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关键字

扬子江传统食品发展史

食品饮料企业   2015/1/16

提起老字号,别以为都是祖传家业,子孙继承。如果说是继承,作为扬子江乳业公司后人的梅红运,继承的只是扬子江这块照片的无形资产。梅红运1984年顶职进公司,1993年因企业经济效益不好而进行全面改制,他也随“全员买断”而“失业”。但他“下岗不自弃,失业不失志”,带领十几名下岗职工,将大家“买断”的钱筹集到一起,白手起家,从创业初期的几块案板发展成为占地15.6亩,一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和生产设备,上千名员工,专业生产涵盖烘烤、油炸、蒸煮、熟粉、糖果、鱼罐头七大系列、300多个品种的大型食品企业,这些食品都是正宗原料、传统工艺、古法原香,并相继通过了ISO9001:2008的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从1997年至今,已获得产品质量信得过品牌、消费者满意商品、中国名点、中华国饼等奖牌89块,产品通过各大超市公司、各大食品展会和50多家代理商、经销商销售全国乃至国外境外,销售产值过亿元。梅红运在2009年全市560多家知名企业评选中荣获武汉地区第七届创名牌十大优秀人物,2010年和2011年再获湖北武汉十大绿色食品品牌精英和精神文明建设突出贡献单位和梅红运突出贡献人物的荣誉,2011年3月被授予“中华糕饼研究院研究员”称号。今天的梅红运,已成为湖北武汉烘焙行业内名符其实的领军者。

那么,梅红运是如何运作他的这家企业,把扬子江做大做强的呢?

人本为怀

1993年,在新组合成立的“扬子江乳业食品有限公司”股东大会上同志们一致推举他这位在“扬子江”历练了九年的原承包人为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作为企业的领头人,面对武昌彭刘杨路的一家仅有生产用的几张案板和几十平米营业场所的门市部,他日思夜想的就是如何提高企业的经营实力,让扬子江的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招商引资扩股?开发新产品、打开新局面?梅红运想的很多,最后的结论是:办企业没有远见卓识、能预测市场的能人不行,尤其是食品企业,没有技师,没有搞研发新产品的高级技师更是不行。以此,按照他的思路——慧眼识人,第一个进入梅红运视野的就是在食品行业颇有名气、当时年已近70岁的退休职工李良庆师傅。提起李老先生还真有些“底气”:他出生于糕饼世家,从祖父起家里就开始经营福源祥糕点作坊,生产的寸金糕、姜糖、花嵌糖而享誉祖孙三代,李良庆本人从江西做到湖南,再从湖南做到湖北;食品烘烤业内从中点做到西点,食品中的主要产品如月饼、粽子,从苏邦做到粤邦,生产工艺无一不晓,无一不精;还有一位能人是与李老先生同一时代,年龄还稍长一些的王玉蓉女士,也是一位退而未休的老人,在当年不时兴评定技术职称的时代,她那“拉糖皇后”的雅号就已经在武汉食品行业内广为流传。当梅红运向他表示聘请意向后,对方老板却开出了要三名技工换这位“皇后”的条件。梅红运求贤心切,当即拍板敲定“以一换三”。这两位“千里马”被请进公司以后,李良庆老先生一直被安排担任产品研发一职;另一位“拉糖皇后”呢?这里需要顺便说一下的是,当时民营企业采取的管理模式较普遍的是家族式管理。而梅红运则从有利事业出发,一开始便引入了股份制企业现代管理模式。他认为,“拉糖皇后”担任公司经理职务,更能发挥她懂经营、善管理的长处,于是他主动让贤,聘任王玉蓉女士担任了经理一职,加上上级派来的一位党支部书记,这就形成了以董事长梅红运为首的现代企业的、团结和谐的企业管理团队。正是这个团队,带领企业很快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常怀“人本之心”的梅红运,不仅善待企业的管理团队和特聘人员,对一般员工也照样“宽待”。或者说“宽以待人”是梅红运“企业人本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对社会安定团结做贡献,他先后接受社会安排600余人到公司就业,其中残疾人有20多位。他认为,企业的事实大家的事,员工的事是企业的事。国家规定企业要为员工买五种保险金,即使公司有时资金周转不灵,为职工买保险也从不拖欠;他视员工如亲人,职工家有红白喜事,无一例外地登门慰问;有的员工结婚,他送彩电、冰箱到家或送钱送物上门。员工高晓明因重病住院,梅红运花了4.5万元,终于挽救了他的生命,高晓明视梅红运为再生父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梅红运带头响应“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的号召,坚决做到“不裁员、不减薪”,克服困难,妥善解决上千名员工的生活来源;2009年下半年,全国遭遇用工荒,春节后,当时800多名员工中只有5人没有来上班。2010年,公司少数员工被江浙企业来汉“挖墙脚”,不久,这些员工又回到了公司。对这些吃“回头草”的员工,梅红运不仅大度地接纳了他们,还反省自己,尽可能提高员工待遇,做到对全员在淡季只工作6小时,旺季加班付双倍工资;为了对员工兑现包吃包住的诺言,改善员工住宿条件,宁可把门面房收回来不出租,也要让员工住得宽敞些,使员工感到有做人的尊严。少数有过“跳槽”经历、吃过“回头草”的员工从此更加懂得忠诚的可贵,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岗位,更加努力地工作。

