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来伊份公司经历诸多曲折,成为了零食股,虽然零食提供商来伊份很早提交过上市申请,但是“毒蜜饯”新闻让来伊份止住了步伐,这家公司在日益严峻的零食市场做出了什么改变?究竟哪些产品钱?上市会给来伊份带来什么改变?界面新闻将从招股说明书中一一剖析解答。
生活在江浙沪“包邮地区”的人们对来伊份品牌并不陌生,遍布在街头巷尾的橙色娃娃已经渗入了每个家庭,成为不可或缺的零食。正是因为品牌的建立,让来伊份的收入逐年提升。从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2013年、2014年、2015年以及2016年上半年(下称三年一期)的财务报告中显示,报告期内来伊份分别实现了收入27.49亿元、28.59亿元、31.27亿元以及17.0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786万元、1.36亿、1.31亿以及6924万元,毛利率分别为47.34%、47.91%、46.28%以及44.77%。
作为一家身边的上市公司,来伊份中有哪些产品对毛利率贡献是投资者关心的话题。来伊份的上百种产品中,主要分为炒货及豆制品、肉制品及水产品、蜜饯及蔬果、糕点及膨化食品以及其他等五类产品。其中收入占比的要数炒货以及豆制品,2016年上半年实现5.74亿元收入,占总收入的34%,随后是肉制品以及蜜饯水果,上半年分别售出了4.85亿元以及2.44亿元。
而最让来伊份赚钱的,却要数蜜饯及蔬果类产品,上半年其毛利率达到了51.7%,毛利为1.27亿元;其次是糕点及膨化类产品,毛利率为47.3%,贡献毛利9747万元。肉制品以及炒货类的毛利率分别为45.4%以及40.8%,分别贡献2.2亿元以及2.3亿元的毛利。
来伊份44%以上的稳定毛利,与餐饮行业给人的印象大相径庭,这不得不涉及来伊份的商业模式了。截至2016年6月30日,来伊份的总资产为17.44亿元,其中非流动资产为8.52亿元,占比为48.85%;固定资产5.16亿元,占比29.6%。这些数据都说明,公司的固定资产比例并不高,因此来伊份并非自行采购加工的生产型企业;而1.03亿元的预付账款以及1.34亿元的存货都表明,来伊份所售卖的产品,并非自行生产,而是委托加工并贴上了来伊份的统一标签。
来伊份的招股说明书也告诉了我们这个事实。招股说明书显示,来伊份的900多个产品,由150多家供应商提供,虽然在选择供应商以及质量检测上来伊份有足够的话语权,不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也让产品的安全性存在一定隐患,而这一问题在2012年集中爆发。2012年央视爆出的“毒蜜饯”事件将贴牌型的生产模式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其中爆出的数家涉及加工过程不规范、卫生条件不达标以及滥用添加剂等企业中,来伊份的供应商赫然在列。虽然在事后已经将涉及的供应商货物全部下架,但是对消费者带来的困扰却不是那么快可以消除的。根据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2年被爆出有质量隐患的供应商杭州灵鑫食品有限公司,如今依旧是来伊份的第八大供应商。
对于这一问题,来伊份给出的说法是灵鑫、梅园等供应商在随后的抽查中全部合格,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也下发了QS生产许可证标准并同意恢复生产,因此如今的供应商是完全符合质量标准的,但是信任对于消费者来说并非那么容易再次建立,而这也是此次上市的一大原因:公开数据并获得市场信任。
来伊份急于上市的另一个原因要从公司的成本说起了。作为一家贴标型食品生产商,来伊份核心的竞争力来源于门店以及物流。有媒体指出来伊份在上市的同时门店数量却在下降,但从招股说明书来看却并非如此。数据显示,三年一期中,来伊份直营店数量分别为2182家、2178家、2125家以及2111家,数量稳定中略有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加盟店的数量增加,以及来伊份在2013年实施的销售网点优化。
数据显示,来伊份的网点主要集中在上海以及江苏,特别是上海的门店数量在近几年中直线上升,从2013年的997家上升至1043家。而山东、北京等地的销售模式则变为加盟店形式,因此直营店的数量有所下降。
来伊份如此巩固直营店的地位,与盈利模式有直接关系。数据显示,来伊份的收入主要有直营零售收入、电子商务平台收入、加盟店收入、团购收入以及经销商收入五大类,其中直营店的收入贡献,收入达到14.5亿元,占2016年上半年收入的87%,此项的毛利率也是的达到了46.9%。电子商务平台即在第三方(天猫、京东)等地销售的收入为1.19亿元,占比仅为7%,而毛利率则更低,仅为32%。因此近年来来伊份努力扩张上海等地的门店,目的在于稳固高利润的直营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