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厂家的产品,并不是越多越好,有时候产品越多,反而会让盈利下降。
一个县级经销商代理大小品牌38个!其中,大到双汇、燕京啤酒,小到不知名的油盐酱醋、榨菜,样样俱全。另外,仓库近1500平米,铺货车8辆,员工21人,年营业额却不到3000万。最关键的是老板觉得哪个产品毛利都不低,可年底一结算,年年不盈利。老板觉得有问题,却不知道问题在哪里!有高人指点说:产品太多,推广没有重点,库存太大,呆滞库存太多,占压资金太多,财务成本偏高,哪个都能销一些,哪个都不上量,哪个都难以做成当地第一品牌。
其实,经销商代理产品的数量与其营业规模大小、盈利水平高低并没有正比关系,不是代理产品越多,销量就越大,利润越高。真正做大做强的经销商,其产品线反而是少而精的,这样才能集中资源、精力实现单品聚焦突破。那么,经销商应当如何整合代理产品?该砍哪个?该保留哪个?如何进行组合?有什么标准和方法?
品牌知名度确定法
如何评估代理品牌中哪个品牌知名度高?方法其实不复杂:如果同一品类代理有两个品牌,保留一线品牌,放弃二、三线品牌。例如方便面代理有康师傅、今麦郎,那就保留康师傅。如果一线品牌代理有两个品牌,例如娃哈哈和农夫山泉,则保留趋势好、利润高、服务好的那一个品牌。保留品牌产品的好处是:
1、品牌产品管理规范,跟着规范的企业,经销商也能更快成长。
2、品牌产品铺货容易,可以让渠道客户产生黏性和忠诚度。
3、可以带动其他产品的铺市和销售,尤其是利润可观的产品。
4、品牌产品遇到危机时销量受到的影响最小、恢复最快,而二、三线品牌以及没有品牌的产品销量下滑幅度往往较大,恢复期也较长。
产品周期确定法
任何一个产品或者品类都有四个周期: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再强大的品牌,如果产品进入成熟期或者衰退期,经销商的个人经营能力再出众、网络再好,也改变不了产品销量下滑的趋势。
例如随着电的普及,作为蜡烛经销商,你再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销量下滑的趋势;例如碳酸饮料,全世界范围内的饮用人群在减少,已经进入衰退期,尽管你现在还有很大的销量,但未来的预期必然下滑;例如方便面,消费口碑越来越差,重复消费人群不断减少,你采用什么方法能保证销量的增长?例如售价在10元以下的白酒,随着消费水平、购买力提高,主流价格带不断上移,这一价格带的产品必然会退出历史舞台。总而言之,经销商要保留朝阳产品,砍掉衰退期产品。
特色产品确定法
消费者购物时心智模式中都有某个品类的购物菜单,消费者首选的产品要么是“第一”,要么是“唯一”.第一是品牌也可能是习惯性购买,唯一是特点。第一的东西未必持久,唯一产品必然持久,因为唯一具备不可替代性,而且唯一的诱惑力远远大于第一的诱惑力。不管在多么不好的经济形势下,都有某些有特点的新品类销量快速增长。方便面整体增量乏力时,统一推出老坛酸菜牛肉面,使企业起死回生。统一饮品一直不温不火时,推出冰糖雪梨,销量迅速提升。以杏仁露为主的露露一直徘徊在年销售额20亿元时,养元推出核桃露疯狂增长,势不可挡。
同样做为植物蛋白饮料,养元主销核桃露,承德露露主销杏仁露,银鹭主销花生露,养元也有杏仁露,但在消费者购物菜单中露露的杏仁露才是最正宗的。这就是特点。所以经销商要评估代理品牌中品类或者单品的特点,保留有特点的产品。
市场上的所有产品都有特点。但很多产品的特点是伪特点。判断一个产品有没有特点、特点是不是真的,有几个简单的工具:
1、这个特点是不是独一无二的?我有别人没有,独家技术或者专利。即便别人有也是模仿我的。例如秋林的格瓦斯,白酒中的茅台。
