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过渡期后,国家强制性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于本月20日起正式实施。通则规定,食品标签中应标示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经营者的名称等内容,特别要求所有食品添加剂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明显标注,并且必须使用“通俗名”,让消费者看明白。
食品添加剂要标“俗名”
让消费者心知肚明
4月23日,记者走访我市多家超市发现,大部分预包装食品在标示添加剂时,详细注明了各种添加剂的名称,仍有部分只是简写了添加剂的种类。“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食品包装袋上标出的众多添加剂名称引发了不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食品添加剂亮“俗名”
增稠剂、着色剂、甜味剂……天天跟预包装食品打交道,很多市民对这些食品添加剂的名称很“耳熟”,但这些简单标示的“剂”具体是什么成分,普通消费者很少明白,对它们的安全性更是无从知晓。
据了解,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300多种,此外还有200多种营养强化剂,到底应该怎样分辨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随着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很多人都希望了解到食用食品添加剂的成分,也促成了食品添加剂从“躲猫猫”逐渐显出真身。
在城区某超市,记者见到在某品牌标注2011年生产的小包装果冻的配料表上,用的是“增稠剂、乳化剂”这样的“简写法”,而在标注2012年生产的相同产品的包装上,则写上了具体的添加剂名称“卡拉胶”。
记者走访城区多家超市,发现20日以后生产的豆浆、面包等绝大多数食品的标签上添加剂标注得均比较具体,如一些食品的“添加剂”、“着色剂”后面都加了括号,注明具体名称。但也有一些食品根本就没有标出添加剂。
种类繁多消费者担忧
“这款3种添加剂,这款8种添加剂,这款12种……。”在某超市冷饮专柜旁,一位中年妇女一边挑选冰激凌,一边念叨着。“都不敢买了,以前不知道,现在添加剂标出来一大串,不敢买给孩子吃。”
一对年轻情侣告诉记者,“这么多添加剂,我们虽然看不大懂,但真是不放心,吃的到底是雪糕还是添加剂?”
记者发现,以一个雪糕为例,添加剂少则两三种,多则十多种。其中一款叫QQ杯的雪糕食品添加剂就包括了单硬脂酸甘油酯、吐温80、瓜尔胶、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卡拉胶、槐豆胶、焦糖色等11种。
对于目前食品添加剂纷纷“现身”,采访中,不少消费者都表示出了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食品添加剂不等于“违法添加物”
大家喝的苏打水,小苏打就是食品添加剂,在苏打水里它是酸度调节剂,如果用在馒头、用在油条当中,就是蓬松剂。啤酒里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就是防腐剂。可乐当中有焦糖色,焦糖色就是调色剂,也是食品添加剂。油盐酱醋里都有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与我们的生活如影随形,而生活中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事件也让我们疑惑,这些事件的发生与食品添加剂到底有没有关系?食品安全事件的罪魁祸首到底在哪里?食品安全专家表示,食品添加剂并不等于“违法添加物”。
专家指出,我们很多人把非法添加物当成了食品添加剂,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等在食品当中都是我们国家明令禁止不准添加的,是违法添加。即便是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也不能随便使用,不能超范围,也不能超量。
专家建议,消费者买东西时,要学会“四看”:一看包装;二看厂家厂址等信息;三看合格证;四看生产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