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企加快走出去的同时,外资企业也在加速中国本土化布局。
8月13日,新西兰恒天然公司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在北京签署协议,宣布开展为期3年的食品安全与质量交流培训项目,内容包括中国和新西兰两国乳品行业代表之间的知识共享、互访和培训等。这是继今年3月,恒天然与中国农业部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在北京合作创建中国-新西兰奶业交流中心之后,在乳制品加工环节与中国开展的又一项交流合作。
恒天然是全球的乳制品出口商,占据全球乳制品贸易总额的1/3左右。恒天然首席执行官西奥?史必根思14日在北京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从2008到现在,中国本土奶源的供应处于一个平台期,保持在350亿升的水平,但供求缺口在不断扩大,这给国外企业带来一些发展机会。恒天然对今后的中国市场仍然持看好态度。
西奥认为,未来中国牛奶市场仍有供求缺口,而这个缺口会由全球乳制品贸易来弥补。因此,恒天然一方面向中国出口产品,另一方面会与合作伙伴一起来做中国本土的生产,两条腿走路。
恒天然与雅培近日联合宣布,双方将建立战略合作,在中国共建奶牛养殖基地。据了解,这是恒天然在2020年以前在中国建设6个奶牛养殖基地规划的一部分。恒天然计划到2020年在中国市场提供10亿升原奶。西奥表示,这些原奶的1/3将供给像雅培这样的客户,另外2/3通过恒天然的品牌进行销售。为此,恒天然将建立相应的工厂消化这部分产能,可能在中国不仅卖液态奶,还会有餐饮业务方面的支持。
目前,新西兰是中国乳制品主要进口国,特别是乳粉。据海关统计,1-6月中国进口乳粉68.12万吨,同比增加75.08%,其中从新西兰进口54.85万吨,而从欧盟、美国和澳大利亚仅分别进口4.24万吨、2.98万吨和2.73万吨。
随着中国乳制品业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和竞争环境不断好转,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希望抓住中国机遇。比如,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已决定与中国辉山乳业建立合资企业,并表示未来会在中国市场推出液态奶。但随着明年欧盟牛奶生产配额放开,新西兰乳制品在中国市场面对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西奥认为,配额放开之后,欧盟的乳制品出口量会增加。预测今后5到10年,欧盟出口量的增加也是竞争中的变数之一。恒天然的优势在于掌握奶源,而且加工效率很高,是业内为数不多的能够靠基础产品、大宗商品,比如像奶粉基粉赚钱的企业。而与欧盟企业更加注重消费品品牌不同,恒天然更多的是把餐饮服务做为重点。在充分利用奶源、餐饮服务上的实力的基础上,提升品牌实力是恒天然的战略,一方面更好的利用优势业务逐步增长,另一方面寻找合作伙伴。
与此同时,恒天然也在加速中国本土的奶源生产建设。西奥表示,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其它,恒天然寻找的合作伙伴都要具备三大标准:一是本身是新西兰产品的重要客户;二是有志于在中国发展规模化奶牛养殖;三是愿意与恒天然一同探索发展下游市场的机会。
对于一贯奉行得奶源者得天下的中国乳业来说,外资进入奶牛养殖业已经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忧,不管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都将成为今后中国乳制品业发展的常态,竞争只会更加激烈。中国乳企,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