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多来白酒行业所经历的种种挫折和挑战,已充分证明变革、突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在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看来,宏观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将对白酒行业的突破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着较大考验,必须发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以及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他分析说,白酒行业的突破也必须紧紧抓住这三个关键着力点。
姚景源认为消费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13亿人的庞大消费市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有优势,消费一方面是稳定存在的,并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升级,只有保持消费引擎的强劲动力,经济发展才能健康持续。”
尽管当前国内经济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但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识仍然很强。“从全球范围来看,可以说中国消费正在拯救世界。”姚景源分析说,在欧美及日本、韩国等地,普遍越来越重视中国游客对消费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2013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9800万人次,今年预计这一数字将达到1.2亿,如果以人均消费一万元计,能带来一万亿的消费总量。在姚景源看来,在提倡扩大消费的同时,要重视现有的消费能力和规模。“对于白酒同样如此,要通过我们自身的创新突破,增强消费者对白酒的消费信心,真正使白酒消费活跃起来。”
而投资虽然较少直接作用于白酒市场,但却会带来经济结构的剧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和质量产生飞跃。“这是白酒突破的重要机遇,”姚景源认为,比如基础性投资的潜力进一步释放,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民生水平的提高将扩大白酒消费空间。但白酒企业必须意识到,社会发展带来的利好并不是“平均主义”,而要求酒企通过具体的品质和文化创新,去迎合新生消费需求,反之则会被社会进程所淘汰。通过研究社会发展与需求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导行业理性行为,这是白酒突破的必要之举。
出口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姚景源认为其前景看好。由于美国和欧盟的经济都表现出良好的恢复性增长势头,以及日本国内经济的有效改善,必将带动全球经济形势向好。“对于国内企业,包括白酒企业的出口销售,这应该是一次重要机遇,必须尽快谋定有效的出口措施,改变观念,创新方法,取得在国际市场的占位突破。”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规律性的正常表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表示,从国际比较来看,当一个的人均GDP超过11000国际元之后,经济增长会出现一个很明显的下降阶段。
比如德国在1947年到1969年期间经济年均增长7.9%,1969年人均GDP达到11000国际元以后,之后的经济年均增下降到3.1%,降幅达到60%;韩国的人均GDP在1995年达到11000国际元,随后经济年均增长从8%下降到4.6%,降幅超过40%。
“因为当经济水平超过这个水平线之后,原有模式与结构下的增长动力将逐渐削弱甚至消失,必须要转换到新的发展动力,这个过程会导致经济下行。”任兴洲分析说,目前我国人均GDP水平即将达到10000美元,已经明显表现出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发展趋势。“比如服务业的发展,比如互联网经济的崛起,这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深远影响,人们的业方式,思维方式都与以往截然不同。”
考虑到白酒行业作为民族传统产业以及特殊的社会地位,其发展形势与宏观经济保持着紧密的同步性,白酒突破同样要依赖于新动力的开启。任兴洲认为,白酒突破的新动力首先来自机制和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对于白酒企业们而言,这是下一阶段的首要突破点,“要借改革之年的东风,完善我们的治理结构、决策机制和激励机制等,靠改革红利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白酒的突破动力还来自于真正意义上的消费升级。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对白酒市场的调研情况,任兴洲认为,“白酒消费升级”必须是自身的与时俱进,从生产酿造工艺的创新着手,从产品层面首先实现升级,并结合对市场、细分群体、细分需求的认真研究,加强有针对性的市场服务。总之白酒消费升级绝不是涨价拉动或者炒作概念,而是消费者对白酒体验的质变提升。
此外,任兴洲认为,白酒的突破发展必须要“走出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在全球范围布局销售网络。国际化不仅仅是具体某个行业的未来方向,而是一个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必然要到来的历史阶段,不能适应国际化竞争的行业,很难逃脱被淘汰的命运。在任兴洲看来,白酒在国际市场的突破,不妨寻求一些创新的载体和途径,以提高效率,“比如绿地、万科等一些房地产企业,在国际市场发展得比较好,他们的一些建设项目完全可以跟白酒企业结合,既突出了东方特有的文化品位,又传播了白酒形象,达到双赢的效果。”
将白酒突破置于社会趋势的大背景下,我们会发现其具有“内建”、“外延”的双向特征,即在完善内部建设,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寻求向国际市场、新兴领域的延伸。中国白酒变革与突破的成功,将是内外兼修、双核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