣万把块钱,顶种3年地。”王世明说,更重要的是,这活儿他干得了。除了为穷户“托底”,阳春乳业还有意识地培养能人大户。王世杰就是孟家峪的大户之一。2012年,王世杰领了羊,又得到阳春乳业5万元资金扶持,规模一下子就上到近60只。“每天放羊,上午下午各3小时,一年少说赚八九万元,比打工强多了。”王世杰说。像王世杰这样的大户到手的扶持资金,是阳春乳业直接向集体注入的。2012年,孟家峪村获得了30万元资金扶持。“有了这些钱,除了扶持大户,村里也能投入基础配套。”王世喜说。4年下来,合作社由30来户社员,发展到如今的500多户,覆盖临朐、昌乐等地。
分成,注资——联保规则因村而异
投钱,投羊,投技术,投基建,如此投入,绝非盲目。石光增说,这与军人出身的董玉坤对革命老区怀有很深的感情分不开。“董事长一再嘱咐我们,要把事做实。” 一个实字,让阳春乳业前期投入巨大。“给贫困户的羊,是免费的;我们只要求,农户两年后还给公司一只羊羔;可到现在还没收回过一只。”石光增说这话时笑起来,“董事长总说,缓一缓,等农民效益更好了再说。”阳春乳业给村集体、能人大户提供现金支持,也是无息的。“这些钱,等他们见了效益后,逐渐从奶款里扣。”
除了自身做实,“我们鼓励村子或者合作社探索适合自己的制度,也帮助他们设计。”石光增说。几年下来,阳春乳业帮扶的养羊村、合作社基本上都有了一套宗旨相同、细节各异的制度。前邢戈村全村670口人,残疾人十几口,光棍40多个,好几家贫困村民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对这些失去“造血功能”的贫困户,合作社在制度设计中,专门划出“爱心股”;就算不养羊,这些贫困户也能享受分红。有的贫困户领了羊,再发展时面临资金短缺,公司还帮助联系银行、跑贷款。
利益,情份,合作——激活发展动力
扶贫靠的不光是投入和感情。”前邢戈村村支书孙华说,也得看这人为啥穷,是因为懒还是缺钱缺项目。在这方面,董玉坤确实吃过亏。起初,他抱着扶贫目的,往城郊村大批送羊,后来发现,羊,都被农民宰了。现实让人理性。后来送羊入山,阳春乳业就基本坚持了合作的本意——把利益当做粘合剂,在制度中融入情感。“有的村刚开始养羊,技术达不到,头几批羊奶质量常常不合格;可拉到公司来,我们奶款照付,然后领着他们到废奶池,让他们看着我们把奶倒掉。”董玉坤说,这种“教育”效果很好,因为养羊户自己都心疼。后来,阳春乳业建议各合作社对社员实行羊奶质量“三户或五户联保”(即一户羊奶出问题,联保户的羊奶都拒收),推行起来就很顺利。
“产品质量关键在于一线员工的素质,我们扶持的贫困户,就是一线员工啊。”董玉坤说,所谓选好人,不仅要看人品好,更看上进心。逢年过节,阳春乳业要给合作社社员们发红包。对的合作社负责人、社员,阳春乳业还有额外的奖励——入保险、发奖金。选好人,出能人,在适应农村人口现状中,又对人才结构带来调整,这让养羊村呈现出充沛的发展后劲。“能人多,村子就有活力,”王世喜说,“像我们村,留在村里的人不少成了养羊大户,原来在外打工、三十来岁的年轻人也回来建舍养羊;这样的人眼界宽,市场意识强,就算将来不养羊,他也不会再挨穷了。”有利益结合,有制度保障,阳春乳业跟各村、各合作社的感情越来越厚。“一到春节,到公司来的农民很多;有的骑着三轮车,大冷天走七八十里地,就为了来拜个年,送个地方特产;公司大厅里,土特产堆得满满的;员工们都迎来送往,那场景,虽然忙,可大家都高兴。”董玉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