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岗工人到公司总经理,从高考落榜青年到企业管理硕士,从民间小吃到特产名牌。他挑战命运,点击青春,寻找属于自己的星座。他就是赣州市第一届人大代表、赣州市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江西友家食品创始人吴友稼。
不经风暴不足以言雷霆,不历坎坷不足以话人生。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
1993年秋,对于吴友稼来说是多事之秋,高考落榜了,人生的憧憬被现实撕得七零八碎。当时,对于农村青年来说,上大学几乎是改变人生命运的唯一途径,争强好胜的吴友稼感到前途暗淡,命运不济;多少个不眠之夜他独坐蓉江河畔,思索未来。
天无绝人之路。1994年7月吴友稼有幸成为南康市浮石乡食品站的一名工人,从事营销工作,通过与社会广泛接触,他深感自己知识贫乏。于是,他利用到南昌、赣州出差的机会,专跑新华书店购买书籍。当时,社会上流行跳舞,每逢周未,单位上的年轻人西装革履上舞厅,吴友稼却在灯下吮吸知识的甘露。
20岁,是人生充满幻想的季节。然而,吴友稼在这花一般的年龄下岗,那是1995年夏天。吴友稼理性地接受这一事实,他冷静地思考自己的发展道路。当时,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吹遍赣南这片热土,众多下岗工人在市场经济中大显身手,撑起一方天。别人能干,自己也能闯。不找市长找市场,吴友稼凭借跑过营销经验,凭借在浮石刻苦求知功底,通过对市场的论证,他认为,赣南传统食品风味独特,虽然养在闺中无人识,市场开发潜力很大。父亲听说儿子要办食品厂,忠告说:“开发地方食品风险大,效益低,亏了可血本无归。”吴友稼苦口婆心地说服父亲。面对儿子的执着,父亲最终筹集了3万元支持他创业。
1996年吴友稼立马办起了南康同兴食品有限公司,在县城偏僻处租500多平米的房子,招聘十几名技术工人,马不停蹄地购进原料,很快生产出了产品,他淘得了第一桶金。可是,好景不长,由于种种原因,刚起步的“同兴”不得不偃旗息鼓。1998年,他筹资在金鸡岭开发区又一次创业,组建南康友家食品有限公司,建起4000多平米集销售、办公、生产于一体的大楼,决心甩开膀子大干一番;他清醒地认识到,小打小闹成不了大气候,企业必须创自己的品牌才能在市场上攻城掠地。于是,他正式推出“友家”品牌。
知识是春耕的犁铧,一旦穿入生活的荒径,就能硕果累累。
20世纪九十年代未期,年仅20岁的吴友稼以振兴赣南地方食品为已任,短短几年,便使友家食品有限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友家牌月亮巴抢占了省内外市场的滩头,并成功开发绿色食品“友家”系列--南瓜糕、南瓜酱、玉兰脆片等。然而,他并没有被暂时的成功所迷惑,企业规模越大,他越感到知识的底气不足。
于是,吴友稼把公司托付给部门经理管理,2000年,他独自北上,来到北京大学深造,专修企业管理硕士课程。在校期间,他一心专读圣贤书,无暇游览首都的名胜古迹,也没有心情观看名人表演。他认真聆听经济学家、知名教授的每一堂课,诚心与全国各地的企业家广交朋友。并把北大的学者及知名企业家邀请到公司为“友家”的发展把脉指路。
登高远眺,海纳百川。北大之行为吴友稼事业的腾飞插上了翅膀。他把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传统的食品开发中,开创了五个第一:第一个注册商标,使赣南地方特色食品树起品牌意识;第一个使用充气包装袋,解决了产品易碎,不便包装的难题;第一个进行降火处理解决了油炸食品易上火的问题;第一个使用新型无害防腐材料,解决了产品不便保存的问题;第一个研制自动机械设备,由手工生产转向现代化工业生产。
在市场竞争中先发一招,快走一步,谁就能获得成功。
短短数年间,友家食品公司以年产值递80%以上的速度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现已拥有职工近200人,主打产品“友家”月亮巴占据同类产品市场份60%,“友家”商标成为全省知名品牌。品牌效应扩张了市场,随之,“友家”月亮巴走俏香港、澳门,并走出国门远销越南。
与命运抗争,与自我抗争,吴友稼在奋斗中找到了自己的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