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东石镇萧下村老菜市场拐角处,是70岁老人萧传宗的“固定舞台”。每天上午9点30分、下午2点30分,他都会准时出现在这里,跟厝边们话仙!瞧他眉飞色舞、神采飞扬的样子,一点都不像瘫痪多年的人。厝边们都记得,15年前中风瘫痪后,老人曾一度郁郁寡欢,身体日渐衰弱。直到后来,他才渐渐有了笑容。“这都是他家老二的功劳啊!”说起此事,厝边们都竖起了拇指。
这事还得从老二萧庆良的生意说起。1995年,正是萧庆良人生最低谷的时候,父亲又不幸病倒,中风偏瘫。不久后,他因为生意失败,债台高筑,被迫抛下老父,跑路到云南。儿子的落魄,村民的冷言冷语,间接加重了老人的病情。为此,萧庆良一直感到内疚不已。在事业取得成功后,2002年萧庆良想起把做生意学到的心理学用到了父亲身上,即精神治疗法。这年春节,萧庆良拿出16万元,以父母名义给全村500多名老人和困难户发红包,最少的300元,最多2000元。为了感谢萧传宗夫妇的善行,许多人都送来了匾额,老人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恢复了健谈。萧庆良又带着父亲去北京、西安旅游。回来很长一段时间,老人与村民话仙时,还时不时“吹”起北京见闻。这几年,萧庆良继续以父母的名义做各种善事,捐款达数百万,想着法子让老人高兴起来。渐渐地,父亲的精神越来越好,气色红润。
说起让父亲重新恢复笑容的诀窍,萧庆良总结说就是要让父亲“有种荣誉感,找到生活的价值”。
当然,萧庆良做慈善并不仅仅是为了给父亲治病。父亲的变化,更让他体会到,人要早积德,边做事业边做慈善。“如果等到我60岁再做慈善,父亲就无法享受这种成就、荣耀带来的精神治疗法。”萧庆良说,一个人如果早做慈善,或许在不经意中就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