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集团递交了2016年的全年业绩,令人尴尬的是银鹭再度成为拖油瓶,而这也引起了雀巢集团高层的注意,未来做好销售不佳的业务被提上日程。
根据雀巢的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公告显示,雀巢 2016 年销售额为 895 亿瑞士法郎(约 890 亿美元),增长了 3.2%,排除价格影响,实际销售只有 2.4% 的增长,也是低于雀巢给自己定的年增长 5% 左右的计划。
对此,雀巢方面表示,净利润 85 亿瑞士法郎,低于预期水平,这主要是因为税项调整,另外皮肤科学部门产品丝塔芙的存货管理也影响了利润。
据了解,雀巢近年来正在加大医疗、营养品、健康领域的投入。不过,雀巢在北美市场食品业务净增长了 4.2%,即便甜品和巧克力销售不佳,但难挡公司旗下宠物食品、咖啡伴侣和主打低脂低卡的冷冻餐食 Lean Cuisine 以及以健身补充蛋白质为卖点的冻食 Stouffers Fit Kitchen 的销售表现。
具体看大中华区的表现中,销售增速却是低于雀巢全球业务平均发展速度。根据雀巢发布的年报显示,其大中华区销售额为 65.4 亿瑞郎(约 449 亿人民币)。相比较2015 年收入为 70.6亿瑞郎,同比下降了 7.4%。
业内人士分析,这或将是银鹭的业绩拖累的。虽然未公布具体数据,雀巢方面也提及银鹭有两位数的下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方面,中国市场乳制品、糖果、速溶和即饮雀巢咖啡(Nescafe)、胶囊咖啡机及 Nespresso 都卖得不错。雀巢营养科学部门下面的启赋奶粉“成为了市场中的,”过去一年雀巢花大价钱做了大量的广告和营销。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从 2015 年开始,雀巢在财报中经常提及银鹭下沉的业绩。
而这是雀巢已经连续4年未达成 5——6% 年增长的目标了。今年1月刚上任的 CEO Mark Schneider在 2016 年业绩公布后宣布将增长目标调整至每年有机增长达到2——4%关于未来的计划,雀巢 CEO Mark Schneider 表示会首先修补那些销售不好的业务,比如说银鹭品牌。“为了达到平均以上的增长速度,跟亚太区和新兴市场有关的一切(增长)都是我长期的目标,”Schneider说。今年新兴市场的总体增长放慢了,雀巢需要更有利的产品或策略。
特别是2016年,雀巢已经花费了 3 亿左右的金额在机构改革上。对此,雀巢方面表示,2017年的重组和修整组织将花费 5 亿左右。雀巢CFO Francois-Xavier Roger 表示雀巢将提高工厂效率来节省开支,同时也将精简采购流程和减少管理人员。
银鹭成了老大难
近几年,雀巢在全球的并购路径上一直扮演着食品大鳄的角色,不断在全球市场范围内并购和剥离业务,而在中国,最为关注的当属其在2011年大举吞并的国内两大食品企业银鹭和徐福记,然而大举并购也为后来的业绩埋下祸根。
“雀巢新是银鹭存在的严峻问题,致使其产品在整个市场上既无价格,也无品牌优势,价格对下偏高,但品牌高度不够,价格难以提升,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处境,最终在业绩上拖后腿。”中国食品行业研究员朱丹蓬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早在之前,雀巢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对于银鹭,最重要的是升级已有的产品,以确保它们跟得上潮流,即人们希望喝到更健康的饮料,以及更高端化的产品。”
为此,2016年8月银鹭推出蛋白饮料新品“活粒go”,这款产品是银鹭进行一次高端化的尝试,但能否提振业绩,还有待市场的检验。从这次公布的全年业绩来看,收效甚微。
对于银鹭存在的问题,另外一位业内人士同样认为,在当前大环境下,消费者比较年轻,他们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更明确,而银鹭花生牛奶的产品比较老化,原因是这个产品卖了10年以上,与娃哈哈面临的问题比较相似。当整个大环境的变化比较快,目前银鹭对产品的创新不够,缺乏个性化的产品,而在产品宣传方面也没有新的创新,主要还是停留在电视卫视等媒体的投放,互联网投放得比较少,应该考虑在消费者出现比较频繁的场合,增加投入频次。
曾操刀多个知名快消品牌的营销专家肖竹青也认为,整个花生牛奶市场的容量比较固定,过去银鹭是“一股独大”,而随着伊利、蒙牛、三元、晨光、达利园等各家推出花生牛奶,银鹭花生牛奶的市场被瓜分,份额被稀释。花生牛奶这个品类由于众多企业的跟进,由过去的成长期进入成熟期,市场增量有限。
与此同时,饮料行业迎来新常态,运营成本大幅上涨,包括人工、房屋、农产品等,致使企业的毛利率在下降,由此带来的是,企业费用投入的减少,投入不足同样带来销售量下滑,进入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