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中秋节前夕,武汉美食发现团6位书画家和文艺爱好者来到湖北省著名的老字号食品企业———扬子江乳业食品有限公司,品味月饼美食, 共话中秋传统文化。
“扬子江”作为本地老字号,在武汉市食品行业称得上是“龙头老大”。8 月底,我市公布了武汉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扬子江传统糕点制作技艺赫然在列。前不久,扬子江荣获我省首批29 家“湖北老字号”称号。
活动现场,作为武汉美食发现团本次活动的代表,余声连、张泉、叶晓秋等知名书画家与扬子江月饼师傅展开面对面对话,畅聊中秋文化、历史典故,坦承对老字号发展的看法和建议。艺术家们现场挥毫泼墨,创作了数十幅以中秋为主题的书画作品。
据介绍,今年中秋节,扬子江乳业食品有限公司推出月饼品种30 多个,购销两旺,在湖北市场占有率达六成左右。其中,最为俏销的是传统老月饼———苏月,为了满足市民不同需求, 苏月有肉松、奶油冰沙等16 个口味。主攻礼品市场的广月,扬子江也推出15 种口味供顾客选择。
画家叶晓秋:
老月饼
一层层剥开儿时记忆
画家叶晓秋说, 和很多年轻人不一样,多年来他独爱老式的苏月。一边剥着月饼皮,一边咀嚼着月饼,就会想起几十年前老母亲中秋节前上街,挨个店铺买月饼的情景,“仿佛一层一层剥开儿时的记忆”。
美食发现团成员、书法家张泉深有同感。他说,包括父母、孩子,他们一家三代人都是“扬粉”,而且喜欢的是同一个品种:扬子江苏月,做工地道、口感出众。
书画爱好者孟庆红:
吃月饼
古人比我们更有品位
“希望今后能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美食发现团成员、书画爱好者孟庆红说,以前很少吃月饼, 今天不仅第一次吃完整个月饼,还学到了不少月饼文化知识,开了眼界。
孟庆红说,古人吃月饼有很多礼仪和活动,显得比我们更有品位。中秋节是普及传统文化的好时机,希望有关单位和企业加强月饼文化的宣传推广,多开展品月、赏月、书画、吟咏等月饼文化活动。
书法家张泉:
老“邦可”新生
大月饼更显亲情
“邦可”是上世纪30年代风靡武汉的食品品牌,老武汉有一句口头禅:西餐洋味数邦可,格调高引客回头。如今,纳入扬子江公司旗下
的邦可食品,研发和生产多种高档食品。
书法家张泉是武汉老字号美食的忠实拥趸。张泉高兴地说,一枚“邦可”月饼有2 斤重,非常适合一大家子人一起食用,很亲民,更有中秋团圆的寓意在里面。
书画家余声连:
传承文化
老字号可有更多作为
书画家余声连学识丰富, 席间讲了很多文化典故,引来阵阵掌声。
余声连认为,月饼本身就是一个文化载体,寄托了古人对亲情的怀念,从古至今贯穿中华文化。他建议,传承文化,老字号可有更多
作为,比如月饼作为大宗消费品种,可以邀请国学大师写词作赋加以推广,增加文化底蕴和影响力。
国家级技师周辉:
“鄂式提浆”
开创湖北月饼新标准
在活动现场, 国家级烘焙技师周辉介绍, 目前市场上最流行广式、苏式月饼,广式月饼外表看起来造型好看, 一般都是礼盒包装,但是糖分含量高,比较油腻,不符合现代人的饮食营养需求。苏式月饼,外皮层次多且薄,口感酥软,更适合家庭购买。
针对现代人越来越注重低糖、低脂的诉求,今年,扬子江创新制作工艺,推出了“鄂式提浆”月饼,糖分、油分含量低,口感香酥有回味,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同时,吃月饼的时候泡一杯茶,品尝效果会更好。
扬子江张火清:
筹建糕点博物馆
弘扬美食文化
扬子江企业文化负责人张火清介绍,扬子江老字号凝聚了公司职工三代人的心血, 要将品牌不断发扬光大。
在企业上下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下,去年底,书籍《武汉老字号集锦》正式结集出版。今年,扬子江手工制作技艺成功申遗, 承载武汉市民和食品业者共同的文化记忆。
明年,进一步弘扬老字号文化,扬子江还将筹建湖北首个传统糕点博物馆, 申请建设鄂式糕点研究中心。