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食品科技北京论坛暨第五届中国方便与休闲食品产业发展论坛提出食业研发新课题待解科企良性互动需加强
“让科研与企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才能更加有效的推动我国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日前在北京举办的第八届食品科技北京论坛暨第五届中国方便与休闲食品产业发展论坛上,北京食品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李东如是表示。
此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中国保健协会健康产品监督监测分会、北京食品学会、北京食品协会、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来自国内外的200多位代表参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张永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张旭东,卫计委食品司标准处处长宫国强,食药监总局高级研修学院讲师、食育课题组组长廖彬池及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中国食品舆情研究课题组组长董国用等来自食品、运动营养、医学等多个领域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分别针对食品安全法、食品新原料管理体制变动与审批、食品安全标准进展、食品工业科技进展、食育的重要意义以及营养与功能食品、运动食品、婴配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食品等进行了探讨。
寻找好路径
让众多科技成果得到有效转化
寻找一种好的路径让科研院所的众多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是此次大会所关注的,此次大会中的一大亮点是食品科技成果转促评价暨评价师培训专场活动。北京食品学会和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携手对先期筛选出来的科技成果进行了评价。会上,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执行主任朱楠介绍了T-CAM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流程,并说明了成果筛选的标准,即市场转化价值、成果材料完备、技术前瞻程度以及研究领域宽窄等4个方面。来自食品、营销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对来自中国肉类研究中心的科技成果按程序进行了科学评价。朱楠认为,食品科技成果转促评价系统,不是只为判断一个科技成果是“yes”或“no”,而是为一个项目的运作,用具体指标进行科学性评估,指导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据介绍,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已评价200多个项目。
“北京食品学会与天合转化促进中心为两项科研成果做科技成果转化市场成熟度评价,可谓意义重大。”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田文指出,一方面,作为北京市科协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天合转化促进中心与专业技术人力资源丰富的北京食品学会合作,为推动民族现代工业服务开启了一个良好开端。同时,此次食品科技成果转促评价暨评价师培训专场活动,也标志着该学会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田文希望,北京食品学会认真总结与天合转化促进中心合作的经验,拓宽推广范围,为科技成果的真正落地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新思考
管理体制变化对研发提出新课题
中国保健协会健康监测分会名誉会长金宗濂介绍了在双轨体制下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和研发创新。在管理方面,金宗濂认为,我国保健食品产业正在从“重审批、轻监管”到“重审批、严监管”.在全过程监管中,强化了对保健食品注册和备案违法行为处罚,明确了重监督,不仅贯穿保健产品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而且保持了监督的经常性,监管部门也向下延伸至市县食药监局。
金宗濂谈到,保健食品由单一的注册制改为双轨制,即注册和备案相结合的新体制,优化了保健食品注册程序,强化了保健食品注册证管理,明确了备案要求,同时,严格保健食品命名要求。
同时,金宗濂指出,保健食品管理体制的变化对研发工作也提出了新课题。例如,保健食品有效成分(功能因子)构效、量效关系及作用机理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他建议,科研院所及企业应当关注这一方面的研究应用,确定功能因子的有效量、有效剂量范围等重要指标。
卫计委食品司标准处处长宫国强介绍了业内关注的食品安全标准工作状况。他谈到,在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中,不断夯实标准的科学基础。建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延伸至32个省级、344个地市级,2656个食品污染物监测点,覆盖全国省级、地市和92%县级行政区域;建立3883个食源性疾病监测点,会同农业、食药、粮食等部门监测30大类食品、食用农产品,囊括300余项指标,获得监测数据1500万余项;基本建立了食品风险监测数据库,掌握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基本状况和变化趋势;开展食物消费量调查、总膳食研究、食品毒理学研究等基础性工作,完成我国居民膳食中铝、稀土、塑化剂等近百项评估项目,在科学防控食品安全隐患的同时,为标准研制奠定科学基础。
宫国强指出,食品安全标准下一步工作重点安排将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为契机,全面构建“标准严谨实用、监测准确高效、评估科学权威”的工作体系。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运动营养食品分会副理事长杨则宜国民体质健康促进与运动营养进行了介绍。杨则宜表示,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各素质指标持续下滑,学生超重和肥胖问题突出。2014年国民体质检测报告显示,2014年7-22岁学生各年龄段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16-18岁年龄组肥胖检出率3.95%-15.3%,比2010年平均上升1.65-4.78个百分点。此外,40.7%的办公室人群超重或肥胖。
杨则宜指出,目前,国民健康运动营养知识缺乏,健身运动、膳食营养均缺乏科学指导。数据显示,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3.4亿,其中,2/3的人未接受过健身指导,膳食营养不合理,缺少有针对性运动营养品补充。他建议,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展开全面的体质测评,针对体质监测结果,提供不同的套餐,让运动营养处方更加个性化。
食药监总局高级研修学院讲师、食育课题组组长廖彬池介绍了食育的战略性作用和发展建议。“食育是消除分歧、拉动内需、升级换代的抓手。”廖彬池以日本的食育发展为例进行了介绍。他指出,日本早在明治时期提出了重视食育,至今已有100多年。日本的食育并非一蹴而,自2005年《食育基本法》出台后,每5年制定一个推进规划,并制定相应路径。对此,我国应借鉴日本好的经验和做法,通过食育,让消费者的健康素养得以提升,同时,让生产者在与消费者的互动中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以生产出更具营养、安全特性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