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提起生鲜O2O没有不摇头的,无论是投资人,还是观察者,基本都觉得这生意没戏,趁早收场。但在郑州做生鲜O2O的姜晓宇却不这么认为。他所创立的菜篮网上线不到一年,已做到日均近两千单,其中60%是预付卡消费,名副其实的郑州生鲜,而且,在他看来,这个O2O项目可以做到百亿级别。
不止姜晓宇,笔者也认为,这个模式可以称得上是生鲜电商的2.0了,已经不能用纯粹的O2O,或者B2C来称呼了。总结菜篮网模式,有三大怪:
1、做生鲜,不做高端的,只做普通菜。
2、快递员每个人每天只配送60单,其余时间陪家庭客户聊天。
3、门店主要不卖菜,用来做聚划算。
为什么可以打破基本共识?
生鲜电商界有个基本共识,只能做高端,做进口,做有机,普通蔬菜基本没戏,为啥?毛利太低,竞争太激烈,电商怎么着也没办法跟家门口的菜市场拼啊。
所以,生鲜被认为是超市的一道屏障,是阿里、京东这种电商无法染指的社区专属领地,尽管京东做生鲜的风声不断,从未见到让人眼前一亮的动作。
跟他们不同,菜篮网不做进口,不做高端,做普通的水果蔬菜,跟小米一样,做大众化的产品,但是在品质上做到、价格上做到。
去批发市场买菜,采购品质的,无论是大葱还是西红柿,都是整个菜市场最贵的,保证品质,但是,相对于消费者,又要做到价格低,还送货上门。
为什么能做到价格低?
有两点:,低价是基于C2B预购模式;第二,低价是一种竞争策略。
一个大葱,在城里1.5元4元一斤,但是,你知道田间地头的价格是多少?两毛多钱一斤。渠道环节多,更重要的是损耗严重。
其实,前几年生鲜火爆,主打概念也是要消灭说起来让人憎恶的批发渠道,但最终也没能成功。
因为没有做到C2B,中间的损耗太厉害,生鲜电商,只有C2B才可以拯救损耗。
有位看官说了,别的生鲜电商为什么做不到C2B呢?
类似本来生活、沱沱工社、顺丰优选这种中高端的生鲜电商,他们成于高端,也毁于高端。
因为他们太高端了,不是消费者的日常消费,这决定了购物频次不够高,不能成为顾客的常规消费计划;第二,产品高端,必然稀缺,量很小,不值得单独为一个品类大规模推广预购;第三,产品高端,货源不可掌控。
再说普通生鲜电商,你的C2B必然要基于你的品质稳定,但是,如果低端中端高端都做,那坏了,你虽然可以标价显示菜品的好坏,但是,顾客拿到手里以后,哪怕是低价买的,一旦品质不好,还是觉得你的服务不靠谱。
我想,这是为什么菜篮网只做品质高端的原因,因为这种单一选择,能够给顾客带来始终如一的体验,这对初创品牌最有利。
这种C2B在效率上带来的直接好处是什么呢?
他们每天货发出去,仓库几乎是空的,只剩下标准品,总体损耗在5%左右,叶菜也不超过10%.
控制不好损耗,做不好生鲜,这是根本的根本,核心的核心,一切所谓先进模式也好,互联网思维也好,不能控制损耗,是扯淡。
做到C2B,其实是需要提前下单好了,为什么前两年做不到C2B?莫非是消费习惯培养出来了?
错!其实,在他们这里买菜的大部分都是25岁到50岁的女性为主,因为他们对价格更敏感,菜篮网上线了鸡蛋之后,第卖了一百多单,因为比超市便宜几毛钱。
第二个原因是微信的功劳,70%的订单来自微信服务号,做APP,做网站都是不行,是用微信下单最方便,沉淀客户也方便。如今不到两万粉丝,每天近两千单,什么概念?
说白了,环境成熟了,你要是花推广费去做C2B,那是死路一条,但是有自己的粉丝群以后,这事可行。
为啥配送员每天只送60单?
违背常识的不只是选品,还有配送。
每个快递员只负责60单的配送,多一单都不送,为啥?等着你问呢
,配送效率高,这六十单,其实是一两栋楼,低层楼也是四五栋。你说这样配送快不快?其实几个小时可以完成。
更重要的一点,你想想,一个快递员三天两头给你家送货,你觉得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专业的说,是跟顾客建立了密切的信任。
几个小时送完货了,配送员剩下的时间干嘛呢?
