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 集资,党员、干部带头
“公有制大讨论”得出的又一个重要认识,是要集中财力,科学使用财力,并不断地增加和扩大积累财力,这是发展集体经济的坚实基础。尤其当今,在以货币为主要交换手段的商品经济社会里,钱-财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俗话说得好:“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南街村公有制的顺利实施是走了一条正确的生财之路。在“公有制大讨论”中,广大职工、村民共同感受到,村党委带领党员干部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全过程中,时时处处都起着模范带头作用。
负责财务工作的村党委副书记郭全忠这样说:“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南街村党委始终牢记着这一点。王宏斌书记特地把‘公生明,廉生威’这条古训作为党委的座右铭,严格规范党员干部的言行,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做到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在困难的时候,党员干部理所当然地要走在最前面;在最危险的时候,党员首先要挺身而出。正是由于我们的党员干部有这种事事带头,处处领先的无私精神,才使南街村的集体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使我们的群众能够心甘情愿地跟着党员干部同甘共苦、同心同德地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
南街人谁也忘不了创业时的艰难情景。“万事开头难”.在企业创办之初,资金问题是的困扰。为了凑足资金办企业,南街村领导班子的同志在一起共同表示:“越是困难,咱党员越要坚强,筹资金这事,咱先带个头儿。”于是他们从自身做起,带头东借西讨,求亲戚,告朋友,凑资金,一切值钱的东西都献出来了。当时,有的变卖了家里盖房子的物料,有的献出了家人多年的积蓄,凡是能凑出来的钱,都凑了出来。群众看到党员干部是真正干事业的,是真正为大家办好事的,被感动了,决心也大了,信心也足了,纷纷凑资金,有的拿出了准备为亲人和自己治病的钱,老人们拿出了为自己办后事的钱,搞集资,办企业。正是党员干部的带头,带出了群众的满腔热情,带出了群众的冲天干劲!
经过一番努力,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倾其所有集出了一些资金。但这些资金对于办企业仍是微不足道的,仅够买一些建厂房的主要原材料,至于拉、运、装卸、建筑费、设备资金仍无着落。班长王宏斌说:“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奋斗精神,没有条件咱创造条件也要上,凡是能自己动手的自己动手,因陋简,能省省,拼上命也要干好!”于是,带领大家苦拼实干。这是一种无价的“精神”投资,它比金钱的投资更重要,更可贵。班长还说:“咱们共产党人是不怕苦的人,咱们能够压倒一切困难,战胜一切困难。咱也是不怕牺牲的人,也能够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敌人。”大家是凭着这种满腔的热情,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当中,为集体事业既集出了资金,又“集”一片赤诚的心。村办企业的厂房建好了,下一步该怎么办?还必须解决设备问题。面对难题班长带领班子人员亲自跑到设备厂家向他们说明来意,请求厂家先提供设备,并保证投产以后再把买设备所欠的钱还给他们。当时 ,厂家与南街村素不相识,怎敢把价值几百万元的设备提供出来呢?好事多磨,村党委成员,一趟不行、两趟、三趟……有时半夜骑车去,碰上雨天、雪天,摔得满身是泥水,一连跑了十多趟,生产设备厂家被党委一班人的真诚所感动,终于把设备赊给了我们,二年以后按期还清了欠设备厂家的钱。
