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收购龙凤【谋划】
三全“娶”龙凤,“婚后”或将面临着哪些挑战?三全又将如何化解?就此,中国食品报冷冻产业周刊专访了三全食品董事长陈南。
“复兴龙凤”,三全有信心
食品行业的并购并不鲜见,但速冻食品行业的并购很少,对三全来说,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三全食品董事长陈南坦言,此次并购龙凤,三全面对的挑战也比较大,“毕竟并购对三全来讲,过去没有经历过”.
虽然这起收购还仅是意向性协议,目前签订的框架协议,存在不确定性,但据相关证券公司的相关人士分析,三全与龙凤的并购框架协议二也已公告,说明程序正在按计划有条不紊进行。一般而言,框架协议签订后几个月内,买卖双方“八九不离十”都会签订正式买卖协议。
2月22日三全食品对外公告了欲收购龙凤消息,而2月25日下午,美国亨氏集团中国区总裁司马瀚即率领50多名龙凤食品中高层管理人员抵达郑州,走访三全。
“晚上吃饭一共9桌,三全和龙凤的管理层很多都是第一次见面,后来互相敬酒,交流沟通非常好,气氛融洽。”
不仅是这次双方见面交流令陈南“满意”,其实在此之前,三全对龙凤“产生好感”之后,也反复掂量过一旦“娶了”龙凤后要怎么做。“对我们来说,这次收购的不是陌生企业,所以我们敢出手,出手快,如果不是同行,我们也不敢去做。我们做的都是自己熟悉的行业。”陈南说。
无论是对媒体还是对龙凤的员工,陈南已多次表示,三全和龙凤两品牌以后要比着发展。并购后如何把龙凤这个品牌发扬光大。“不要光看到有利的,也要看到不利的。但是,我们还是有信心的。”
双品牌既独立运作又协同互补
目前,三全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超过27%,连续多年位居第一,龙凤大约拥有4%的市场份额。三全食品收购龙凤以后,不仅国内速冻市场格局会变,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华创证券相关分析师认为,行业本是三全、思念、湾仔码头、龙凤四强并列的格局,收购完成后,三全的市占率有望达到第二名的1.5倍,与竞争对手显着拉开距离。
龙凤是老牌速冻企业,中国速冻食品业的开山者,具有全国性品牌、渠道、产能优势,产能在10万吨以上。华东是龙凤的传统优势市场,目前龙凤销售区域缩减在上海、天津等地,龙凤在华东市场年销售额2亿以上,而三全在华东相对弱势,收购后有利于三全整合龙凤在华东市场的品牌、渠道、产能资源,完善全国布局。
“相对而言,三全在华东市场弱一些,但并购后,三全龙凤两个品牌叠加,整体的行业话语权就上去了。”不过陈南不止一次表态,并购完成后,龙凤品牌要独立运作,保持品牌独立性,不纳入三全体系。“生产、物流后台可以整合,但品牌渠道不整合。”
而且,陈南说,三全和龙凤也要竞争,团队之间有考核,龙凤也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品牌,我们担心三全的体系慢慢会把龙凤吸收了,所以要保持两个品牌独立运作。
虽然两个品牌要比着发展,但在陈南看来,“两个品牌的竞争,也是兄弟竞争,是一家人,真有矛盾,还有家族有威望的族长出来协调,解决问题。亲情血缘关系在,加上后期品牌重新梳理,产品线不断改造,所以复兴龙凤品牌不仅有希望,也有足够的信心。”
同样都是速冻食品生产,三全和龙凤产品上存在同质化,并购后产品如何布局?“目前没有定位哪个品牌为高端、低端之分,没有人为的错位。还是那句话,生产资源可以互补,但两个品牌是各自独立的。产品布局,下一步有待于和龙凤沟通。”
恢复市场是接手龙凤后的首要任务
曾是台湾食品的四大品牌之一的龙凤食品,进入大陆市场后,一度也是速冻食品的行业老大,让不少土生土长的大陆速冻食品同行望尘莫及。
2004年以后,亨氏入主龙凤食品。由于亨氏的主营业务和龙凤不同,并购整合并不理想,业务团队上变动过大,对龙凤食品的经营产生了不利影响。此外,龙凤食品还曾接手酱料业务,分散了精力,于是逐渐衰落。
这一次与三全“联姻”被业内看好,因为龙凤至少和新“东家”三全食品的主营业务是一致的。
尽管还在收购协议阶段,但龙凤人早在“收购框架协议”一出来,就收到了三全“给龙凤员工的一封信”.
