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9年,“人造肉”成为食品行业的热门词。2020年,从1月百草味推出款人造肉零食,到近两月肯德基““植培黄金鸡块””、星巴克“BeyondMeat人造肉产品”等,各大食企陆续开始将人造肉品类付诸实践。而作为中国肉食界大佬的“双汇”也终于按捺不住,开始了对人造肉市场的探索与研发。
连收6企扩大版图
释放入局“人造肉”领域信号
5月7日晚间,双汇发展发布(000895.SZ)公告,为实现专业化经营和投资股权的集中管理,拟收购控股股东罗特克斯持有的上海双汇、意科公司、杜邦蛋白、杜邦食品、芜湖进出口、上海史蜜斯等6家公司部分股权,此次交易金额总计约7.3亿元。
据悉,双汇发展本次收购的杜邦蛋白、杜邦食品均专注植物蛋白领域,据业内人士表示,双汇公司的确已经开始储备有关于植物蛋白食品的技术研究。作为一种可能与猪肉制品形成互补或竞争关系的新技术,双汇公司的这波操作可谓明智之举。
但,人造肉市场果真如近期表现的这般火爆与热闹吗?
雷声大,雨点小
中国市场起势仍需时日
据了解,人造肉主要原材料为大豆蛋白,作为动物肉的一种替代性选择,人造肉产品的由于不含胆固醇,在健康性上具有一定优势,成为风口,越来越多的企业蜂拥入局。从全球市场来看,2018年全球肉类替代品市场约为310亿元,预计将每年以68%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3年将达到440亿元。
不可否认,“人造肉”作为核心的肉类替代品,有一定的优势所在,首先其自身具有环保、营养、稳定等属性,其次与真正的肉类相比,植物蛋白的生产更加自动化,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也更低,对于以植物为基础的人造肉,其供应链因素更容易控制。
但目前中国的人造肉市场局限性也非常明显,人造肉对公司的科研实力有着比较高的要求,目前掌握核心技术的还是欧美公司,国内企业研究成熟人造肉产品的技术水平仍需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第二,中国市场和欧美市场人造肉的消费群体不同。欧美人造肉消费群体以宗教群体,“素食主义者”和一些糖尿病等营养缺陷患者;而根据市场调查,人造肉的中国消费者画像集中在“80后”“90后”。而这类人群的特点是追求“网红元素”,消费行为并不是出于“素食”和“环保”等稳定长久的购买习惯;第三,对于中国市场的大多消费者来说,“人造肉”还是个太新的概念,敢于尝试新事物的人并不多,打开广阔市场尚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