设备“买”回来了,但生产需要的原材料从哪里来?这更不是一句话能解决的问题。班长王宏斌和副书记郭全忠跑到银行行长家去求情。行长不在家,他们一直等,从白天等到夜晚。大雪天,穿上大衣蹲在行长的家门口等。一连,银行行长回来了,得知此事,看到王宏斌和郭全忠这般赤诚,深受感动地说:“破例给你们开一次口子”.好不容易从银行贷出了10万元。
企业资金问题稍有缓解,村党委又采取低价预售产品来集资的办法,让社会上的人订预售砖,每块砖比别人的厂家便宜8厘钱,并保证定期给用户送去。这里面担着很大的风险,如果到期给用户送不去砖,这会砸锅,用户再也不相信我们了。于是班长带领大家没日没夜地干。然而有些人却煽冷风,指着领导的鼻子骂:“建了厂,不但未带来福,却带来了祸,砖厂排出的烟雾,污染空气,机器还会碰伤人。拉砖拉土的车整夜里在街上跑来跑去,噪音吵得人睡不着觉。”村党委及时做好了群众的思想工作,向群众摆事实讲道理,使大家明白:党委带领大家建厂并没有错,出了问题,是管理方法不妥。例如,修了公路,在路上有出车祸的,谁能说是因为修公路修错了?生产的飞机,轮船也出事故的,谁能说这是工人、科研人员造飞机、造轮船有错?当时,党委一班人是这样顶着各方面的压力,坚定信念,毫不动摇,克服一个个困难,创出了的辉煌局面。
对于资金问题,党委一班人处处精打细算,勤俭节约,对每一件事都紧缩开支。为了节约资金和加快建设进度,班子成员身先士卒,带领党员干部和广大村民拉砂运砖、掂泥垒墙,土里滚、泥里打,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没有吃过应时饭,没有睡过囫囵觉,连续奋战已是家常便饭。外出推销产品,考察项目,开拓市场,班子成员和业务人员一道坐煤车、挤货车、啃干粮、喝冷水、睡地铺、蹲候车室,一分钱也要抠着花。当时,装卸方便面是经常性义务劳动,无论是严冬酷暑,还是风雨泥泞,只要有任务,走在最前面的仍然是党员干部,想尽一切办法,宁肯自己吃苦受累,也要节约开支。
常言说:“领导带头,啥事不愁。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由于党员、干部带头,广大村民齐心协力,艰苦拼搏,砖瓦厂建成的年底不仅偿还了债务,还盈利7万多元。这7万多元在当时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啊!广大村民尝到了集体承包的甜头,看到了集体经济的希望和力量,看到了集体致富的强大生命力和美好的前景,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村民们的思想境界不断提高、升华,继而思想观念得到了根本转变,也毫不犹豫地把自己辛辛苦苦经营多年、效益良好的企业奉献给了集体。老党员刘坤岭、模范青年李新华,分别把自己的回民食品厂、造纸厂等价值数十万的资产献给了集体。这表现了新时期南街村新型农民的宽广胸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随着党员干部带动村民集资的不断扩大,南街村企业也逐步得到了发展。1989年南街村引进了条方便面生产线。当时方便面生产厂家全国也很少,产品也不大被人赏识。作为一个正在发展中、经济实力还不太强的村办企业,生产的新产品要想使消费者快接受,尽快为产品打开销路,取得经济效益,村党委采取措施,分析市场情况,利用毛主席“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搞促销。先是在农村、县城销售。党员干部带头,带领业务员们推着自行车,走街串巷,打开方便面袋,不厌其烦地让大家品尝,每天要跑几十里、上百里路,后来逐步发展到大中城市,直至使产品打入北京、上海市场,走出国门,销往蒙古、俄罗斯等。
南街村越来越富了。在集体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上,南街村的党员干部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企业集资,为希望工程、为灾区、为烈士家乡、为残联捐款,行动最早、捐得最多的都是党员干部。为企业集资先卖家产、扒房屋的也是党员干部。南街村的党员干部人人都是克己奉公、不畏艰险、乐于为实现党的最终目标而无私奉献的勇士。他们不但集了钱,而且集得更多的是无私的精神,这种精神更具有感召力和号召力,比钱更珍贵。正是这种可贵的精神,才有力地推动南街改变了昨天,发展到,预示着美好的明天!