梅红运的“企业人本观”还有一点是“慈善济人”。他认定的理念是: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消费者是企业的衣食父母,企业的资源来自社会,社会有困难,企业有责任分担、回馈。他常说:“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不应该看他取得了什么。”他一直认为,企业发展到尽头,是党和各级政府及社会支持的结果。作为一位无党派民主人士,他常怀“慈善济人”之心,每年端午、中秋和春节三大传统节日,他都主动带上扬子江食品前往社区及福利院慰问孤寡老人,送去爱心温暖;凡政府组织的救灾支援活动,他都积极参加支援和奉献;听说某人遇到天灾人祸,他都慷慨解囊,以至发动公司员工捐赠。当四川汶川发生地震灾害以后,他在第一时间组织员工捐款,他个人在公司月工资只有4000元,可他带头捐出2万多元。不仅如此,还积极与市慈善部门联系采血车,希望能为灾区人民献上一份绵薄之力。近两年,他还收养了两名社会孤儿抚养在自己名下。这些善举,公司员工全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现年已81岁的李良庆老先生说:“梅红运是个忠厚老实的好人,他待人好,大家心情舒畅,都愿意帮他一把,把公司搞得好些、更好些!”梅红运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悄无声息地吸引着公司千名员工,把大家团结在一起,为实现“扬子江”跨越发展宏图而努力、再努力!

市场为先

梅红运请来了李良庆、王玉蓉这几位糕点大师,他的事业无异于“如虎添翼”,一天一个样了!他们开发的一个新产品是当今人们不屑一顾的发饼。在上世纪90年代,这玩意在市场上都是大块头,销量也很一般,但他是大众化食品,类似中式面包,食之果腹。以李良庆为首的“扬子江”产品开发团队认为,这个品种有开发价值,主要是它适合扬子江这类手工食品小作坊式的资金和技术条件。于是,他们从产品的内在原料、外在形状上加以创新。原来市面生产的发饼,主要原料是面粉、食糖加米酒发酵而成,经扬子江开发以后,在原有基础上,加上蜂蜜和牛奶,成了牛奶发饼,营养成分大有提高;也改成了小圆饼,每500克32个,可当休闲零食,一口一个,越嚼越有味,更适合老人和小孩,特别是儿童,可当奶糕食用。新产品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他们那个在武昌彭刘杨路的小门店根本张罗不开,梅红运只好面向武汉三镇大街小巷的副食店、车站码头上的小卖部,最大的销售网点是中南商都、黄鹤大厦等门店。这个很不起眼的“小法饼”,当时一天能卖三吨多。这对扬子江公司来说,相当于放了一颗“卫星”。从此,他们告别了作坊,企业开始走上了规模生产的轨道。

扬子江产品产销有量了,企业该向哪里发展,市场的位该怎么定?梅红运认为,既然公司在传统食品产销方面开了一个好头,就认定了生产传统食品这个方向,就要在传承创新上做足文章,要面向中国传统的端午、中秋、春节这三个节日市场,开发粽子、月饼、酥糖、京果这三个传统节日的主打产品。这时他又聘请了上海老字号专家——居朝华总工程师与李良庆老先生一起负责新产品开发,时任经理的“拉糖皇后”兼技术顾问,加上多位做中式糕点的技师和新招聘来的大学生,很多形成一支新产品开发专班,一大批传统食品如粽子、月饼、港饼、荆楚汉饼、麻糖、麻果、云片糕、桃片糕、步步糕等各类传统优质食品相继问世。

随着新开发的产品不断增多,产量不断增加,质量的提高,1997年,“扬子江”糕点在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这如同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一样,此时的“扬子江”,产品已被市场认可,企业也开始在社会上小有名气了。但产品开发团队认为,这应该看作是“扬子江”起步的开始。李良庆说,“产品只能领先市场于一时,难保引领市场于一世。”这一经营理念梅红运十分认同,并以此不断鞭策自己: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以市场为先,使企业永远保持不断创新发展的态势。比如该公司生产的月饼,从传统的莲蓉、豆沙、五仁开始起步,当市场追求好吃、好看、有营养、有特色的月饼时,他们马上又奶酷酪广月、奶油冰沙、核桃酸奶酪、黄金甜玉米的新品种月饼应市;当消费者青睐绿色、健康、安全、环保的月饼时,他们又推出产自北美地区的蔓越莓和冰酒做馅料的月饼,既保留了蔓越莓睡过的酸甜和营养,又含有酒香,吃起来符合人们对绿色、健康、特色食品的企求。在制作方法上,有的厂家用机械取代手工,但“扬子江”一直坚持手工制作,但产品保持“古法原香”。正因如此,扬子江月饼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烘焙技能比赛、全国月饼技术比赛中获“优质月饼”和“团体赛金奖”,2008年被中国食品协会评为“中国名饼”,2009年评为全国“最佳传统月饼”,2010年评为“年度中国著名月饼品牌企业”,当年产销量达到800吨。