2、在同一品类中能不能让消费者首先想到你?例如红烧牛肉面所有的方便面企业都在做,但消费者只要想到红烧牛肉面就想到康师傅。
3、特点只有一个就够了,一个产品特点很多,等于没有特点。例如王老吉--下火;沃尔沃--安全;乐源果粒橙--大果粒。
4、特点简单、容易记、容易产生联想。例如农夫山泉--大自然的搬运工;六个核桃--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产品卖点一定是产品最本质的东西。越是本质的东西越简单,越容易让消费者记住。
5、品质能够支撑卖点。品质没有保障,再好的卖点也没有销量。
品类空间确定法
产品的绝对销量和品类空间有直接的联系。品类空间和容量大的产品,相对容易上量,品类空间小的产品,上量很难。例如:一个县级经销商做核桃露一年可以销售2000万,但用同样的精力和资源推广一个苹果醋,200万可能都难以实现,因为苹果醋的品类空间太小、消费人群太少、消费频度太低。 品类空间决定市场容量,市场容量决定产品容量,产品容量决定经销商的销量。所以需要盘点你代理的所有品牌,哪个品牌的品类空间大就保留哪个,哪个品牌的品类空间小就砍掉哪个。
品类借势确定法
猪会不会飞起来,几乎所有的人都说猪不会飞起来。台风来了呢?台风来了猪就能飞起来,人也能飞起来。这就是借势!经销商在产品确定上同样需要借势。有些经销商市场敏感度较强,会代理超前的品类。但是新品类前期引导推广、市场培育是需要时间的,很多人好不容易代理一个新品类,坚持不了多久便放弃了,就像孩子快要养大的时候却送给了别人,只能后悔不已。
自2008年开始,功能饮料很火,很多经销商敏感度很强,借势代理功能饮料,大赚一把;这几年植物蛋白饮料热销,很多经销商马上争取代理权,生意快速扩张发展。这就是品类借势营销。茶饮料、功能饮料、植物蛋白、冰糖雪梨、水、凉茶、老坛酸菜、小面包、薯片、白酒等等品类都火过了,你借上势了吗?下一轮的香蕉牛奶、红酒、高端水的势你能借上吗?
产品毛利确定法
经商的终极目的是承担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是能创造合理的利润。经销商要评估所有代理产品的毛利,要核算所有的运营费用。如果一个产品很畅销,可毛利空间连费用都兜不住,你还有什么理由保留它?经销商要设定最基本的产品毛利标准:方便面的毛利不低于5%,饮料不低于10%,休闲食品不低于15%,白酒不低于30%.凡是低于这个标准的则无条件砍掉,否则你的销售额越高,亏损额就越多。所以,在产品的取舍上要坚持一点:所保留的产品毛利必须高于平均毛利。
需要注意是,即便最终保留的产品符合以上几个条件--朝阳产品趋势好、有独特的卖点、市场容量大、品类趋势好、可借势发展、高毛利,经销商还要考虑产品的组合、互补性以及兼容性,尤其要考虑淡旺季、高利润于通路产品低利润、主销与配车、跑量产品和形象产品组合等因素的影响。否则就会出现手中全是一线品牌,利润率偏低或者半年很忙、半年很闲,资源浪费的现象。产品整合的最终的目的:
1、从做到到做少,做少到做精,做精到做特。产品少而精,精而特,保留的产品自己不打架,互相成就。
2、自己的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费用最小化。
3、让二批和零售终端尽可能多的需求产品从自己一家进货。这样可以培养尽可能多的忠诚二批和零售终端。忠诚二批和零售终端越多,经济危机和淡季对你销量的影响就越小。
所以,经销商们在代理产品时一定要讲究质量(包含多方面),不能只求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