第二节 用资,生产、生活兼顾
南街村在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中,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村党委十分重视对集体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实事求是地完善、建立和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强化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措施,使经济的使用和管理更加科学,既能使职工、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得到保证,也为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质量的提高,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南街村党委高屋建瓴,对人、财、物、生产、经营、环境治理等方面已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系统化管理,使企业不断扩大再生产,使职工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二者同时兼顾。
目前,南街村经济实力年年增加,大幅度地提高,跨越了小康水平,到1995年人均收入,除免费供给部分外,已达3800多元。村民免费享受供给的水、电、冷暖气、面粉、食用油、鸡蛋、啤酒等,儿童入托、入学,村民的治病、防疫、文化娱乐等费用,以及村民的家用电器、家具、炊具均由集体解决,每年人均享受免费款达2900多元。职工、村民的生活水平已实现了城市化。
南街村党委十分清醒,村民生活虽然富裕了,但是决不能坐吃山空,吃光用净。发展生产的目的,一方面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主要是扩大再生产,加速小社区建设的进程,更好更快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俗话说:“富国强民”,只有富裕了,人民才能幸福。村党委用资始终坚持生活与生产3:7的比例,即把30%的资金用于提高职工、村民的生活水平,70%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为了保证企业资金合理利用,有效周转,预防财务人员违反财经纪律,监督其按照财力制度办事,避免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1991年2月,南街村开始组建了3人审计小组,由王甲申同志担任组长,具体负责,全公司所有的款票、单据、账目等都要一一审核,逐项清查。王甲申带领审计人员经常不辞劳苦,严格核算,细致审查账目,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七年来,共为企业挽回损失1580多万元,查出挪用公款、假公济私、变相贪污、违反财经制度等几十起。1995年12月,他们在审查各厂队的账目时,发现会计岳兰华的票账有出入,立即进行盘查,发现现金与账目相差11万元。王处长立即带领审计处的同志对岳兰华进行开导教育。,岳兰华在事实面前交待了事情的真相。当天中午王处长顾不上吃饭,在村财务处李廷振的带领下,及时把11万元的现金追了回来,挽回了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1995年12月底,在审计当中他们又发现了南街村食品厂、调味品厂、供应公司与广东福山罗钟、广东蔡涌调味料厂的账目不清。王处长带领审计处的人员对1991-1995年的账目进行了全面审计,其中发现这一起历时5年,牵涉5个单位由5人经办的购买账目有错误,按帐面上的情况,我方还要付给“罗钟”、“蔡涌”299802.73元,但是,经过认真审核,把账目理顺后,广东的两个调味料厂还要付给南街村三个单位现金计51649.21,这次共为企业换回损失351451.94元。
王甲申处长虽已60多岁了,但他在财务方面一丝不苟,把得严,过得硬,算得准,审得细,而且还经常带领审计人员到各厂队检查、指导财务工作,培养出了一批批响当当、顶呱呱的财会人员。他们为用好资金在企业中发挥着骨干作用。
还有,建基处的主管会计李禹岷同志,今年已44岁了,多年来一直担任财务工作,自始至终都爱岗敬业,从严履行财务制度。她负责的账目做到了日清月结,笔笔相符。虽然全村基建任务重、规模广、项目多、投资大,但她总是细心谨慎,从不马虎,对于不合理的开支,未经领导签字、手续不完善的发票等,她都严格履行财务制度,把好财务关。发现有漏洞或个别施工人员企图从中谋利,李禹岷总是严而又细、谨而又慎,把每项单据都一一核对。1997年5月,许昌四处施工队为村民楼安装卫生器具84套,完工后,他们报单据。李禹岷同志把总额与单价进行审核,发现账目不符,施工时是包工不包料,而结算过程中,错结为包工包料。这样等于基建处付两次料钱。李禹岷立即进行更正,把多付的36600多元钱减了下来。1998年元月,李保杰个人承包安装水暖工程,与此例雷同,李禹岷同志仍然照章办事,为企业挽回33000元钱。1995年11月,太康的丁祥领承包了某项油屋面工程,当时的2350元工钱已领过,而他又二次结账,李禹岷同志立即查对账目,给丁师傅讲清原因,事情得到了妥善解决。
再如,胶印厂会计谌焕梅同志,今年已54岁了。她对工作一贯是认认真真,坚持原则。一次胶印厂购买山东德州15万元的暖气空调配件,厂家业务员来此结账,他们用的是普通发票,谌焕梅一看不符合财务制度,请他换增值税发票。这位同志说:“按固定资产走账得了,又不是个人的……”“这不行!”谌会计态度很坚决。业务员看这关硬闯不过,找领导说情,又找熟人来请客,都被谌焕梅一一拒绝。这个业务员找到谌焕梅同志的一个亲戚说情,以为这下有把握了,谌焕梅说:“不符合财务制度,谁来也不行!”这个业务员终于死心了,只好又回去换来了增值税发票,这样为企业换回了两万多元的损失。
