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蒙牛的发展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蒙牛见证了一代人一代人健康的成长,如今蒙牛的发展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奶业是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是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产业。我国奶业经过多年来的快速发展,目前已进入全面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近年来,中国奶业面临自身竞争力不强、进口冲击、消费疲软等一系列问题。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及振兴奶业发展规划的出台与实施,奶业基础不断夯实,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东北三省地域辽阔、土地肥沃,为农林牧渔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日前,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内在活力”等重要建议。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不久前召开的东北四省区农业结构调整座谈会上也反复强调,要深入推进东北地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一个大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
种好草养好牛蒙牛领先“饲喂革命”响应供给侧改革
作为中粮集团旗下的十八个业务单元之一,蒙牛积极调整战略,主动开展供给侧改革多年来坚持以种养结合为重点,推动上游奶源朝着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毫无疑问,奶源品质是奶业质量的重中之重,在年初农业部的“五大行动”中,亦将“种好草”、“养好牛”放在了首位。
农业部提出,要围绕“种好草”,开展优质牧草保障行动。这也让蒙牛更加坚定“从牧场到餐桌”,向前追溯到优质牧草建设的初衷。以蒙牛旗下的富源牧业为例,在成立之初,富源建立了“牧场周边建草场,草场周围建牧场”的双效益机制,严格按照每头牛至少3亩草地进行草场匹配建设,主要种植青贮玉米、苜蓿、燕麦、黑麦、大麦等农作物。在满足奶牛养殖的优质饲草料需求的同时,努力打造“好草好牛好奶”的优质可循环产业链。农业部畜牧业司相关领导在考察富源牧业时,对其创新管理和环保工作也作出了肯定。
2017年初,蒙牛增持国内的牧业公司现代牧业,进一步加强对优质奶源的掌控。除了优质原奶,现代牧业还创新奶牛养殖“循环经济”,通过青贮种植—牛粪发酵—优质沼肥—青贮施肥—回购青贮,实现“牛—沼—草”农业生态循环,将动物粪便从“无害化处理”升级为“资源化利用”,形成“牧草种植、奶牛养殖、牛奶加工一体化”的产业模式。
在该产业模式下,如果按照万头奶牛标准化示范牧场的需求,每年需要约6万吨的饲用玉米,青贮玉米每年亩产总量为3-4吨之间,一个万头牧场可带动2万亩的饲用玉米基地标准化建设。现代牧业一直以来积极响应农业供给侧改革和粮改饲工作,通过收贮全株青贮玉米,简单说,是将玉米籽粒与秸秆一起制作成青贮饲料。全株青贮玉米较籽粒玉米来比,收割期提前和机械化种植等优势,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帮助农民提高了种植收益。除了经济效益外,带来的生态效益也很明显,不仅不用考虑秸秆的二次收贮问题,而且还避免了秸秆焚烧引起的环境问题。2017年现代牧业与119家合作社签订47.1万亩青贮玉米种植,计划收购青贮玉米85.4万吨和秸秆。通过施用沼肥,一是响应了一控、二减、三基本的政策,有效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和投入,降低农民的种植成本。二是可大大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肥力,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截止到2017年9月,对牧场周边30公里内农作物配套使用399.66万方有机沼肥,用于农业种植,每亩减少化肥用量20-25公斤;推进沼肥变废为宝,仅双城、通辽、和林、宝鸡、汶上5家牧场截止到2017年9月沼肥销售额达692多万元。
奶牛养殖业正在经历从“喂”到“养”的蜕变。而“养好牛”,即意味着规范化养殖和人性化管理。蒙牛秉持着“以牛为本”的理念,借鉴丹麦阿拉福兹公司的百年管理经验,在奶源营养、质量安全、动物福利以及蓄养环境等环节与阿拉福兹对标。双方合建的“中国-丹麦乳品技术合作中心”更成功搭建起中外技术与管理的交流平台,制定更适应中国牧场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并开展了丹麦农场主进驻中国牧场的项目,半年时间内,这些牧场平均单产提升11%。
为响应“粮改饲”号召,蒙牛实行“TMR、青贮”全覆盖。配套青贮扶持资金、建立青贮贮备标准化流程,通过TMR和全贮青贮玉米的饲喂,改善奶牛日粮水平,推动中国奶业的“饲喂革命”。
“得奶源者得天下”,蒙牛人围绕“饲喂模式、挤奶模式、食品安全、科学饲养”等方面,颠覆性推进五次革命,通过点滴积累,点滴变革,实现从“量变”向“质变”的一次次跨越。次革命实现从“分户饲养、户户送奶”到“分户饲养、集中挤奶”,接着通过“分户饲养、机械挤奶”、“集中饲养、机械挤奶”完成第二、三次革命,第四次革命则聚焦食品安全前移,从“奶厅”前移至“奶牛”,第五次革命通过聚焦饲喂技术变革,从“喂牛”升级至“养牛”。
五次革命不仅革的是“模式”的命,同时革的也是“理念”的命,演变历程如下:
演变历程
科学的饲喂,可保障奶牛健康,增加供奶方养殖效益,提升牛奶品质,同步降低公司原奶收购成本,最终实现国内养殖水平的不断提升。目前,蒙牛在东北地区已实现TMR、青贮百分百覆盖,规模化、集约化牧场比例也已提升到。
可持续发展授人以渔,构建和谐草原的生态操盘手
种植草地
“中国乳业的首要问题不再是质量安全,而是发展”。有行业调查显示,从2008年到2015年期间,中国政府向乳业累计投入扶持资金86.6亿元。中国规模化奶牛场、中高产奶牛群为主体的生产体系初步形成。如今在蒙牛,来自集约化、规模化牧场的奶源比例已经达到。而在不断深耕奶源建设的蒙牛身后,百万奶农脱贫致富、转型升级的步伐也在日益加快。
秉承与农牧民构建利益联结机制的理念,近年来,在引入丹麦ArlaFoods国际管理经验并根据中国牧场的实际状况进行本地化改良的基础上,蒙牛持续推行“奶源可持续发展生态圈”。
“牧场主大学”项目开始于2013年,是由蒙牛携手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等部门,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金融帮扶等形式,帮助奶源降本增效和提升品质,实现源头可持续而推出。迄今为止,蒙牛“牧场主大学”项目行程达几十万公里,受益牧场主超3500人,累计开展470项牧场实用技术创新课题,帮扶826家牧场从牛群结构、饲喂管理等24个维度提升。2016年,该项目帮助牧场效益提升3亿多元。一些新技术也率先在合作牧场得以推广,实现降本增效。以“TMR高能磁铁吸附技术”为例,经推广技术已覆盖58%的合作牧场,可为牧场减少4500万元经济损失。
“W-W虚拟牧业项目”则由蒙牛奶源管理系统于2015年提出,通过牧场服务工具箱及MES评估体系两大工具和“加法和减法”的思路,最终实现牧场管理水全面提升。到2016年,蒙牛的虚拟牧业运营试点增加至503个,并培养牧场及公司技术人员逾1500人。它为蒙牛实现人员转型升级、加速生态圈共赢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未来,面对奶业新常态,蒙牛还将不断引进国际先进资源与技术,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手段,加强与农牧民的利益联结,不断提升奶业的供给侧改革,实现奶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