梅红运的“市场为先”的经营理念还体现在2011年年货组合包装创新上。他说:“以前武汉人春节走亲访友送京果、杂糖,都是简易的袋装,很多品种品尝不到。”为了满足人们对食品精细化、多样化的需求,他学习台湾、福建等地流行“伴手礼”的做法,将多个不同的小食品组装于一个礼盒之中,这种礼盒“扬子江”今年推出20多种,在38种年货品种中,礼盒销售占了5成,礼盒成了公司大受市场欢迎的销售年货的载体。

不断地使“扬子江”产品进入新的渠道,是梅红运经常关心、创新的又一个领域。到了2010年,“扬子江”产品经中百、武商、中商、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公司进入了省市300多个大小卖场,实现了超市领域全覆盖。在一般经营者看来,这已经是很不错了,但梅红运的市场目光定位是立足湖北武汉,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在这个总体目标下,不分渠道大小,只要有利于产品销售,他都积极参与。为此,他积极参加全国各类食品展会,大力推销公司产品;主动发展代理商、经销商50多个,通过二手环节销售公司产品;电子销售网络是年轻消费者的最爱,他不放过这条渠道,组织专人负责销售。武汉商业吃穿用商品大联展,春节只展销9天,这一机会也不放过,通过联系,积极参与,9天销售30余万元;他发现餐饮酒店也能销售扬子江食品,他就主动上门,今年成功与中国十大餐饮品牌武汉艳阳天酒家达成合作意向,使消费者在艳阳天省内外的20多个分店,都能买到“扬子江”月饼和其他食品。正是由于梅红运不断创新的市场销售多渠道策略,2011年底公司生产600多吨年货,在2012年的2月以前基本销售一空。

知识为大

武汉解放前,汉阳莲花湖畔,集聚有一群养牛户,为首的名叫梅成宗,他原一名孤儿,3岁时死了父母,由两个哥哥梅昌云、梅昌华抚养成人。日伪统治时期,被迫帮日本人做饭,过着奴役般生活。日寇投降后,勤劳的梅成宗靠做臭豆腐干子维持生计,稍有积蓄,便从事养牛挤奶为生,逐步发展到喂养十多头奶牛出售牛奶。有时牛奶卖不出去,就将鲜奶和上面粉做“双色麻花”卖,由于这种牛奶双色麻花有泡、酥、脆的食用效果,生意蛮不错,后来逐步发展到生产奶油蛋糕、奶酥面点等具有湖北传统的特色食品,这样一直做到1956年公私合营。当时以梅成宗为首的50多名“小资本家”被接受对私改造,合并组成“武汉国营畜牧场”,梅成宗为畜牧场股东成员之一,当年这个畜牧场因兴建武汉长江大桥而拆迁到武昌晒湖堤,直到六十年代初更名为“扬子江牛奶公司”,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梅成宗先生退休。

1968年,梅红运就出身在这样一个小资家庭,当时生活都不富裕,梅红运也没读什么书,1984年,16岁的他就顶父亲之职进了扬子江牛奶公司,搓麻花是他的拿手活计,直到80年代末,梅红运才以承包人的身份,与武汉扬子江牛奶公司签订了单向承包协议,正当他要在食品加工这个单项上“小试牛刀”时,1993年“扬子江”因整体经济效益不好而实行全面改制,梅红运因改制“买断”而“失业”。所以,我们说梅红运此后经营“扬子江”是白手起家,不是继承祖业资产。

现在看来,梅红运确是一位有才华智慧和远见卓识的青年企业家。我们这样说,不只是认可他成功地干出了一番事业,而是在于他事业有成之后仍旧对知识的孜孜以求。他深刻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在社会生产力已经发展到高科技为重要手段的时候,没有知识是难以驾驭一个现代企业的,因此,他在百忙中坚持学习,不断“充电”,不但顺利通过了食品高级经营师的资格考核,还选修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EMBA经济管理学的全部课程,圆了他的大学梦,加强了自身文化修养。他深知,面对现实,他经营的企业已在江夏大桥新区新购土地107亩,马上就要动工兴建,一个全新的“扬子江食品集团”即将大手笔进行科学谋划;面对将来,他正值中年,未来将有更多的事情要做。现在,他一边工作,一边正在武汉理工大学攻读产业经济学博士,其目的就是为了学以致用,为了实践“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把企业做大做强,为复兴大武汉增光。所以,他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使知识与事业同步发展,把有限的人生贡献给博大无垠的未来社会!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对该项目感兴趣 免费咨询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联系微信:
  • 回访时间:
  • 代理区域:

隐私权相关政策

更多名牌资讯

点击或长按关注

上一篇:春节催热亲情经济 武汉年货市场流行“伴手礼” 下一篇:武汉扬子江乳业食品有限公司承办第八届中国粽子文化节

扬子江相关资讯

扬子江相关产品

招商企业

行业资讯

好妞妞食品饮料招商网

好妞妞,招商牛! 找产品、招代理,有我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