像这样的好会计,还有很多,他们为南街村的财务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南街村的红管家。他们理好财、用好财,为南街村公有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大家都说:“只有集体经济得到了高度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日益提高。”
南街人在社会上的信誉越来越高,更赢得了农行对南街的大力支持。下面是《漯河内陆特区报》1998年3月13日发表的南街村党委书记、南街村集团董事长王洪彬的文章:
农行为南街村插上了金翅膀
南街村由十几年前劳动日值不足八毛钱的“难街村”,一跃成为现在拥有26个企业的大集团公司,成为一个享誉国内外的红色亿元村,雄踞豫南,驰名中外,这除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全村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精神之外,还与农业银行的大力支持分不开。农业银行对南街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为企业注入足量资金,促进企业快速发展。1991年南街方便面热销,需要增添几十条新生产线。农行先企业之忧而忧,一下子投入5000万巨资,扭转了企业危急局面。1995年,村里上麦恩、拉面两条合资新线,因当时啤酒厂亏损严重,流资短缺,农业银行立即伸出援助之手,再次拿出5000万元,为企业快速崛起创造了有利条件。
--帮助企业选准项目,瞄准市场当好“智囊”.这些年,我们每办一厂,每上一条新线,每开拓一个新市场,农行都派专人搞好市场调研,为我们提供信息。近10年来,省、市、县农行主动参与南街村项目评估、论证达20多次,评估报告及市场调查报告30多篇,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并为企业引进各类专业人才20多名,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总之,南街村集团发展壮大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农行的支持,没有农业银行的支持,没有南街村的。
还有摘自中国农业银行漯河分行《支持公有制经济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中的一部分:
1991年南街村率先摘取河南省亿元村桂冠,受到了农行总行、分行领导的关注,多次深入南街村搞调查研究,对南街村公有制经济实行集团化发展的模式,走共同富裕,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的发展思路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把南街村列入全省农行50家重点支持单位之一。
资金,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有效的资金投入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每年年初,农行都要组织人员深入南街村,做到计划早安排,资金早筹措,支持早到位。1992年,南街村扩建方便面和锅巴生产线,兴建合资彩印厂、胶印厂、啤酒厂、脱水菜等项目,需要银行投入资金1.3亿元。为保证项目的早日投产,早日见效,我行在全辖及时统一调度资金8000万元,先行投入,启动项目的运转,后又及时向省行申请,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公开发行豫彬债券5000万元,两个月资金全部到位。
1994年6月成立了当时我国第二个村设县级支行--南街村支行。在会同企业研究市场销售布局,加大推销力度的同时,又积极派出专人协同企业清收外欠货款。1995年5月,我们从南街村资产负债报表中发现应收款占用比重偏高时,及时与集团领导联系,并派出专人同公司下属厂长一起,对拖欠额度大,拖欠时间较长的实施登门催收,并注重运用结算、行际间协调的手段,一个月协助公司收回拖欠货款150万元,确保了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实现了农业货款的高度周转。
下面介绍南街村扩大再生产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采取的措施:
1.加大科技投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要把南街的经济搞上去,必须依靠科技。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中,发展科技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力。面对当今社会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越来越多的现代化企业要谋求发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努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科技水平,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南街村公有制经济是在“农”根上结出的果实。由“农”向“工”逐步转化,南街村的工业生产已初具规模。在此基础上,要想求得更大的发展,必须增加科技投入,向科技要质量、要效益、求发展。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村党委运用小平同志“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一革命理论,使生产力得到了发展。