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葡萄酒自上世纪90年代踏上世界舞台以来,其低税、果味纯净的新世界风格深受大众欢迎。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被称为酿酒师天堂的从未停止过革新的脚步。以赤霞珠为主角的波尔多混酿、经验丰富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的酿酒师、加之依山傍海天赋良土,以及行之有效的市场推广,这些都为产量少价格不菲的精品葡萄酒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左手性价比,右手精品,不下庙堂而行于四海,或许这是智利葡萄酒驰骋国际市场的战略方针吧。
智利葡萄酒的另一面
诗人聂鲁达曾经将智利比喻为由波浪、葡萄酒和白雪所组成的长长的花瓣,既形象地勾勒出这个拉丁从北往南的狭长形状,还出神入化地点名了智利最有标志性的三样东西:西部逶迤的太平洋海岸线,东部终年白雪皑皑的安第斯山,以及主要产自中央平原(Central Valley)的智利葡萄酒。尽管这位南美洲最令人崇敬的大诗人曾经哀叹智利为我那消瘦的祖国,然而这片消瘦的土地却孕育着无数的神奇,驰骋国际市场的智利葡萄酒是它最为骄傲的作品之一。
零关税吹响新号角
2015年初,当邻国阿根廷5000名酒农和酿酒师开着拖拉机气愤地在首都门多萨市抗议政府对本国低迷的葡萄酒业无作为时,智利葡萄酒却欢快地迎来了在华零关税时代,十年前中国和智利签订的《中智自贸协定》终于在羊年伊始瓜熟蒂落。这项政策势必会吸引更多的智利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据出炉的2014年中国进口葡萄酒海关数据显示,智利在中国所有的进口葡萄酒中排列第三(总金额达166676626元),并且是中国散装葡萄酒输出国中的龙头老大。对于智利而言,中国现已成为其红葡萄酒出口贸易的第三大出口市场。智利作为南美洲的第二大产酒国,产量仅次于阿根廷,但出口量却。
依山傍海,天赋良土是大自然的恩赐,但能否凭此光耀门楣还得要靠人才,质朴却很聪明的智利人早在20多年前知晓出口外贸的重要性,凭借低税和性价比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随着消费者需求的转变,智利葡萄酒业再次吹响新号角,在稳固市场份额的同时开始忙着提高本国精品葡萄酒的形象,因为他们想告诉你,智利并不只是一个餐酒出产国,智利的精品葡萄酒也并不是只有活灵魂(Almaviva)和桑雅(Sena)。
改变,从自身出发
智利葡萄酒的成功得益于其口碑在外的性价比,市面上随处可见质优价廉的大葡萄酒品牌,譬如,耳熟能详的Conchay Toro、Santa Rita和Casillerodel Diablo等。然而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弊,智利大众平民品牌的盛行也给消费者都造成了一种廉价餐酒的印象。智利葡萄酒一贯被认为是一种优良稳定的产品,但却戴着不上档次的帽子,因而大多数情况下国际市场并不会认真地对待我们的产品。举例而言,大多数的消费者不会选择一款智利葡萄酒作为特殊节日的礼物,这非常不公平,因为我们远不止于此。智利葡萄酒协会(Wineof Chile)副总监Aurelio Montes(他同时还是葡萄酒品牌Montes的合伙人)如是说,该协会负责在海内外推广智利葡萄酒。
为了提高智利葡萄酒的整体形象,智利葡萄酒协会煞费苦心地发起了三步徐徐图之的改革。2008年,智利将每个产区按照从东到西划分为Costa(海岸地带)、Andes(安第斯山山麓之下)和Entre Cordilleras(内陆地区)三个子产区,比如,阿空加瓜谷(Aconcagua Valley)可以分为阿空加瓜海岸地区、阿空加瓜内陆和阿空加瓜安第斯山。这样可以更好地划分各产区的风土,智利葡萄酒协会希望借此展现那些注重葡萄酒品质和尊重风土特征的葡萄酒。随后在2012年9月,将整个的葡萄酒产区划分为三大部分,并批准了三大新产区命名,即Costa、Andes及Entre Cordilleras.
其中Costa地区涵盖了所有靠近太平洋的西部产区,如利马里、卡萨布兰卡、圣安东尼、空加瓜谷及伊塔塔;安第斯东部地区,包括艾尔基谷、峭帕谷、迈坡、卡恰布谷、库里科斯、莫莱谷;而Entre Cordilleras产区则涵盖了中部地区,智利60%的葡萄酒均出产于此。新命名可以让消费者更容易记住智利的葡萄酒产区,受到了外界的广泛欢迎。此外,智利葡萄酒协会还致力于保护某些出产优质葡萄酒的知名小产区的名称,例如Apalta(以红葡萄酒为名)、Lo Abarca(以长相思为名)和Quebrada Seca(以霞多丽为名)等。
精品葡萄酒的崛起
1976年的巴黎盲品大赛令美国葡萄酒名声大噪。28年后,同样是在酒评家Steven Spurrier的组织下的柏林盲品却成了一段智利精品葡萄酒打败波尔多名庄的佳话,在36位酒评家及买家的见证下展开,花落伊拉苏酒庄的Chadwick(2000年份)。早在1995年,伊拉苏酒庄(Erraacute;zuriz)的庄主爱德华多查威克(Eduardo Chadwick)开始联手美国知名酒庄Robert Mondavi,创建了后来大名鼎鼎的Sena葡萄酒,不遗余力地吸收外来酒庄先进的酿酒技艺和理念,并在1999年发行了迈坡谷(Maipo Valley)有史以来的支赤霞珠葡萄酒。
但是Chadwick并非款超级智利葡萄酒,这个伟大的名号当属1989年干露酒厂(Conchay Toro)推出的DonMelchor葡萄酒(1987年份),该酒1987年份的发行开辟了智利高端波尔多混酿的先河。紧跟其后,SantaRita酒庄在几年后推出了Casa Real,接着是伊拉苏酒庄的DonMaximiano.两者采用的都是1989年份的赤霞珠葡萄,(前者在一家伦敦餐厅的售价为850英镑)。后来一度独领风骚的智利殿堂级葡萄酒是Conchay Toro与波尔多木桐酒庄合作出产的活灵魂(Almaviva)。
智利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高端精品葡萄酒。Vina Maquis酒庄出产的2010年份Franco曾被酒评家Michael Franz盛赞为智利的品丽珠,是一款由品丽珠酿成的空加瓜谷葡萄酒,市价不菲。该酒庄曾经是智利前任总统的府邸,由Hurtado家族创建于2002年。其他精品葡萄酒还包括Casa Lapostolle Clos Apalta Carmenegrave;re、Emiliana Ge、Altair、Cabode Hornos以及来自Casa Marin酒庄的长相思等,我们将不在此一一祥述。
智利葡萄酒业微历史
西班牙殖民者早在16世纪时已在智利栽种下欧洲系葡萄品种,现代葡萄酒业起步于中产阶级崛起的矿产大开采时期(19世纪中期),由于法国葡萄酒风格的广泛流行,智利多种植的是波尔多葡萄品种,例如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美乐(Merlot)和佳美娜(Carmenere)等。1989年独裁者General Pinochet垮台之后,大量外资和先进技术争相涌入这个素有酿酒师天堂之称的,有利地改善了智利葡萄酒业的面貌。装备有不锈钢桶的现代化酒庄出产的纯净新世界风格,深受国际市场的欢迎,葡萄酒销量在短短的20年间激增,其中60%以上的总产量销往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