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宕起伏20年,蒙牛有过高速发展期,也经历过低谷。不过,在乳业江湖,蒙牛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近几年,蒙牛更是频频在资本市场布局,在国内收购了婴幼儿奶粉巨头雅士利,在国外又收购了贝拉米、LDD等。
一路走来,千亿蒙牛,出海加速,胃口大增。不过,以蒙牛为代表的中国乳企,也在频频的国际化布局中,重构了中国乳业在世界乳业中的话语权。
蒙牛(2319.HK)在国内资本市场的收购发生于2013年,彼时蒙牛以124.6亿港元收购了雅士利,这场收购,是当时中国乳业规模的一场并购。
当时蒙牛的乳制品产量大,但其婴幼儿配方乳品的产能却相对较小,而雅士利的婴幼儿奶粉产能巨大。这一收购,不仅补齐了蒙牛在奶粉业务上的短板,就在当年,蒙牛营收和净利润上涨均超过20%。
这次收购也开启了蒙牛的“买买买”模式,随后,蒙牛通过控制上游奶源,进一步完善了其“全产业链”的布局。
蒙牛除了自控的富源牧业之外,在2017-2018年间,相继拿下了上市牧场——现代牧业(1117.HK)和中国圣牧(1432.HK)。
2017年,蒙牛增持现代牧业的股份至61%,成为控股股东。2018年底,蒙牛又以3.03亿元收购了中国圣牧下游乳品业务的51%股权。
对于股权的出售,中国圣牧曾解释,自身经营乳制品业务成本过高,合作能借助蒙牛的分销网络和管理团队。
对于乳企而言,上下游整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曾在2018年业绩会上表示,蒙牛先后入股现代牧业与中国圣牧,是出于布局优质奶源的考虑,这支撑了蒙牛高端业务的增长。
图片来源:蒙牛官网(卢敏放)
频频收购背后,“蒙牛系”布局渐成。蒙牛初擅长液态奶的营销,收购雅士利后,补齐了其奶粉业务的短板,使蒙牛完成扩充品类的布局。而牧场收购则让蒙牛增强对奶源的掌控权,实现上下游利益一体化。
2018年财报显示,蒙牛全年营收689.77亿元,同比增长14.66%;净利润30.43亿元,同比增长48.60%。
国金证券在研报中认为,蒙牛全年收入增速超过市场预期,更多是因为其业务多点开花,尤其是奶粉业务表现出色。
2018年,蒙牛奶粉蒙牛的奶粉业务收入60.17亿元,雅士利营收30.11亿元,同比增长33.6%。
“出海”加速
国内市场布局渐趋完善,蒙牛“双管齐下”,海外市场的布局也在加速。
今年9月,蒙牛宣布以14.6亿澳元(折合人民币约70亿元)收购贝拉米100%股权。贝拉米是澳洲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及食品生产商,专注于超高端市场。就在12月5日,这笔收购获贝拉米股东高票通过。
贝拉米专注有机奶粉,是澳洲上市公司,被蒙牛收购以后,业绩可以并入蒙牛报表,这也意味着未来蒙牛的业绩会再上一个台阶。目前贝拉米估值大概在50亿元左右。
此外,蒙牛旗下的雅士利主要受众在三四线城市,贝拉米作为进口奶粉,可覆盖一二线城市,扩大了蒙牛奶粉的消费人群。同时,贝拉米作为网红品牌,可以助力蒙牛打开澳洲的跨境电商。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4-2018年,我国婴幼儿奶粉进口数量及进口金额均保持逐年增长的态势;2018年,我国婴幼儿奶粉进口数量为32.45万吨,同比增加9.61%;进口金额为47.69亿美元,同比增长19.80%。
贝拉米收购刚落地,11月25日,蒙牛再次发公告,表示拟6亿澳元(折合人民币约28.79亿元)收购澳大利亚乳品和饮料公司Lion-Dairy & Drinks(以下简称“LDD”)100%股份。
LDD是澳洲第二大奶制品生产商,拥有包括乳饮料、酸奶、低温果汁及植物饮料等乳业品牌,可取得大量高质量的澳洲奶源。
蒙牛收购LDD意在与收购贝拉米形成互补,进一步拓展东南亚和中国市场。有业内人士分析,蒙牛收购LDD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蒙牛基本完成澳洲战略布局。
而在此之前,蒙牛还收购了Burra Foods,后者是澳大利亚的乳品原材料加工企业,这3起收购让蒙牛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打通了从奶源到生产销售,从研发到质量管控的全部环节,并做到了从低温、常温到奶粉产品的全覆盖。
图片来源:蒙牛官网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蒙牛常温、低温和冰淇淋的三十多个产品销售至马来西亚、加拿大、印尼、新加坡、缅甸、柬埔寨、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地区。作为早“走出去“的中国乳企,蒙牛的海外版图正在加速扩张。
走出去之外,实际上自2009年起,蒙牛还陆续引入中粮、丹麦Arla、法国达能三大国际化战略股东。中粮在战略上推进蒙牛全产业链布局,丹麦Arla带来牧场管理经验,而法国达能则提供技术支持,推动蒙牛工厂升级。
用意何在?
不过在中国乳企国际化的路上,蒙牛并非独行者。近年来,中国乳企频频在海外并购。
2010年7月,光明乳业(600597.SH)以3.82亿元收购了新西兰牛奶生产商新莱特乳业(Synlait Milk) 51%的股份。新莱特乳业主要产品是大包装优质奶粉,是新西兰五家独立牛奶加工商之一,在收购3年后,光明乳业助力新莱特在新西兰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2015年6月,光明乳业再以68.73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以色列的综合食品企业特鲁瓦76.73%的股权。
同样出海的还有三元股份(600429.SH),先后收购了加拿大一家有机奶企业Crowley公司以及意大利领先植物食品制造商St-Hubert。
这些乳企在海外的频频收购,本质上还是获取更多资源和技术,以反哺国内市场。
蒙牛是中国乳企出海的先行者,通过收购布局国际全产业链,其财报显示,蒙牛连续3年的海外销售增长超过30%。
不断“买买买”背后,蒙牛下了一盘更大的棋。在今年的进博会上,卢敏放直言,光靠本土的资源来支撑市场需求和发展,是不够的,“这正是中国乳企走出去的必然性所在”,而“中国庞大的市场体量,也意味着中国的市场消费将改变全球乳业在资源供应链上的布局。”
毫无疑问,随着国内乳企的发展,中国乳业在世界乳业的话语权正在提升。有数据预测,至2022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的乳制品消费国,中国乳制品销售总额将达到688.3亿美元,占全球的20.4%;美国则是667.7亿美元,占全球的20.1%。
2019年全球乳业20强榜单显示,如果对比营收增速,已经跻身全球乳业TOP10的蒙牛,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远高于TOP20乳业公司3%左右的平均增速。
不可否认,对于蒙牛来说,不论是资本驱动的国际化扩张,还是稳扎稳打的内涵式增长,中国乳企的依旧有上升通道,下一个黄金十年可期。而蒙牛作为“全球乳业共同体”的践行者,正在打造出一条全球乳业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