近些年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上千万元。合理利用资金,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企业生产的现代化程度,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使企业生产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简单的机械化操作发展到现在的80%设备属微电脑控制,农业生产由原来的重体力劳动、一锄一镰的耕作,发展到现在的农业生产实现耕、播、收打、运全部机械化,浇水喷灌自动化,管理专业化,种植区域化,品种优良化,栽培模式化,达到了旱涝保丰收。这些生产的进步,来自于科技的投入。科技的投入不单是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同时还包括对人才的培养,设备的更新,新技术、新项目、新产品的引进开发,交通通讯设施的不断完善,这些都充分说明南街村对财力的科学支配。
2.加大教育投入。南街村党委认识到: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投入资金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使全体劳动者素质普通得到提高。这对双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目前,南街村已建成了具有现代化水平、设施齐全的学校。村党委领导班子尊师重教是远近闻名的。早在80年代初,中共中央教育体制改革决定发布不久,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口号在群众中还不太上口的时候,南街村大兴土木,建成了当时堪称的三层教学大楼,成为全县各级学校参观、学习的样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南街村领导班子站得高,看得远,利用公有制经济的实力,从1993年起把培养科技人才列入工作日程,初步建成了高、中、低人才的培训体系。全村青少年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能再顺利地接受较高层次的系统学习。全村实行了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的费用统筹,提前普及了中等教育。
党的十四大发出“科技兴国”的号召后,全村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了全国的村级幼儿园。目前,南街村幼儿园成了外来参观者的必到场所。学校在建成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之后,又相继建起了高质量的图书馆、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音乐室、文艺厅、语音室、微机室、学生餐厅等,其档次在全国均属。十年磨砺,终现辉煌。目前,已有数百名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进行深造,100多名大专学生充实到各公司各单位业。
南街村多渠道,大投入,花大力气培养下一代接班人,是南街人“功在当今,利在后世”的重大举措。随着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针对目前企业状况,为了全方位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村内准备投资300万元,建一座职工培训中心,根据生产需要,设置各种专业,对口培养,升级达标。与此同时,南街村还经常与一些大中专院校长期合作,分期选送人员进行委培。企业内也经常搞一些技术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南街村不惜重金,千方百计地引进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高薪聘请人才,使企业有一个素质较高的技术骨干队伍,推动企业向高、精、尖发展。为此,1996年又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一座3000平方米的科研大楼,以便于搞高新的科研项目。还投资数十万元建了两幢人才楼,目前,108户各类人才已搬进人才楼。他们工作顺心,生活舒心,各有用武之地,决心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3.加大工业生产投入。村党委十分重视发展自己的特色产品。前一个时期,通过狠抓龙头产品的质量和销路,从而形成了以方便面、锅巴、啤酒为龙头的三大系列70多个品种,走出了“一业带动多业上,多业辅助一业兴”,联动发展的路子。
近年来,在公有制经济的强大推动下,南街村以方便面、锅巴为龙头,进一步组织配套生产,使方便面、锅巴市场不断扩大,销售量也迅速增大。随之而来,高品位优质面粉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加。于是投资数千万元兴建了第二面粉厂、第三面粉厂。这两个新厂设备先进,日加工能力达330多吨。
随着改革开放,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日益提高。各类产品所需的彩袋包装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1991年,南街村与日本内田贸易株式会社合资建起了个合资企业--彩印厂,总投资660万美元,每年产值达3300多万元,利税880万元。
