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关键字

蔡衍明:从小企业到大品牌的成长

中国食品饮料招商网   2019/7/29

在蔡衍明19岁时,父亲接下朋友的宜兰食品厂的股权,但却没有时间经营.于是蔡衍明自告奋勇,开着福特雅士车,拿着公司印鉴,一个人从台北到宜兰食品厂上班.年纪轻轻的蔡衍明当起了总经理.

没有文化,也没有管理知识的蔡衍明,刚到厂里时完全找不到头绪,账也看不懂,人也不认识,又不敢问.损益表是赚是赔,他也不知道,只知道红字是赔钱,黑字是赚钱.连印章可不可以盖也不知道.因为要管200多人,只好每天早上7点半去看员工打卡.打完卡,又不知道干什么.

虽然一时还摸不中生意的命门,但蔡衍明还是拼命想着如何挣钱.当时,宜兰食品厂是一家外销加工厂,主要生产鱼罐头.蔡衍明觉得做外贸要看别人脸色,于是决定将其转型为内销品牌,并开始生产"浪味鱿鱼丝".

然而生意的状况却出乎蔡衍明的预料,做内销要赊账,东西卖出去却收不回来钱.初涉商海的蔡衍明初尝败绩,宜兰食品厂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竟然赔了一亿多新台币.不仅将厂里原有的资本全部赔光,还需要家族贴钱来补救.

事实上,从小过惯了富日子的蔡衍明差点儿没挺过那段日子.蔡衍明说,"从小我日子过得奢华,经不起那种没有自尊的生活.那次赔钱后,大家都看不起我,说我是败家子.当然人家不会当面这么讲,但我看人家的眼神就怕,就认为人家那么说我."

这次教训不仅使蔡衍明性情大变,也极大激发了他努力奋斗的意志.后来,他抓住了一次机会,就此开启了自己的旺旺帝国.

宜兰食品厂的经历,使得蔡衍明安下心来认真思索那两年的成败得失.

蔡衍明不认为自己输得一塌糊涂,他开始认真学习一些管理的知识,并时刻关注市场上的风吹草动.往往一连好几个月,他都在市场上跑.后来他回忆说,"那次打击实在是太大了,我没脸回家,这也好,我天天在市场上转悠,终于明白了市场到底需要什么."

功夫不负有心人,蔡衍明发现台湾的稻米过剩,米果产品在台湾并没有做起来.日本的米果产品虽然在本国已经风靡,但是还没有发现台湾市场.于是,蔡衍明发现了从日本引进米果这样一个机会.

与64岁大亨合作

然而,如何利用这个机会才是关键.当时最稳妥的做法就是做中间商,从日本进口米果,然后到台湾销售,然而如此一来台湾的原料优势就没了,而且蔡衍明的本意并不是如此,他要做的就是自己建厂,生产自己的米果.

于是,他跑到日本找"米果之父"桢计作,希望与他合作.然而当年桢计作已经64岁,蔡衍明只有23岁,很显然桢计作对这个合作不甚赞同:"我年纪和你差这么多,和你合作,如果不成功,我会被人家耻笑.你不成功,我这个社长也要辞职."

对于桢计作的拒绝,蔡衍明并没有灰心.他经常在桢计作下班的路上等他,跟他商量合作的事情.与此同时,他经常回到台湾调研市场及建厂的相关情况,并作出自己的计划书.当桢计作看到蔡衍明计划书不断完善的时候,他认为这个小伙子确实用心了.于是,信奉"缘分"的桢计作最终接受了出现在他面前的这个中国人,蔡衍明拿到了制作米果的技术.

有了米果技术,蔡衍明并没有马上就开始建厂,而是通过父亲和以前的老员工,对建厂做了周密的安排.

蔡衍明很快推出了旺旺产品,并迅速占据台湾米果市场老大的地位.当时,台湾地区已经有统一和味全两个很大的食品公司,旺旺要在当地寻求超越并不容易.蔡衍明嗅到内地市场的无限商机,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将旺旺集团落户湖南,开始抢滩大陆.

1993年,旺旺集团参加了郑州糖烟酒展销会,这种来自台湾地区的美味米果一下子赢得不少订单,可谓盛况空前.但奇怪的是,当蔡衍明将货运到内地之后,却没有经销商来交钱提货.来不及零售的产品如果运回台湾,会产生大量的运输成本,情急之下,蔡衍明决定将这批产品分送给上海、南京、长沙、广州等地的学生试吃,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孩子们的喜爱让旺旺的名号迅速走红,成为打开内地市场的转折点,旺旺集团的版图迅速扩张.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何亮亮曾在节目中评价,当时在内地,大米做成的零食非常少,蔡衍明抓住了市场的空白.

蔡衍明把米果这一售价不过几元的休闲食品迅速做到几十亿元的资产.2009年,公司进行重组,核心的食品饮料业务单独剥离在香港成功上市.

子女都没有高学历

如果去过旺旺集团的总部,就能在大门前看到两支立着的黑犬雕塑.蔡衍明曾表示,当年给公司起名时,曾梦到狗叫,就顺势给公司起名旺旺.不过,对于旺旺的解释,懂得变通的蔡衍明从来都是因应各种场合的需要,加以灵活解读.

蔡衍明说一不二的经营风格很有江湖气息,他给旺旺定义的公司文化是:缘,自信,大团结,没有多少现代企业的气息,更多的是蔡衍明鲜明的个人风格.

登上财富的金字塔之后,蔡衍明也曾以8亿4300万新台币,买下一架私人飞机,成为第一个在内地购买私人飞机的台商.不过,蔡衍明的家庭生活一直比较神秘,据报道,先后有7位女性为他生下了9个子女,而将要继承商业王国的蔡家子女,早早就被蔡衍明安排进入商界历练.

不同于其他家族的第二代继承人,蔡家子女一般都没有高学历,没有名师.

蔡衍明创业30载,在江湖上摸爬滚打,积累了浑身的"功夫"和经验.他由此断定,"街头智慧"是最棒的教育方式,遂将之灌输给自己的子女——读书不宜过多、实践方出真知.他甚至制定了一个规矩,孩子到18岁都不再升学,全部进公司工作.对此,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何亮亮表示,这种说法只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于是,尽管其长子蔡绍中学习成绩优异,但仍于2001年高中毕业后即告学业中止,转而进入旺旺集团开始漫长的"见习之旅".

蔡氏的这一主张与去世的"台湾经营之神"、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的信条如同一辙——尽管两者年龄相差超过40岁.王永庆之子王文洋当年到英国留学(当时台塑还没创建),硕士读完想继续深造时遭到父亲反对,学业差点中断,后勉强读完博士.王文洋听起来要比蔡绍中"幸运"一些.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更多名人新闻

点击或长按关注

上一篇:蔡衍明雄居台湾富豪排行榜首位 下一篇:旺旺集团董事长再登财富排行榜首位

蔡衍明相关资讯

招商产品

招商企业

行业资讯

好妞妞食品饮料招商网

好妞妞,招商牛! 找产品、招代理,有我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