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我国1.8万公里的海岸线远眺,是一片广袤深邃的蓝色国土。300万平方公里的美丽海域蕴藏海洋生物2万多种,约占世界海洋生物种类的六分之一。每年上千万吨的海洋渔业总产量,占去了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的一半。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渔船港口和各项技术不断升级改造,我国渔船队伍顺应世界海洋资源开发的趋势,深入远洋,已经遍布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公海及南极海域,成为世界主要的远洋渔业之一。
从近海到深蓝的优化布局
远洋渔业结构不断优化,利用公海渔业资源能力显着增强。实现了大洋性渔业与过洋性齐发展的大好局面
深海鱼类作为不可多得的天然、安全、健康的优质食品,向来是欧美、日本等发达消费者餐桌上的主要食物之一。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海洋渔业特别是远洋渔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深海鱼类产品走上我国广大消费者的餐桌。
在山东青岛、浙江舟山等沿海港口,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远洋渔船队伍刚刚从太平洋海域归来,他们捕捞的新鲜的黄鳍金枪鱼、鱿鱼等海产品马上运往各地水产品交易市场。
远洋渔业的发展并非偶然。尽管近海珍贵的“蓝色牧场”为民众提供了丰富的海产品,但是随着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海洋渔业面临资源过度利用和水域“荒漠化”趋势,近海资源持续衰退。同时,陆源排污压力巨大,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海洋生物环境退化、环境灾害多发等问题突出。
为促进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鼓励发展外海作业和远洋渔业。农业部积极推动远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企业加快发展公海大洋性渔业,实现了作业方式从单一拖网作业向拖、钓、围等多种方式结合转变,作业船舶从小型渔船向大型现代化船舶转变,经营内容从单一捕捞生产向捕捞、加工、市场综合经营转变,远洋渔业结构不断优化,利用公海渔业资源能力显着增强。实现了大洋性渔业与过洋性齐发展的大好局面。
“沿海捕捞渔民转产转业也在稳步推进。如今5万多人的远洋渔业船员队伍中,大部分人都是近海渔民转移过来。他们有捕鱼经验,有技术,转向远洋是很好的出路。”中国远洋渔业协会副会长黄宝善说。
产业布局调整之后,远洋渔业得到了迅速发展。2014年远洋渔业预计总产量约190万吨,同比增长40%.
从捕捞到加工的升级换代
远洋渔业的产业化特征日益凸现,产供销结合逐步趋向紧密,产业链条初步建立并逐步延伸
如今在各大洋上,浩浩荡荡的远洋捕捞队伍已经不再是老旧木船,而是“身披铁铠”、内载超低温冷冻设备的现代化渔船。“以往的渔船从撒网、起网、捞鱼、冷藏等整个过程都是人工操作,总吨位280吨的渔船可载重100吨左右,除了20吨左右的粮食补给外,还要额外携带三四十吨冰用做冷冻水产。人工铺一层鱼、铺一层冰,这样层层叠叠做冷冻。即使这样,最多装鱼三四十吨,只能保鲜10天左右。”黄宝善告诉记者。
“现在渔船升级换代,远洋捕捞全部机械化操作。为保证这种远洋深海鱼产品肉质接近鲜活状态,远洋渔业在捕捞、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实行系统的冷链质量安全控制。超低温技术处理下可以实现零下50摄氏度保鲜,保质期可达两年之久。一条船捕鱼量上百吨,相当于过去3条船,生产效益明显提升。”黄宝善说。
目前,以金枪鱼围网渔业、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渔业、大型鱿钓渔业、大型拖网加工渔业为代表的装备水平较高、生产效率较高的集约型船队发展迅速,带动了整个远洋渔业生产力和竞争力的提高。同时,远洋渔业的产业化特征日益凸现,产供销结合逐步趋向紧密,市场吸纳和接受能力逐步增强,产业链条初步建立并逐步延伸。
在各大超市,深海鱼的深加工产品越来越多,并广受市场欢迎。营养专家表示,深海鱼因为其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对于心脑血管的健康非常有益。一些深海鱼类来自100米至400米以下的大洋深处,来源于未受污染的深海区域,更加天然、优质、安全。
“以前远洋渔业产品全国销售量很小,因为没有加工技术,也没有加工市场,大部分以鲜鱼形式卖给日本。现在国内的加工能力和冷藏技术越来越先进,60%的远洋渔业产品运回国内销售。”黄宝善说。浙江的远洋渔业企业大洋世家总经理曾岳祥告诉记者,2014年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大洋世家天猫总成交额415万元,海鲜类目前排名第二,是上年同期的12.4倍。
如今,我国远洋渔业专业加工企业已发展到30多家,远洋渔业产品专业冷藏能力超过20万吨/次。一些企业还在境外兴建了码头、加工厂、冷库、船网修造厂等陆地设施,远洋渔业生产加工能力显着提升。
从资源到合作开发的战略抉择
发展远洋渔业,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需要。必须利用国际市场和海洋生物资源,为国民提供优质蛋白质
30年前,中水集团13艘渔船、223名船员组成我国支远洋渔业船队,走出国门,赴西非塞内加尔、几内亚比绍合作捕捞,揭开了我国远洋渔业发展序幕。
30年后,“捞点鱼、挣点外汇”的时代已经过去,我国远洋渔业更加注重友好共同开发海洋资源,发展远洋渔业成为“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拓展民族生存空间、维护我国公海海洋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黄宝善告诉记者,发展远洋渔业,首先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需要。预计到2020年,我国对水产品的需求将增加2000万吨。受制于我国渔业资源、环境等,必须积极利用国际市场和海洋生物资源,为国民提供必要的优质蛋白质。“各国都有权由其公民在公海中捕鱼,但是在捕鱼中应遵守本国根据有关条约和协议鱼种、数量、方法、区域等方面承担的义务。对于公海捕鱼,谁先探明资源状况,享有更多的话语权。我国正不断提高对于公海资源的开发意识,合理利用公海资源。”黄宝善说。
近年来,在政策大力扶持下,我国公海大洋性渔业加快发展,国际竞争力迅速提升。远洋渔业企业发展到上百家,远洋渔船上千艘,我国也成为世界上重要的鱿鱼生产国、公海竹荚鱼的主要捕捞国,对公海渔业资源的占有率提高到10%.
《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我国将积极稳妥发展外海和远洋渔业。有序开发外海渔业资源,发展壮大大洋性渔业。巩固提高过洋性渔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相信未来,更多渔船将扬帆远航驶向深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