南街村在引进家合资企业时,是通过北京一位朋友介绍的。当时本想与日本合资搞食品加工。1990年夏天,王继春经理去北京,与日本人员洽谈,并邀请日方两位代表周静华、王旦丽两位小姐来南街村了解情况。日方人员到南街村洽谈后,认为搞印刷彩袋比较合适,一方面可供内部使用,另外,还可以对外加工,提高经济效益。日方老板看准了南街村的经济优势和南街人的诚实可信、团结奋进精神,日方老板说:“南街人并不只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干事业,为民造福,与其他地方的人不一样。有这样的人搞什么都能成功。”南街村与日本合资的个企业谈成功了。1991年9月9日是中日合资耐可达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开业的日子。当时,南街村内热闹非凡,这在漯河市范围内,引进外资搞彩色印刷还是家。南街人从日本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先进的设备。1996年初,面对彩印厂市场销售供不应求的有利局面,抢抓机遇,开拓市场,8月份又从日本引进一套具有90年代先进水平,价值6000多万元的五色彩印机生产线,于9月12日正式投产。如今,彩印厂年产值达9000多万元,利税800多万元,上交税金300多万元。
1993年南街村又与日本内田贸易株式会社合资建立了彬海胶印有限公司,引进了海德堡印刷机。目前,这种印刷机在世界上属设备。印刷、制版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该厂的主要业务是印制纸包装。20%的产品供内部使用,80%的产品面向市场。该厂与春都集团、双汇集团、新郑烟厂、驻马店烟厂及郑州的十几家公司都建立了业务关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消费质量也日趋化,注重食品的新口味、新品种。为满足人们高水平的消费需求,1994年南街村又与日本TM公司建立了合资关系,引进了820多万美元的先进设备,建成了中日合资拉面厂。又投资1.2亿元,建成了年产8万吨的中外合资啤酒厂。该厂选用国际、国内先进设备和生产工艺,生产出的啤酒和扎啤,口味纯正,深受消费者的喜爱。1995年4月,又投资1亿多元,建成了合资企业麦恩公司。
五年来,南街村投资近6000万美元,引进外资,使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有了很大发展。1995年底,拉面厂建成,生产出的拉面食用方便,保存期长,容易被人接受。这种食品在全世界仅有少数生产。这条生产线的建成投产,填补了我国食品工业生产中的一项空白,年生产拉面能力为9000吨,销售收入可达1.8亿元,可创利税4000多万元。
南街村与日本合资兴建的河南麦恩食品有限公司属高效企业,主要生产巧克力棒(也叫奶油酥条)、巧克力果。这种食品是一种食品,营养丰富,食用方便,老少皆宜。目前世界上只有日本、韩国、泰国、中国四个生产。1995年春节后正式投产以来,很快在中国各大城市市场上打开了销路。年产量可达3600吨,年产值超亿元,年利税可达5600多万元。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老产品也在不断更新换代。1997年南街村又投资5000万元,建成第二方便面厂,拥有8条世界上先进的方便面生产设备,生产的方便面属中产品,每条生产线班产10万包,1998年1月底将正式投产。随着方便面厂的扩建,汤料的需要量也随之增加,每月葱粉的需要量为30吨左右,投资200多万元的脱水菜厂也应运而生。
4.加大水产养殖投入。南街村养殖厂,始建于1992年,那时的生产主要为供应村民福利。随着集体企业的壮大,养殖场地由原来的单一的养鸡发展到养猪、鱼水不产特种养殖,现已拥有固定资产548万元,蛋鸡车间年生产蛋180吨,水产车间现有设备的饲养水塘9个,温棚两个,车间实行鲤鱼、草鱼、鲢鱼高产混养,年出塘12吨。1997年面向市场、积极开拓,投资80万元,扩建母猪舍一幢,商品猪舍一栋,占地1600平方米。为了保证生产,又投资24万元,打水井、建水塔、购置机组一台、热风炉一台,为1998年养猪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加大农业投入。村党委始终把农业放在基础的地位,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南街人深深懂得,农业是根本,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南街村依靠农业转化经营,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南街人认为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农业决不能丢。为了加强农业这个基础,结合南街实际,按照政策,尊重民意,实行了农业生产上的统一规模经营。采取了以工促农的办法,加大了对农业生产的投资,连续多年从村办工业积累中抽出420多万元资金,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善了生产条件,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农业生产上的耕播收打机械化、浇水喷灌自动化、种植区域化、品种优良化、管理专业化,形成了林、田、路、渠、水、电、机械七配套,达到了规模化经营、现代化经营,稳产、高产,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旱涝保丰收。全村耕地只需70多人管理。几年来,粮食亩产均稳定在900公斤以上。
农机队由一穷二白变为拥有固定资产243万元的单位。从1987年--1997年农机投资近230万元,拥有大型推土机、拖拉机、康拜因联合收割机、秸杆还田机、大型玉米收割机、运输农用车等共计60台。粮食产量由80年代的亩产500斤到现在的亩产900公斤。这在农业方面是一次大的飞跃。
