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志国,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市值由57亿元提升至462亿元,青岛啤酒进入“世界品牌500强”,成为世界第六大啤酒厂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金志国打小就知道生活的艰辛。他5岁开始烧煤炉学做饭,7岁跑市场捡烂红薯。1975年,青岛啤酒厂到青岛一中来招聘,金志国第一个报了名,“只要有饭吃,就是天天洗啤酒瓶也乐意。”
没有想到,进了工厂的第一份工作还就是洗瓶子。10天过后,金志国可在30秒内让12个酒瓶全部到位,并练就一天洗出300个啤酒瓶的绝活。
1993年,青岛啤酒上市,此后公司大举扩张。没有想到第一步就搞砸了,收购的西安汉斯半年不到就陷入亏损,这个时候,金志国站了出来,“汉斯一天不赚钱,我就一天不要工资!”于是,金志国成了汉斯啤酒的一把手,他开始大刀阔斧搞改革。
按劳分配、研究市场、整合品牌,天道酬勤,汉斯第一年就扭亏为盈,盈利214万。到了1999年,利润突破5000万,等到他调离时,汉斯利润已经突破1个亿,成为青岛啤酒的重要利润来源。
在西安大获成功后,2000年,金志国再度委以重任,掌舵北方事业部,“分管西北、华北市场,重组北京五星和三环亚太啤酒厂。”
10月,一个爆炸性消息传来,华润携手南非SAB集团,一举吃下西南最大的蓝剑啤酒,并利用西南的市场和网络,力推雪花啤酒,“雪花一跃为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啤酒。”反观青岛啤酒,虽然收购了150多个牌子,拥有超过1000个品种,但关键的是,因为太照顾原企业的情感,并没有整合旗下品牌,大小品牌各自为政。为此,金志国果断出手,“统一思想,收缩战线,收复江山。”
金志国从“大企业病”开始动刀。第一招是导入竞争机制,“把狼性引入青啤,打造一个能叼来肉的团队。”第二招是推行竞聘上岗,“总部8个事业部总经理,一次性换7个,下面47家啤酒厂经理,半个月撤了20个!”第三招是引入ERP系统,实现集团同一张网、同一个账号,“统一查询产销量、全员业绩透明化。”
2002年6月,收复市场的战役首先从东北打响。为此,金志国在东北蹲了两个多月。针对东北爷们喜欢喝纯正口感的特点,他亮出的王牌就是青岛纯生,仅仅半年后,青岛啤酒一举拿下哈尔滨10%的市场份额,顽强地在东北站稳了脚跟。
等到2008年北京奥运结束之时,青岛啤酒销量已经成功突破100亿,以24%的占有率名列榜首,
金志国在战略、营销、品牌以及管理等诸多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引领青啤变革与创新。成功化解青啤股权结构性危机,搭建充满变革与创新活力的完美团队。4年后的2012年,青岛啤酒的净利润升至17亿,11年增长了15倍,公司市值从57亿增加到462亿,暴涨7.1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