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都会选择创业。而创业有8个层次,你属于哪一类呢?街头小吃利润薄、档次低,似乎永远都无法摆脱“草根”的帽子。然而市场总是充满着无限可能,即便是一碗冒菜,也能步步为营成功逆袭,最终赢得市场先机。
有人曾戏称,“火锅是一群人的冒菜,冒菜是一个人的火锅”.
在中国一提起小天鹅、德庄、傣妹等火锅连锁企业,几乎是无人不知;而冒菜与火锅同宗同源,皆以麻辣口味为主,不仅更加快捷、方便,而且成本低、操作简单,却一直默默无闻。
市场从不缺少机会,善于捕捉机会的人往往能占得先机。不知从何时开始,带有脸谱标志的“三顾冒菜”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成渝两地、各大省市,甚至远至海口、新疆、西藏、内蒙,为这一空白市场撕开了一个裂口--创立不到5年,“三顾冒菜”年销售额超过两亿元,在全国拥有直营、连锁店八百多家,一举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冒菜连锁企业。
曹闽和他的“三顾冒菜”,是一个如何把传统街头小吃迅速打造成全国美食连锁品牌的商业样本,亦是一则草根创业者在不断地“试错与试对”中赢得市场的创业案例。
生意是弓,文化为箭
2008年5月以前,曹闽从事着化妆品和日化用品的代理生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没想到,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把曹闽的生意毁于一旦,多年积蓄化为乌有。
一夜回到解放前。曹闽的生意丢了,好在做生意的头脑还在,他开始寻觅商机从头开始。
一次他去朋友家做客,途中发现一间又小又破旧的冒菜馆竟然食客爆满,排起了长队。次日他便前去试吃,几样素菜,煮熟之后浇上特制的汤汁,不但上菜速度快,而且口感与火锅非常相近,对于爱吃辣的人来说,无疑是便捷和美味兼备的最佳选择。
他留心观察后发现,这种小吃操作非常简单而且成本极小,再加上人流量大、翻台率高,曹闽判断,其利润应该超过50%.原来商机就在身边。
项目有了,那就马上开店?曹闽并没有这么做。
他首先思考是,如何将冒菜做成一种洋气的生意,而不是街边脏乱差的小店?他深知,餐饮名牌如同肯德基、星巴克、全聚德等,有故事、有内涵,其品牌有辨识度,这与其他同类竞争者产生差异化,让消费者印象深刻。
那么,向来“接地气”的冒菜,其文化从何而来?
经过查阅大量资料和走访一些成都本土文化名人,曹闽还原了一个关于冒菜的历史渊源:早在三国时期,制作简单又美味的冒菜就在巴蜀大地盛行。人们熟知的《三国》中,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为不打扰孔明休息,遂在茅庐外架锅,煮起冒菜。后孔明被香味吸引,出来与刘备相见。借此,冒菜的渊源便可以归结为三国文化,曹闽便取三国中着名桥段“三顾茅庐”这个典故,将餐厅取名为“三顾冒菜”.
“三顾冒菜”首家店在四川德阳开张。为了将“三国文化”更深地融入细节当中,曹闽把特制菜品招牌牛肉改为“冒张飞牛肉”、凉糕叫“貂蝉拜月凉糕”,梅子酒用古色古香的酒壶盛着,取名“青梅煮酒”.
此外,菜式套餐他也颇费心思:单人套餐叫“单骑救主”,两人套餐是“煮酒论英雄”,三人以上称为“群英会”,再配以装修和餐具的仿古气息,“三顾冒菜”的店面主题鲜明,在德阳那条餐饮门店林立的街上格外引人注目。
生意和文化,曹闽这样将二者恰如其分的融合,给街边小吃赋予文化内涵。生意的弓配文化的箭,成功似乎一触即发。
变则通,通则达
生意场从不缺想法,难题是如何把想法兑现。“三顾冒菜”高调开张的第一天,便遭遇了冷清:销售额不到100元。一个月下来,生意最好的时候也仅有400多元入账。
店里的生意始终不温不火。究竟怎样才能打开局面?
曹闽意识到了自己的疏忽,仅仅有文化渲染是不够的,既然是餐厅,那么味道才是关键。餐饮其实更需要一种“产品经理”思维,必须在客户体验上花心思。
首先是菜品的丰富化。曹闽“丰富化”分为两层,一是种类的丰富:冒菜本来只有素菜,曹闽在素菜的基础上加入了各种肉制品,甚至还推出了秘制招牌牛肉。如此一来,消费者不但选择范围更广,更对秘制类的食物产生一定的粘性,成为他们每次消费的必点菜品;
二是合理的定价策略:荤素搭配的同时,价格也必须有合理的搭配,比如金针菇比较畅销,它适宜作为拉动销量的菜品,而不是利润型菜品,以便宜好吃的菜品带动利润大需求少的肉质品,才能保证整体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