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2014年上半年刚刚高价买入奶牛的河北奶农正忍受煎熬。去年下半年以来,鲜奶价格进入下行通道,收购价下跌至3.3元/公斤,而与此同时,饲料售价居高不下,养殖成本上升。更要命的是,相关奶企的鲜奶用量减少,奶农的鲜奶交不上去,他们不得不把交不上去的鲜奶喂猪或倒掉,甚至把刚刚怀孕的奶牛卖掉。
市场经济,愿赌服输。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奶农已经新建了奶牛养殖小区,"小区建立初和旺旺集团石家庄分公司签署收购鲜奶协议,奶农的鲜奶都是直接交给旺旺。"换言之,是企业生产量下降,"只能收奶农80%鲜奶,剩下的20%奶农自己处理",才导致了订单下的奶农遭遇"多收了三五斗"的烦恼。
企业当然也有企业的难处:收购标准提高,乳制品生产企业自有牧场增加,进口奶粉大量进入国内市场。下面两组数据有因果关系:一是来自全球乳制品企业的采购数据显示,全球奶价自2014年3月开始持续下跌。全球奶源主要供应地新西兰、欧盟的原奶价格跌幅已达30%~40%。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1至9月,全国乳制品进口量共计149.86万吨,同比增长36.5%。其中,液态奶累计进口量达24.64万吨,同比增长70.8%。二是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12月两周内,全国生鲜乳主产区的平均价格为3.81元/公斤,较年初均价下跌了9%,创下14个月以来的位。
那么,问题来了:奶农在宏观市场面前总是信息不对称的,只能依据即期价格配置生产资源,作为订单式收奶的企业,有没有责任引导奶牛养殖小区的发展?或者说,在奶业严寒期,如何保证强势企业不会趁火打劫?
指望乳企流动的是"道德血液",并不现实。倒奶、杀牛,对奶农来说,已经不算新鲜了。2012年4月,媒体曝光黑龙江双鸭山完达山公司一直以低价收购鲜奶,导致很多奶农入不敷出,被迫杀牛或卖牛。有养牛户表示,当地1斤奶的价钱卖不过一瓶矿泉水。2011年,新华社曾报道,黑龙江省养牛大市双城市,其所产鲜奶被雀巢公司所垄断,而据当地奶农普遍反映,雀巢公司在当地克扣奶农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俗话说"谷贱伤农",在农业产业化风生水起的,小区奶农仍"靠天吃饭",奶农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理性经济人?在乳企与奶农的博弈中,一旦市场生变,"躺枪"的首先是奶农,在保障奶农利益层面,职能部门有哪些作为?任由倒奶、杀牛现象重演,市场保障机制为何发挥不了补位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在关联性越来越强的产业链条上,"谷贱"的结果,肯定不会只伤及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