“三全起步时,龙凤的创始人叶老已经带着理货、巡场等管理理念来到了大陆市场。”陈南说,三全是学习者,以开放的心态,一定要学习龙凤的优势,管理理念。“龙凤管理没问题,暂时出现困难主要是经营策略问题,错误也不在龙凤的员工。”
恢复市场、恢复消费者对龙凤的印象,将是三全收购龙凤后首先要做的。陈南认为,龙凤不仅在上海等华东市场不错,“龙凤品牌的知名度,去市场做个调查,问消费者知道冷冻食品吗,知道汤圆吗,肯定有不少人会把龙凤说出来。因为龙凤的基因不错,企业和品牌质地也不错。”
目前龙凤在市场上的产品以汤圆和面点为主,龙凤在台湾做过多品项产品线,还曾全线布局国内市场,“消费者跟龙凤分开也就这几年的事情,两者好像是大学同学,彼此一见面还有印象,但再过几年就不好说了,变成小学同学就不好办了。所以唤醒消费者记忆,复兴龙凤也是有希望、有信心的。”
【对话陈南】
2月26日下午,一向低调、谦虚的三全食品董事长陈南,接受了冷冻产业周刊记者的专访,详谈龙凤三全姻缘的前前后后。
按照约定时间到达三全公司时,接待人员对记者说:“董事长还在开会,请在办公室稍等。”但她的话音没落,身穿天蓝色毛衣的陈南已快步走了进来,“你们已经来了啊。其实也没什么要说,目前还只是签订框架协议,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我也是要先问问董事会秘书的。”他说完哈哈一笑,气氛顿时轻松起来。
“手里牌多了,就好做”
记者:三全出于什么考虑收购龙凤?看中龙凤的哪些地方,品牌还是市场份额?
陈南:我们看中的是龙凤的基因。消费者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产品品牌也是有区域特点的。龙凤在台湾出生,有别于偏北方特质的三全。此外,还有龙凤的管理理念、优势渠道等。
三全之前一直为如何发展火锅料困扰,现在收购龙凤以后,找到了一个切入点。收购后双品牌怎么打?其实很多东西可以嫁接,火锅料可以用龙凤这个品牌来做。手里牌多了,就好做。
记者:十年前,三全还在埋头紧追龙凤,2004年前后龙凤当时还处于行业老大位置,听说您当时曾对三全员工感慨:什么时候能赶超龙凤?如今收了龙凤,您心情如何?
陈南:所以说,行业竞争很严酷,做事要留余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们也处在这个环境中。各项工作要做好,要有前瞻性,别人十年时间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可能同样也会遇到问题,因此现在不是得意忘形的时候,工作要做好。
即使收购到龙凤,未来挑战还是有的,能不能给龙凤找到一条持续发展的路,还有压力。未来怎么办,龙凤尽管有优势,但我们还是要动脑子筹划。不过三全这么多年就是专业、专注,既然要把龙凤拿过来了,还是有信心的,先不说别的,产品改造,品牌塑造,首先是要恢复市场。
记者:去年思念从新加坡退市,如今三全又收购了排名第四的龙凤,作为局内人,您如何看待未来的行业格局?
陈南:我个人认为,格局不会有变化吧。媒体这样说,我也不好讲,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吧,短期没有,长期也要看三全、龙凤团队的努力吧。
记者:有媒体报道说,三全收购龙凤是为了打压思念?
陈南:我看了网上、微博上对这篇报道的转发,其实这是一篇说法最欠妥的报道。三全、思念历史上,双方关系也不是这样(打压),思念也是令我们尊重的企业。思念做房地产,它种了三盆花,我们只种一盆花,我们没去做房地产,就做个专注的事,卖汤圆。
三全收购龙凤,是基于自己的需要考虑,主要是品牌基因的差异化。龙凤是舶来品,拥有海派文化,三全是本土的,二者品牌有差异化。另外渠道上,两家叠加后也是有利的。
三全不可能为了增加几个市占率、为了打压对手而并购。
引领行业必须总领先半步
记者:最近以来,三全可以说是动作不断,参股万达期货,布局养殖产业,现在又并购龙凤,动作都挺大。对于一向稳健的三全来说,这一系列动作,是否意味着经营思路和经营风格的转变?在考虑多元化经营吗?
陈南:这几年三全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是三全每年不断推新品,想引领行业,总是比别人领先半步。不断创新才能发展,像总经理等人,比较年轻,有想法,公司现在团队都很年轻,像产品经理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企业要有活力,千万不要让人认为是老字号,品牌一定要定位年轻。
三全养猪其实是把产业发展“往上游走”,包饺子、包包子都需要原料,我们每年要消化掉40万头猪,自己养殖替代外采,等于增加了利润,有了上游的东西,下游的经营竞争力也提升了。
记者:2009年您接任董事长,能否谈谈这几年来的感受和体会?
陈南:我现在在公司也 “退二线”了。我还是趋于保守,三全发展到今天,有“踩油门”的人,而我往往是“踩刹车”的人,要更多考虑不利因素。企业的每个决策,都是大家集体研究的,决定以后有分工,定期听汇报,不是靠一个人做的,董事长做的,可能也会被否。
记者:三全的家族成员对公司有绝对控股地位,一直有人说,三全是一个家族企业,您对此怎么看? 三全需要“去家族化”吗?
陈南:三全的管理和大企业是接轨的。我们有很多高管也是外企来的。对我们三全管理层来讲,无非是几个利益关系的平衡:在哪里发展有空间,在哪里发展更利益最大化,在哪里发展时间更长。企业能搞好平衡,人才人员就没啥大问题。
这次亨氏带领龙凤的团队来走访三全,他们吃饭时也看到,都是职业经理人之间在沟通,气氛融洽,没看到谁非常抵触。真正接触过三全,会发现三全也是有思想的企业。
吃饭时,很多人是第一次见面,亲眼看到三全也并不是这桌是你姑、那桌是你姨的家族企业,后来互相敬酒,交流沟通氛围很好。三全是家族控股,但不是家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