南街村公有制经济不断扩大,经济效益连年翻番,靠的是集体的力量。但集体事业的兴起仍要靠大家同心协力去实现。王洪彬班长说:“集体经济需要群策群力。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团结起来,才能把集体的事业干好。‘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的财源旺盛靠的是我们大家,滴水汇成大江,溪流汇成海洋。大家齐心协力,没有干不好的事情。”
近年来,由于新的工业项目接连上马和公益设施的兴建,南街村目前有耕地950亩。村党委决定在严格节约用地的同时,要提高现有耕地的利用指数,要搞立体农业,充分利用耕地,还要开展无土栽培实验,向空间要产量。在用水方面,不仅工业要节约用水,兴建循环用水设施系统;农业也要节约用水,杜绝大量漫灌,从喷灌逐步向滴灌过渡。加大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在慎选良种、科学耕作、科学施肥、科学浇水、改变耕作制度、实行套种间作、实行多种多收等方面下功夫。
总之要加大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争取在区区950亩耕地上,画出绚丽多彩的大图画来,把更多的农业产品奉献给人民。
6.加大精神文明建设投入。1990年10月,南街村党委投资20多万元建成了文工团,现有演职员50名,固定资产50多万元。
文工团组建以来,先后排演了《五世请缨》、《骨肉冤家》、《红灯记》、《龙江颂》、《酷情》、《五福临门》等二余台戏,深受各级领导和职工村民的欢迎,同时,为配合村内开展的各项活动,结合本村村情自编自演戏曲、话剧、小品等文艺节目,达到了寓教于乐、促进双文明建设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提高艺术水平,文工团特聘请着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高洁为艺术顾问。1992年特为“全国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河南省现场会”赶排了一台反映农村兴教办学的现代戏《丰碑》赴郑州演出,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荣获省第四届戏剧大赛“特邀演出奖”.1993年参加中国湖南省第三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荣获“演出奖”、“双文明奖”等二十多项殊荣。1994年5月底,南街村文工团参加中国湖南第三届“映出红”进京汇报演出,演出期间,又到中南海为领导演出,还到房山慰问驻军子弟兵。深受领导和观众的赞誉。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亲临南街村观看了文工团的演出,并登台同演员合影留念,亲笔题词“艺德双馨”对南街村文工团给予高度评价。
文工团成立以来,培养了杨淑琴、金仝庆、赵兴旺、王武杰、晁杰、杨超等一批艺术骨干。文工团在村党委的直接关怀下,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全面贯彻毛泽东思想,坚持“双百方针”,“两为方向”,大力宣传改革开放以来村里发生的新人新事,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给青年、职工提供充足的文化娱乐场所,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增强他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意识,宣教办经常举办不同形式的文艺晚会、书法比赛、体育比赛等活动。为提高职工素质及文化修养,村党委计划在2000年投资建设一座占地35亩的文化活动中心(包括大会堂、报告厅、录像厅及其它文化活动场地)和可容纳5000名观众的体育馆、游泳池及其他各种门类的体育活动设施。目前,南街村已拥有老年门球场、标准体育场、灯光球场。这也为开展有意义的劳动竞赛如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提供便利。
随着南街村经济的高速发展,村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为了实施希望工程,弘扬豫剧事业,培养戏曲人才,1997年4月份南街村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办起了一所希望戏曲学校。
戏校由着名豫剧艺术大师常香玉大弟子、着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孙玉菊任校长,聘请专业固定教师10人,邀请代课教师7人。戏校通过严格考核,正式录取学生62名。学生来自漯河、许昌、周口、平顶山等十多个地市,其中孤儿4名,特困生10名,希望工程扶助生1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生活费、学费全免。
1997年12月26日,希望戏校正式开学,党委书记王洪彬同志在戏校开课典礼上讲了话:“希望戏校是在特殊的时间特定的背景下成立起来的,它为特困家庭、失学儿童开辟了一条成才之路。我们南街村戏曲学校要肩负起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时代重任,为弘扬民族戏曲事业做出新贡献。”
戏校开学以来,已编排《亲家母》、《芝麻官观灯》等十多个节目。1998年春节期间被邀去河南省电台和北京电台参加演出晚会,1998年六一节将去中南海演出,还将赴杭州参加新春“小梅花”奖演出。
