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健身热催生了运动饮料热。然而,你能区分出运动饮料和功能饮料吗?如果选择错了,不仅达不到效果,反而会导致负面结果。
运动饮料饮用有讲究
按照国家标准,我国将运动饮料定义为“营养素及其含量能适应运动或体力活动人群的生理特点,能为机体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能量,可被迅速吸收的饮料”。
众所周知,运动过程中大量排汗引起电解质的丢失——主要是钠、钾及少量的镁、钙等的流失,而运动饮料中的电解质最主要的是钠和钾。我国运动饮料国家标准中规定,运动饮料中钠指标为50~1200毫克/升,钾指标为50~250毫克/升。
运动饮料(Sportsdrinks)与功能饮料(Energydrinks)是两种不同的饮料,两者原则上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其中运动饮料主要是为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在运动中和运动后为人体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液体和电解质。据了解,1升汗液中一般含钙0.02克、镁0.05克、钠1.15克、钾0.23克、氯1.48克。当然汗液的成分会因人而异。
另外,肌糖原和肝糖原是人体主要的糖储存形式,体重70千克的男性肝脏中约储存90克糖原、肌肉中储存约400克糖原;体重60千克的女性肝脏中约储存70克糖原、肌肉中储存约300克糖原。在运动中,糖原的消耗速度约为3~4克/分钟。在激烈运动时,糖原大约2小时即被“耗尽”。此时,如不能及时补充糖,将会降低人体的运动能力。在运动后,人体糖原的恢复大约需要24~48小时。为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运动饮料中一般含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电解质(钠、钾、钙、镁等),有时还会添加维生素和其他营养成分。
与运动饮料不同的是,功能饮料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体精力、降低疲劳、提高注意力和人体的专注力。典型的能量饮料一般含刺激剂,如咖啡因、牛磺酸、左旋肉碱、肌酸、瓜拉那、人参提取物、葡糖醛酸内酯等,还可能含有数量不等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钠和其他矿物质。功能饮料也可以提高人的运动表现,在运动前饮用能提高最大摄氧量、延长力竭运动时间。
此外,运动饮料中的糖含量一般在2~19克/240毫升(瓶),功能饮料中的糖含量一般在0~67克/240毫升(瓶);运动饮料的能量一般在10~70卡,而功能饮料的能量一般在10~270卡。咖啡因可提高运动能力,推荐的剂量在3~6毫克/千克体重,有的运动员甚至用到了13毫克/千克体重/日。某些功能饮料内的咖啡因含量甚至达到惊人的500毫克,这个剂量可能引起儿童中毒。对儿童、少年而言,只有在进行长时间的激烈运动时才有必要饮用运动饮料;儿童、少年最好不要饮用功能饮料和含咖啡因饮料。
美国运动医学协会推荐运动时糖的补充量为30~60毫克/小时,约相当于每小时饮用450~900毫升运动饮料。有些提高人体耐力的运动饮料,其电解质比传统运动饮料高50%(钠含量达到0.19克/240毫升),糖高25%(17克/240毫升)。
运动饮料中一般都含有柠檬酸,所有的酸类都会对牙齿有潜在的侵蚀作用。不合理的饮用方法对牙齿的影响不同。如果在饮用的时候让饮料在口腔停留的时间比较长,甚至再“漱漱口”,那侵蚀作用肯定比快速饮用要厉害得多。另外,把饮料在冰箱中冷冻下再喝会更好,因为低温会降低酸的解离。此外,某些含刺激剂的运动饮料可能会让人“成瘾”,应注意减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