跟顾客交朋友,聊天,给他们倒垃圾,甚至还做简单的维修,去幼儿园接送孩子。
所以,这不是普通的配送员,而是家庭私人助手。
助手要知道自己顾客的基本情况,家里几口人?做什么工作的?老人孩子的情况,老家哪里?
顾客有什么需求,要及时赶过去,哪怕不是买菜。
邻里关系处好了,很多老人都拉着配送员一起吃饭,你说这顾客粘性,铁不铁?
千万别小瞧了这一步,这是生鲜O2O之所以能成功的关键一步,谁能拥有家庭用户,谁才是下一个万亿市场的主人。
你看,在蔬菜这件事情上,太多人之所以无能为力,在于只是卖货,你想想,是不是所有的生鲜电商都在围绕卖货做事情,而不是抢占家庭服务这个空白?
富豪家庭都有私人管家,普通用户是否还缺少一个家庭助手?一旦你成为顾客的家庭助手,你的菜又便宜,他有什么理由不买呢?
所以,菜篮网这一步棋,真的让我眼前一亮,这完全跳出了普通电商的死穴。
只是,每天只有六十个订单,这配送员怎么挣钱啊?
订单少了,收入低啊。
其实,他们又借助了微商的模式,配送员是推广员,每个配送员带来的订单,终生获得销售额1%的分成,所以,配送员开拓新客的积极性才会很高,但新客从哪里来?顾客都请你吃饭了,还能不给你介绍顾客?还能不在邻居那里说你的好?
传统的配送员送货时,为什么面无表情放下包裹走?因为这个顾客是否再次购买跟他无关,他的业绩只有一个指标:送货数量。
所以,他不会关注顾客信息,浪费了一次次的见面机会。稳定才有信任,信任才能持久。你觉得他违背常识,其实,是常识不合理!
后来,他们又将分成计划发展为合伙人模式,作为合伙人,你带来的订单一样享有分成。
批,每个顾客只需要储值2000元,可以成为合伙人,限额一百名,一个多月招满了。第二批需要储值5000元,限额一百名,目前招募了50人左右。这些储值你还可以消费,并不是加盟费。
这有点渠道金融的意思了。
用门店做聚划算咋回事?
用门店做聚划算,闻所未闻。这是他们的第三张网,配送员是张,合伙人是第二张。
第三张网,是即将展开的门店计划,在郑州布局一百家加盟店,一百家门店基本要把郑州覆盖完全了。批先做十家。
门店的面积不会太大,但是会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每天一款特价菜,一个是办理储值卡。
这个门店不是卖菜,而是做聚划算!
以大葱为例,菜市场2.5元一斤,门店5毛,5毛也不亏,因为直接从田间地头拉过来,两毛钱一斤,去掉路费和人工,盈亏平衡行了,这么便宜,每天在郑州卖掉五吨有问题吗?(五吨正好是一车,少了不值当了。)每天限时供应,分时段限量销售,每天累计销售的时间为4个小时。
这把聚划算的模式用到了线下,限时限量的原因是为了制造紧迫感,每天一款菜,这么打下去。
限时4个小时,那剩下的时间干嘛?卖其他的菜?
不是,剩下的时间办理储值卡,或者教会消费者手机下单买菜。
储值卡消费是他们的一大特点,60%的顾客是用储值卡消费。
所以,这是一个金融门店、吸客门店,不是卖菜的门店。为啥不卖呢?
要想买菜,到网上去,要培养他们的这种预购的习惯。
第三道网要干掉的是社区菜市场。全郑州80%的蔬菜销售是社区菜市场的天下,但他们都是分散的,没办法形成合力,如果菜篮网一百家门店同时做单一菜品的聚划算,一圈圈洗礼下来,对菜市场的冲击是很大的,将来能抢占10%的份额,那了不得了。菜篮子工程向来是政府关注的要点要是能做到10%的份额,基本上可以成为政府的参考体系了。
到这一步,整个模式体系,算是讲完了,其实还有第四道网,是物业体系,不过这件事要到明年才启动,三年后才会成型,暂时不说了,但说到底,那个才是门槛,是从家庭助手到社区管家的延伸。
他们的菜这么便宜,还会带来另一层变革,那是B2B客户,很多餐饮企业老板很愿意从他们这里采购,但是,这动了某些群体的利益,对他们的蔬菜挑三拣四,后来,他们主动停止了B2B业务,但没想到,省直机关的食堂主动要求供货,目前这种业务虽然仍然有,但还处于一个博弈过程中。此外,他们在供应商方面的整合,也已经非常厉害,与河南的各大食品类生产商基本都有合作,唯独在仓储、配送方面,还是不敢扩张,因为资金略有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