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开始,很多快消食品陆续开始涨价,食品、白酒、饮料、牛奶,方便面这些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快消品不断的在调整零售价格,平均涨幅高达10%。这次涨价,打乱了原本快消市场的规律,这次大面积的涨价究竟是为什么呢?
1、原材料成本上升。据行业数据显示,2017年快消品原材料及包装成本平均涨幅约14%,虽然一二线品牌因采购需求量巨大,有一定的议价权,但在渠道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利润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
2、提效反降人力需求。原有的传统模式下,快消品企业遵循的是精细化管理,其概念在于渠道的掌控力,例如,KA卖场、零售终端,上到一二线城市,下到五、六级县乡市场,均投入人力全线维护覆盖,抢占终端陈列、推广资源,以提升品牌影响力,从而带动产品动销。由于人力、交通、物流、管理成本的逐年上升,竞争品牌不断增加涌入,加之销售增长趋缓,企业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做出变革,优化为扁平化管理,一是减少中间管理层级,二是以网点销售数据为参照,选择性的网点维护,从而进一步降低一线人力需求。而此结果必定会对管理造成压力,且终点流失率严重,对销售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逻辑是网点减少,销售降低,虽然人力减少与成本增加相抵,单品渠道利润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降低,则意味着利润减少。
3、渠道成本上升与电商探索的双重压力。快消品巨头其业务主攻线下零售渠道,由于竞品的多样化与同业竞争严重,如何有效提升产品爆光率从而带动销售,各零售终端货架变成了快消品的主战场,终端货架是有限的,提升产品陈列面,增加厂家SKU陈列数都成为了竞争的焦点,因此“价高者得”变成了行业常态,无形中变向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再说说电商,传统快消品牌一直在研究探索,但受制于受传统思维禁锢,转形困难,虽然各个企业总部均设立了电商运营事业部,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还没有哪一家,在电商上形成规模,销售及利润占比相对线下传统渠道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而随着中国互联网红利期逐渐散去,电商的运营成本,特别是流量成本已经和线下实体店相当了,因此更增加了企业扩渠增利难度。
4、新零售兴起增加了企业提价的底气。2017年中国的关键词,是新零售。据《2018中国快消品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快消品营收增长企业占比达64.%,比上年提高了11%,反映出快消品行业整体回暖的态势。其中零售、生鲜、饮品成为资本追逐热点,阿里、京东、腾讯、永辉等巨头纷纷布局线下零售,全面回归线下渠道,给快消品企业对未来的市场预期注入了一剂强行针。
以上是对快消品食品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涨价的原因众多,希望大家多多见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