南街村希望戏曲学校根植于乡土文化,受益于戏曲艺术。这株幼苗在春风春雨是的滋润下,沐浴着春日的阳光正茁壮成长,在村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和着名艺术家的精心培育下,将会开出绚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为了美化环境,在全村范围内进行合理绿化。目前,绿地面积已达5.2万平方米,投资180万元。村内有暖房、苗圃30余亩。村内已投资1200万元对全村7.05公里的路面进行硬化,硬化面积18.5万平方米。几年来,共投资250万元安装路灯,入夜华灯齐放,使南街村环境得到进一步美化。1996年,又在幸福路上建起了一条幸福长廊,一是美化环境,沟通生活区与教育区,二是为村民上班、儿童上学免受雨淋创造了条件。这座长廊的中部有一座幸福桥,是把教育区和生活区紧密联系的纽带,是南街人通向理想生活的桥梁,寄托了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厚望。
如今,村内正在建一座有山、水、树、亭的南街公园。占地130亩,预计投资1300万元。在园的周围建成有像长城一样的围墙。供村民、职工劳动之余,登临游憩并观赏,公园内的一切,预计到2000年可以建成。村内有图书馆,备有各类报纸、书籍1万多册(份),是大家免费读书的好地方。
7.加大卫生保健的投入。为搞好职工村民的医疗保健工作,村党委将投资2000万元,筹建一座有150张床位、高标准、设施齐全的职工医院。医院建成后,招聘医生、专家,医院内各科室门类齐人,以当今社会的医疗设施和的仪器和医药为广大职工村民服务。
1996年9月份投资100余万元兴建的职工浴池已正式开业,面积达1200多平方米,浴池分上下两层,全部采用淋浴喷头,男女浴池可分别容纳百余人同时洗澡。每天从早上8点直到晚上12点开放,切实解决了职工的洗澡问题。到目前为止,已投资2000万元兴建了12幢职工公寓,面积达33600多平方米,可容纳职工9000人。
目前,南街村村民的人身保险、医疗费、防疫、计划生育费等都由集体承担。
现在的南街村与昔日的南街村相比,可以说是改天换地。村集体固定资产9.8亿元,流动资金2.2亿元,总资产12亿元。但是,南街村党委依然保持着清醒头脑,把大量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提高现代化程度,向高精尖技术迈进。同时,合理利用资金来兴建福利设施,美化环境,教育好下一代,培养人才,扶贫救困,支援老区,改善村民的生活,使生产和生活二者兼顾发展,为迈向共产主义小社区拟好了新规划,南街人将一步一步乘十五大东风迈上胜利的新台阶!
第三节 增资,大做“农”字文章
从“公有制大讨论”中,广大职工村民总结得出的重要经验之一是:增资,时刻不能放松,要不断开拓,扩大财源。南街村之所以做得有成效,这主要在于村党委指导思想明确,在发展集体经济中,走着这一步棋,看清下一步棋,更想好第三、四步棋,不盲目乐观,不迷失方向,大做“农”字文章。自80年代以来,在实施公有制体制中,出新产品,提高效益,实施“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策略,深入开拓新领域,积极扩大财源,增加收入,进而再扩大规模经营,形成“滚雪球”式的外向辐射大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村党委认为,地处平原农村,农业生产要闯出新天地,当然不能脱离实既,要立足农业,解决思想,大胆创造,冲破小农经济的束缚,从事农业产业化的大规模经营,充分做足做好“农”字文章。要按照粮食深加工的途径,围绕工贸一体协调配套,不断地扩大经济收入,增产增值。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主要做到了三点:
,做到了生产发展的规模化。单一的农业生产即使产量再高,其经济效益仍然比较低。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农业生产仅停留在以粮食作物为主的生产环节上,没有与加工、流通等环节连起来,更没有搞活经营,扩大增值。南街村近年来找到了科学发展农业的路子,这是在实施科学种田的基础上,保证稳产高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并在粮食深加工上花大力气多层次全方位,开发新产品,实施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不断开拓市场,扩大收入,在“农”字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这是一条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新路子。
第二,做到了合作机制的科学化。平原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南街村实现了农业的规模经营,又通过多种形式可以层层得利,扩大收入。在发展生产中,为了使粮食深加工不断地扩展新的领域,对于各个环节的合作、联接和配套发展的机制,必须优化排列,按照其规律进行合理组合,达到科学有效。对此,村党委以方便面、锅巴生产为主,配合调味品生产,科学组织,精心研制,形成了特色产品;改进包装,加强宣传,打开市场,全方位地组织销售。这样使粮食产品的加工、流通、销售形成一条龙,建立起扩大财源的共同体,使经济发展不断地跨上新台阶。
第三,做到了保证增资的化。发展经济的目的在于创造财富,扩大收入,加大积累,推动生产力的再发展。南街村的企业都是被各级管理部门认定为“信得过”的企业,产品讲究质量,注重信誉。村党委在发展经济中,硬手抓管理,强化管理队伍,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从思想到技术,层层严把质量关,决不允许不合格的产品出厂。科学的组织,优化的管理,使上乘的产品,质优价廉,推向社会畅销无阻,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公认,销路越来越广阔,财源也不断增加,经济越来越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